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是中國人:在古老的土地上嶄新地生長 > 孔子為什麼被稱為「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

孔子為什麼被稱為「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阿源在參觀本地的「府學宮」時,看到裡面有「大成門」,還放著一尊古代人的像,這個人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就是說:這個人是集先賢之大成的最高的聖人,是千秋萬代學習的榜樣。這個人叫孔子。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期間,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古人講:「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意思是說:如果沒有孔子,從古至今的人們還會生活在野蠻與無知當中。孔子的出現,為華夏民族走向文明之路帶來了光明。與孔子同一個大歷史時期,西方出現了耶穌,印度出現了釋迦牟尼,中國則出現了孔子,人類從此走向了新的文明進程。

孔子思想、學說的精華,被記錄在《論語》這一本書中。《論語》就是孔子的語錄,也有一些是對孔子弟子言行的記錄,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追記。這本書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沉澱在中國人的生命中,鑄成了中華民族的個性。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別人身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多要求自己,而少責備別人)等,都是他的做人準則,也成了中國人倫理道德的金律。

孔子還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用不正義的手段而得到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浮雲一樣),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

孔子的這些言論與品行對中國人影響很大。比如,我們在前面所說的講究「對不對得起他人」的日常交際用語,講究尊老愛幼的日常飲食文化等,都可以從孔子的理論中找到依據。孔子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也因此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