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爸爸軍團 > 譯者後記 >

譯者後記

差不多10年前的時候,我讀到過一本叫《死亡日記》的書。那是一個已是癌症晚期的父親寫給女兒的遺言。字字真切,感人至深。10年後的今天,當我翻開《爸爸軍團》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同樣的故事開端。布魯斯·費勒,美國暢銷書作家,曾經以行走和書寫為職業,患上了骨癌。這樣一個熱愛生命的人在知道診斷結果後,曾一度癱坐在紐約街頭的台階上。他想到很多,從此或許不可能行走,或許失去生命。讓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一對3歲的雙胞胎女兒:泰碧和伊甸。於是布魯斯又開始重新寫字,不過這次,他寫的是給女兒的留言。他找到了朋友們,讓他們充當自己的聲音。假如自己不幸離世,那麼,這些朋友將會是女兒們的指引者,是連接女兒們與他的橋樑。

一年的時間裡,布魯斯經歷了化療、手術、術後化療和復健。在家人朋友的關心下,在妻子琳達的付出中,在女兒們期待的眼神裡,布魯斯終於擺脫了癌細胞的困擾,得以成功地行走。這也讓《爸爸軍團》一書有了不同於《死亡日記》的結局。在翻譯的過程中,我體驗著布魯斯的哀傷和留戀,對女兒們的愛,還有對親情、友情的領悟。在看到他手術成功,頭髮終於重新長了出來,一家人在布魯克林大橋上散步、午餐、喝茶的時候,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期望讀者們也會從中感受到生的渴望與脈搏,還有父愛的細膩和偉大。

在本書翻譯的過程中,我的家人和朋友給予我很大的支持,在這裡一併鳴謝:王穎傑,謝玉鑫,梁霄,張明霞,劉暢,於子涵,王純。

裴 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