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是中國人:在古老的土地上嶄新地生長 > 教室是老師的嗎? >

教室是老師的嗎?

在阿源班級裡,總有一些同學喜歡在自修課的時候講話吵鬧,影響其他同學學習。而且,他們根本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多麼可恥。只有老師來的時候,他們才會收斂一些,好像這教室是老師的,而不是全體同學(包括吵鬧的同學自己)的。甚至,有幾個同學將這些「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看作是反抗老師的「英雄行為」,樂此不疲。

「將教室看作是校長老師的」,這種將公共產品看作是他人的財產的認識,正是社會上很多中國人的共同意識,這種不正確不健康的意識嚴重妨害了中國人公共意識的確立。

在封建社會,長期的集權專制統治,不僅是造成「規則意識淡薄」(不排隊)的原因,也是造成中國人公共意識缺乏的原因。在集權統治下,國家是皇帝的,民眾不是國家的主人,只有皇帝是主人,所以,民眾就很難產生主人翁意識。在中國,幾千年的皇權統治,對民眾的公共意識是一個長期的、極大的摧殘。

在專制社會,「公家的」東西在事實上就是「皇家的」、「領導的」,讓人們對公共財產有一種近乎敵意的情緒,不破壞白不破壞。人們的普遍心理是,公家的東西不拿白不拿,不用白不用,沒必要愛惜,更沒必要尊重。這種社會心理延續到今天,便體現為人們在公共生活中沒有主角的感覺,在公共財產面前沒有主人的意識。

在現代社會,我們必須明白:教室是同學老師共同擁有的。公共空間是屬於我們大家的,維護公共利益,就是維護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