讀古今文學網 > 傅雷家書 > 一九六一年六月二十七日(譯自英文) >

一九六一年六月二十七日(譯自英文)

最親愛的彌拉:要是我寫一封長長的中文信給聰,而不給你寫幾行英文信,我就會感到不安。寫信給你們兩個,不僅是我的責任,也是一種抑止不住的感情,想表達我對你的親情與摯愛,最近十個月來,我們怎麼能想起聰而不同時想到你呢?在我們心目中,你們兩個已經不知不覺的合二而一了。但是為了使聰不致於忘記中文,我必須多用中文給他寫信,所以你看,每次我給你們寫信時就不得不寫兩封。

……

媽媽和我都很高興見到聰在現實生活中變得成熟些了,這當然是你們結合的好影響。你們結婚以來,我覺得聰更有自信了。他的心境更為平靜,傷感與乖戾也相應減少,雖則如此,他的意志力,在藝術方面之外,仍然薄弱,而看來你在這方面也不太堅強。最好隨時記得這一點,設法使兩人都能自律,都能容忍包涵。在家中維持有條理的常規,使一切井井有條,你們還年輕,這些事很難,付諸實行並堅持下去,可是養成良好習慣,加強意志力永遠是件好事,久而久之,會受益無窮。

一個人(尤其在西方)一旦沒有宗教信仰,道德規範就自動成為生活中唯一的圭臬。大多數歐洲人看到中國人沒有宗教(以基督教的眼光來看),而世世代代以來均能維繫一個有條有理,太平文明的社會,就大感驚異,秘密在於這世上除了中國人,再沒有其他民族是這樣自小受健全的道德教訓長大的。你也許已在聰的為人方面看到這一點,我們的道德主張並不像西方的那麼「拘謹」,而是一種非常廣義的看法,相信人生中應誠實不欺,不論物質方面或精神方面,均不計報酬,像基督徒似的冀求一個天堂。我們深信,人應該為了善、為了榮譽、為了公理而為善,而不是為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為了求取水恆的福扯。在這一意義上,中國人是文明世界中真正樂觀的民族。在中國,一個真正受過良好教養和我們最佳傳統與文化熏陶的人,在不知不黨中自然會不逐名利,不慕虛榮,滿足於一種莊嚴崇高,但物質上相當清貧的生活。這種態度,你認為是不是很理想很美妙?

親愛的孩子,有沒有想過我在E-No. 17 信中所引用的孟德斯鳩的名言:「樹人如樹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難欣欣向榮」?假如你想聽取孟德斯鳩的忠言,成為一棵「枝葉茂盛」的植物,那麼這是開始自我修養的時候了。開始時也許在聰忙於演出的日子,你可以有閒暇讀些正經書,我建議你在今夏看這兩本書:丹納的《藝術哲學》和Etiemble[埃地昂勃勒]1的《新西遊記》(這本書我有兩冊,是作者送的,我會立即寄一本給你)。讀第一本書可使你對藝術及一般文化歷史有所認識,第二本可促進你對現代中國的瞭解。

如果你可以在舊書店裡找到一本羅素的《幸福之路》,也請用心閱讀,這本書雖然是三十年前寫的,可是因為書中充滿智慧及富有哲理的話很多,這些話永遠不會過時,所以對今日的讀者,仍然有所神益。希望你也能念完《約翰·克利斯朵夫》。像你這樣一位年輕的家庭主婦要繼續上進,終身堅持自我教育,是十分困難的,我可以想像得出你有多忙,可是這件事是值得去努力爭取的。媽媽快四十九歲了,仍然「掙扎」著每天要學習一些新東西(學習英語)。我有沒有告訴過你,勃隆斯丹太太跟一般中產階級的家庭主婦一樣忙,可是她仍然每天堅持練琴(每日只練一小時至一小時半,可是日久見功),還能演奏及上電台播音。這種勇氣與意志的確叫人激賞,幾乎可說是英雄行徑!

1 埃地昂勃勒,當代法國漢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