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我是中國人:在古老的土地上嶄新地生長 > 中國人為什麼叫炎黃子孫? >

中國人為什麼叫炎黃子孫?

我們中國人有的時候會自稱為「炎黃子孫」,簡單地說,我們中國人認為自己都是炎帝和黃帝的後代。為什麼呢?

「炎黃子孫」之說,涉及中華民族的起源問題。爸爸給阿源講了一個故事。

黃帝的傳說

大約公元前27世紀時,當時中國僅黃河中游跟汾水下游一帶,就有一萬個以上的大小部落。其中以三個部落最為強大,一個是正在沒落中的神農部落,根據地在陳丘(今河南淮陽),酋長姜榆罔即炎帝。一個是文化水準似乎較高的新興起的有熊部落,根據地在有熊(今河南新鄭),酋長姬軒轅就是黃帝,他有很高的智慧和很大的能力,集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和魔法家於一身。還有一個是強悍善戰的九黎部落,根據地在涿鹿(今河北涿鹿),酋長蚩尤;他有九個兒子,都是萬夫莫當的勇士,附近部落都臣服在他的控制之下。

黃帝經常進攻附近的部落,勢力不斷擴大。炎帝也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兩大部落終於爆發衝突。黃帝率領以熊、羆、虎、雕、鷹、鳶等為圖騰的各部落,在阪泉之野與炎帝交戰。經三次激烈戰鬥,黃帝部落聯盟終於獲勝,併吞了炎帝部落,進而成立了以黃帝、炎帝兩大部落為核心的華夏部落集團,確立了黃帝對中原地區的領導地位。

接著黃帝乘戰勝餘威,揮軍渡過黃河,一直挺進到九黎部落的根據地涿鹿。會戰就在涿鹿郊野進行,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戰之一。

當時蚩尤集結了所屬的八十一個支族(一說七十二族)形成東夷部落集團,在力量上佔據某種優勢,所以,雙方接觸後,蚩尤便倚仗人多勢眾、武器優良等條件,主動向黃帝發起攻擊。黃帝則率領以熊、羆、狼、豹、雕、龍、鴞等為圖騰的氏族,迎戰蚩尤,利用位處上流的條件,在河流上築土壩蓄水,以蓄水沖了蚩尤的營寨,來阻擋蚩尤的進攻。

戰爭爆發初期正是雨季,又適逢濃霧和大風暴雨天氣,很適合來自東方多雨環境的東夷集團展開軍事行動。所以在初戰階段,擅長於晴天環境作戰的華夏集團處境不利,曾經九戰而九敗(九是虛數,形容次數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過去,天氣放晴。黃帝把握戰機,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勢向蚩尤發動反擊。他利用特殊有利的氣候——狂風大作,塵沙漫天——吹號角,擊鼙鼓,乘蚩尤族部眾陣腳大亂之際,用指南車指示方向,驅眾向蚩尤族進攻,終於一舉擊敗敵人,並在冀州之野擒殺首領蚩尤。涿鹿之戰就這樣以黃帝的勝利而宣告結束。戰後,黃帝乘勝東進,一直進抵泰山附近,在那裡舉行「封泰山」儀式後才凱旋西歸。同時又強迫東夷集團同華夏集團結為同盟。

黃帝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成為所有中華人的祖先。

這一場大戰展示了華夏集團所向無敵的兵力,使黃帝名震當時的世界。於是各部落那些心驚膽怕的酋長們,戰戰兢兢地擁護他當「天子」。天子的意義是天老爺的愛子,當然至高至上。

黃帝在中國歷史上受到無比的尊敬。傳說他還發明了許多跟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如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教人挖井、發明舟車,同時他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繅絲,屬下倉頡發明文字、伶倫編出樂譜等,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所以,黃帝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成為所有中華人的祖先。稍後的一些帝王,甚至包括匈奴人、鮮卑人,也都自稱或被稱為黃帝的後裔。一直到21世紀,中華人仍以「黃帝的子孫」自傲。

正因為有這樣一段起源傳說,所以中國人就都自稱「炎黃子孫」,也稱「華夏兒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