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唐后妃傳·珍珠傳奇 > 第八十八章 >

第八十八章

  獨孤鏡回轉過身,面朝張淑妃,雙膝一曲,轟的跪下去,"奴婢自幼喪母,從未嘗過母女親情滋味。今日蒙娘娘收為義女,正自慶幸不已,娘娘春秋正盛,奴婢只想偎於娘娘膝下,朝夕侍奉,還望娘娘不嫌棄!"說至最後一句,竟然又哽咽起來。

  張淑妃指著獨孤鏡,對身畔眾嬪妃搖頭笑道:"你們看,你們看,本宮這個義女可真是一張巧嘴。如今鬧得本宮裡外不是了--若不讓她留下侍奉本宮,竟是本宮嫌棄她;若留下侍奉本宮,這天底下哪裡有強搶媳婦侍奉的婆婆!"

  一席話說得眾妃嬪都笑起來,勸道:"這也是她一片孝心,娘娘實在是洪福齊天,不獨兩位皇子聰穎過人,連義女也這等體貼。"又有一名妃嬪道:"今日這事,只看咱們沈妃娘娘肯不肯放人了。"

  沈珍珠莞爾一笑,道:"百行孝為先。妹妹立意侍奉母妃,我怎能妄加阻擋。待殿下回府,媳婦自會稟明,殿下純孝,自然是一萬個答應。媳婦也自當及時知會尚禮局,務必將獨孤妹妹的名字由廣平王府媵妾牒簿中去了,這方是大禮,母妃也好啟奏陛下,冊封妹妹名號,母妃意下如何?"

  張淑妃由身後宮女呈上一盞茶,慢慢的喝了,點頭道:"還是沈妃考慮周詳,正是這個道理。"

  第五十章 風過迴廊幕有波

  沈珍珠在回淑景殿途中,腦中空前未有的紛亂無緒。

  獨孤鏡,失去蹤跡近四年,竟突然被張淑妃推至朝野之間。這個義女,認得突兀,認得蹊蹺,必將引起上至王公下至小吏的議論紛呈。

  而張淑妃與獨孤鏡,到底是在作何盤算?當年之事,種種證據早已擺明是她們二人勾結行事,害死紅蕊、害苦慕容林致,此事旁人或者不知,但於李俶,於張淑妃都是心知肚明。獨孤鏡當年尚知假死以避禍,張淑妃於明處仍是冠冕堂皇,到了如今,兩人竟然已不再避忌,公然攜手為"母女",更不在意獨孤鏡所說失蹤那一套話是否可欺瞞過眾人,只作一番表面說辭而已。這,竟隱隱有公然與李俶對峙之意。她二人為何不仍在暗處,卻一下子蹦至明裡?

  張淑妃固然是欲除李俶為後快,而獨孤鏡,經過這四年光陰,對李俶又是何等想法,亦是要助張淑妃置李俶於死地麼?張淑妃與獨孤鏡,所求所欲總該有甚麼不同吧,是何利害關係,將她二人牢牢綁在一處?

  沈珍珠思來想去,只知從此更要處處小心提防,卻想不明張淑妃與獨孤鏡下一步會如何動作。

  便如獨孤鏡不肯跟隨她回來,她順水推舟去掉獨孤鏡媵妾名份一事--若帶獨孤鏡回來,自可將獨孤鏡舉動監視在目,卻難保此女機警過人,暗地裡做出不利李俶之事;若不帶獨孤鏡回來,卻是全然失控,不知其人所行所想。

  此事,雖是左右為難,她沈珍珠還是帶著幾份私心芥蒂罷,終是讓獨孤鏡留在了大明宮。

  實不知,此舉,她,是對是錯。

  扶下肩輿,步步往殿中踏去,遠遠見殿內燈火通明,小兒、宮女、嬤嬤的歡聲笑語不斷。沈珍珠驀地裡抬頭,正看見殿門後透出一張偷覷的小臉,見了她,遠遠的使個鬼臉,嘩的下,咚咚咚早跑開了。

  沈珍珠愁緒稍解,與哲米依相視一笑,道:"適兒越大越調皮,早前在鳳翔,三兩個嬤嬤乳娘還制不住他,行轅小,地又滑,我總怕他摔著哪裡,現下好了,由得他胡鬧去罷。"

  說話間已至殿門。沈珍珠囑咐過何靈依,無須繁文縟節,她進出殿都不必通報,故而殿中之人仍是嬉戲談笑,並不知她已走近。卻聽一個嬤嬤沙啞著聲音,道:"素瓷姑娘,你這兒子長得好俊,依老身看,與小世子倒有八分像,旁人不知底細的,還以為是倆兄弟呢,呵呵。"素瓷聲音又快又急,截聲呵斥道:"王嬤嬤,你在胡說甚麼!"

  王嬤嬤似乎在辯解,沈珍珠卻是聽不見了,那心上彷彿正被重重一捶,腳跨殿前門檻,一個踉蹌,哲米依慌忙上前攙一把,這才沒有摔倒。

  沈珍珠緩緩抬頭,正接著素瓷一對皎皎明目,見沈珍珠望著自己,侷促的聳聳肩,將懷中孩兒抱緊,臉兒似乎有些兒蒼白,輕輕對身側宮女道:"王妃回來了,快上前侍候。"

  何靈依上前扶沈珍珠 ,沈珍珠揮揮手,讓她退下,茫茫然往內室走,忽聽素瓷在身後脆生生的喚了聲:"小姐!"

  一聲"小姐"。

  恍恍然多少年了。自幼家教嚴苛,父親親為教執,三歲識文,四歲授詩書,及五歲,始傳茶道。采、蒸、搗、拍、焙、穿、封,步步嚴謹慎從,半點來不得馬虎,琳琅滿目席地新茶,香氣裊裊五里不絕。旁人只聞著香,讚好,她卻一一抹過鼻間,品味識辨,一忌油膩味,二忌香辛味,是選茶基本要決。

  "這是今年最好的玉苕初。"面前不知何時出現一名小小女孩--當然是小小女孩,比她還小--紅蕊牽著她手,面龐是俏生生的雪白。她驚詫著,這女孩竟能一眼看出茶的好壞?

  小女孩只看著她,怯怯的:"我家種玉苕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