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帝王業(上陽賦) > 第二十六章 昨非 >

第二十六章 昨非

  慈安寺本是聖祖皇帝為感念宣德太后慈恩所建,獨隱於空山雲深處,沿路古木蒼蒼,梵香縈繞。

  站在這三百年古剎高高的石階前,我怔怔止步,一時竟沒有勇氣邁入那扇空門。

  皇上和母親雖是異母姐弟,卻自幼相依長大,親情深厚猶勝一母同胞。自我大婚生變,遠走暉州,既而是父親逼宮,與皇室反目——可憐母親貴為公主,一生無憂無慮,深藏侯門閨閣,如今人到暮年,本該安享兒孫之樂,卻遭逢連番的變故,驀然從雲端跌落塵土。

  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一刻,她跌得有多痛——數十年相敬如賓的夫婿,轉眼便與自己的親人生死相搏,堂堂天子之家淪為權臣手中傀儡,這叫母親情何以堪。

  偌大京華,九重宮闕,竟沒有她容身之地,唯有這世外方寸之地,能給她最後一分寧靜。

  一步步踏上石階,邁進山門,禪房幽徑一路曲折,掩映在梔子花叢後的院落悄然映入眼簾。

  咫尺之間,我望著那扇虛掩的木門,抬手推去,卻似重逾千鈞。

  吱呀一聲,門開處,白髮蕭蕭,纖瘦如削的青衣身影映入我矇矓淚眼。

  我呆立門口,不敢相信眼前所見。今年離京時,母親還是青絲如雲,風韻高華,顏如三旬婦人,如今卻滿頭霜發,儼然老嫗一般。

  「可算回來了。」母親坐在簷下竹椅上,朝我柔柔地笑,神色寧和淡定,目中卻瑩然有淚光。

  我有些恍惚,突然不會說話,一個字也說不出口,只怔怔地望著母親。

  她向我伸出手,語聲輕柔,「過來,到娘這裡來。」

  徐姑姑在身後低聲慼然道:「公主她腿腳不便。」

  方寸庭院,我一步步走過,竟似走了許久才觸到母親的衣擺。她葛布青衣上傳來濃郁的檀木梵香,不再是往日熟悉的蘭杜香氣,令我陡然恐慌,只覺有無形的屏障,將我和她遙遙隔開。我跪下來,將臉深深地伏在母親膝上,淚流滿面。

  母親的手柔軟冰涼,吃力地將我扶起,輕歎道:「看到你回來,我也就沒什麼掛礙了。」

  「有的!」我猛然抬頭看她,淚眼迷濛,「還有許多事等著你操心,哥哥還沒續絃,我還成婚未久,還有父親……誰說你沒有掛礙,我不信你捨得我們!」來路上原本想好了許多的話,想好了如何勸說母親,如何哄她回家……可真正見了她,才知通通都是空話。

  「阿嫵……」母親垂眸,唇角微微顫抖,「我身為長公主,卻一生懦弱無用,終究令你失望了。」

  我抱住她,拚命搖頭,淚水紛落如雨,「是阿嫵不孝,不該離開娘!」

  直到這一刻,我才明白自己的自私——在我離家的三年裡,恰是母親最孤苦的時候,而我卻遠遠躲在暉州,對家中不聞不問,理所當然地以為父母會永遠等候在原地,任何時候我願意回家,他們都會張開雙臂迎候我。

  「娘,我們回家好不好?」我忙擦去淚水,努力對她微笑,「山上又冷又遠,我不要你住在這裡!跟我回去吧,父親和哥哥都在家中等你!」

  母親笑容恍惚,「家,我早已沒有家。」

  我一呆,萬萬想不到她會說出這般絕望的話。

  「你已嫁了人,阿夙也有自家姬妾。」母親垂下眸子,淒然而笑,「相府是你們王氏的家,我是皇家女兒,自當回到宮中。可宮中……我又有何面目去見皇兄?有何面目去見太后、先帝、列祖列宗於地下?」

  母親一番話,問得我啞口無言,彷彿一塊巨石驀然壓在我胸口。我喃喃道:「父親也是為了輔佐太子登基,等殿下登基之後,一切紛爭也就止息了……」我說不下去,這話分明連自己都不能相信,又如何忍心去騙母親。只怕她尚不知道蕭綦與父親之爭,尚不知道父親已與太子反目。

  「太子不過是個幌子。」母親幽幽地抬眸望向遠處,眼底浮起深深悲涼,「你還不懂得你父親,他等這一天已經許久了。」

  若說父親真有篡位之心,我也不會驚訝,然而母親早已一切洞明,卻是我意想不到的。

  她的笑容哀切恍惚,低低道:「他一生的心願便是凌駕於皇家之上,再不肯受半分委屈。」

  「父親真的想要……那個位置?」我咬住唇,那兩個大逆不道的字,終究未能說出口。

  母親卻搖頭,「那個位置未必要緊,他只想要凌駕於天家之上。」

  凌駕於天家之上,卻又志不在那龍椅——我駭然地望著母親,不明白她究竟想告訴我什麼。

  「他一生心高氣傲,唯獨對一件事耿耿於懷,那便是娶了我。」母親閉上眼,語聲飄忽,聽在我耳中卻似驚雷一般。

  母親問我可曾聽過韓氏。我知道,那是父親唯一的侍妾,在我出生之前便已病逝。

  「她不是病死的。」母親幽幽開口,「是被太后賜下白綾,絞死在你父親眼前的。」

  我駭然望著她,震驚之下,竟不能言語。

  「你父親真心喜愛的女子是那青梅竹馬的韓氏……當年人人稱羨他才俊風流 ,得以尚公主,卻不知他心有不甘。我們大婚之後,本也相敬如賓,豈知時過兩年,阿夙都已過了週歲,他卻告知我韓氏有了身孕,欲將她納為妾室。原來這兩年裡,他一直將她藏在外面。我一怒之下,回宮向母后哭訴。母后當晚在宮中設下家宴,命他攜韓氏入宮,向我賠罪。原以為母后是要勸和的,豈料宴至酣時,母后突然發難,怒責他二人,竟當廷賜下白綾,當著他和我,還有太子與太子妃……將那韓氏活生生絞死在殿上……」母親的聲音不住顫抖,我握住她的手,卻發覺自己比她顫抖得更厲害。

  那是怎樣淒厲的一幕往事,我不敢相信,亦不能想像,記憶裡尊貴慈和的外祖母竟有如此嚴酷手腕,恩愛甚篤的父母竟是一對怨侶!

  「當時他跪在殿上,不住向母后叩頭,向我求情,你姑姑也跪了下來。可是已經太遲了,白綾套在韓氏頸上,她嚇得癱軟,任兩個內侍左右架住,只微微掙扎了一下,就那麼……我嚇得蒙住,只看到你父親的眼光像刀一樣,我便暈了過去。」

  風從廊下吹過,我和母親都良久沉寂,只聽著風動樹梢的聲音,蕭蕭颯颯。

  「過後呢?」我澀然開口。

  母親恍惚了好一陣子,緩緩道:「此後我心中愧疚,處處謙讓隱忍,再無公主的盛氣。你父親也再未提及韓氏,從此將心思都投在功名上,官爵越做越高……過了幾年,又有了你,我生產時卻險些死去。那之後,他便待我好了許多,更將你視若珍寶,百般嬌寵……我想著,這麼些年過去,或許他已淡忘了。直至阿夙成婚那年……」

  母親神色慘然,半晌不能開口。

  哥哥成婚之時我已十二歲,隱約記得那場轟動京華的喜事。

  「我一心要從宗室女眷中選一個身份才貌都配得上阿夙的女子,你父親卻決然反對。我問緣由,他只說娶妻當娶賢,不必苛求身份。你父親是怎樣的人,我豈會不知,這話又豈能令我相信。我們相爭不下之際,阿夙卻自己看中了一名女子,便是那桓宓。」

  我一時愕然,從未想到嫂嫂竟是哥哥親自看中的女子。在我幼時記憶裡,嫂嫂是琴書雙絕的才女,雖不算絕色,卻生得纖弱秀麗,清冷寡言,彷彿極少見過她笑。依稀記得母親並不喜歡她,哥哥待她也不甚深情。婚後不久,哥哥便獨自遠遊江南,嫂嫂終日閉門不出,時而聽見幽怨琴聲。半年過後,嫂嫂染了風寒,一病不起,未等哥哥遠遊歸來便逝去了。嫂嫂在世時,哥哥待她十分疏離,及至死後,卻見哥哥黯然良久,以至多年不肯續絃。我一直以為哥哥的婚事是父親所迫,他自己並不情願,之後也不過是愧疚使然。

  卻聽母親緩緩說道:「阿夙起初卻不知道,那桓宓已被選中,即將冊立為子律的正妃。」

  「子律!」我一震,驚得後背陣陣發冷。一段段塵封往事從母親口中說出,竟似每個人身後都有扯不斷的恩怨糾纏,我卻懵懂了十餘年,一所無知。

  「我不願讓阿夙娶那桓宓,你父親卻一口應允。次日他就入宮去見你姑母,要她將二皇子妃的人選改為旁人,將桓宓嫁與阿夙。當年那事之後,我只與他爭吵過兩次,一次是為你的婚事,一次是為阿夙。」母親低頭苦笑,「那日,是我第一次見他跋扈霸道,也終於聽他脫口說出真話……」

  「父親說了什麼?」我緊緊地望著母親。

  母親一笑,「他說,我半生屈於皇家之勢,斷不能令阿夙重蹈此路。阿夙看中的女子,便是皇子妃又如何,我偏要奪了給他!嫁與我王氏長子,未嘗就遜於龍孫鳳子!」

  離開慈安寺,一直走出山門,步下石階,我才駐足回頭。寺中鐘聲敲響,在山間悠揚傳開。

  雲霧遮斷山間路,一扇空門,隔開數十年恩怨愛憎。我終究沒能勸回母親,她已決定在我十九歲生辰之後,削髮剃度。

  她說我的生辰已近,要再為我慶生一次。若不是她提及,我已幾乎忘了。再過幾日,我便十九歲了……十九歲,為何我已覺得心境蒼涼至此。

  這一生還這樣漫長,往後還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難以想像年華老去,如母親一般白髮滿頭,又是何種光景。

  腳下是萬丈浮華,回頭是青燈古佛,我卻茫然而立,任山風吹得衣袂激揚,心中一片冰涼。

  徐姑姑送我至山下,馬車將啟駕時,她突然撲至簾外,含淚道:「郡主,連你也勸不回公主嗎,她……真要削髮出家?」

  「我不知道。」我茫然搖頭,怔了片刻,啞聲道,「或許,只有一個人能勸回她。」

  徐姑姑頹然垂手,再無言以對。

  我望著她,勉強笑道:「我會勸說父親,或許,仍有峰迴路轉也未可知。」

  「相爺曾來過數次,公主不肯見他。」徐姑姑黯然搖頭。

  「會見到的。」我淡淡一笑,心下萬般苦澀。往年每到此時,我總嫌虛禮煩瑣,萬般不情願應付。卻想不到,這或許已是父母陪我共度的最後一個生辰。

  一路恍恍惚惚,不知道過了多久才回到府中。

  侍女為我換下外袍,奉茶、整妝,我只如木偶一般,不願開口,不願動彈。

  「王妃,玉秀姑娘已經醒來。」

  我聽在耳中,無動於衷,依然恍惚出神。

  侍女一連又說了幾遍,我這才回過神來,玉秀,是玉秀醒來了。

  聽說玉秀醒來,第一句話便是問,王妃有沒有受傷。

  玉秀看見我,忙要掙扎了起來,連聲責怪自己沒用。我一言不發,將她緊緊摟住,強壓在心底的悲酸陡然鋪天蓋地將我湮沒。

  她呆了呆,輕輕伸手環住我肩頭,如在暉州那夜,與我靜靜相依。

  一連數日的忙碌,周旋於宮中、王府與諸般雜事之間,蕭綦亦是早出晚歸,他與父親的爭鬥已是越發激烈。

  太子想要擺脫我父親的鉗制已久,有了蕭綦作盟友,大有揚眉吐氣之感。趁著姑姑臥病之際,他一面撤換宮中禁衛,大量安插蕭綦的人手,一面以清查叛黨的名義,排擠了許多宮中老人。父親惱恨太子忘恩負義,越發加緊在朝中對他的鉗制,處處打壓蕭綦,與他們針鋒相對。

  幾乎每天我都能與父親在宮中相見,然而思及母親的話,思及他的所作所為……我不願相信,也無法面對這樣一個父親。

  我盼著見到父親,卻又遠遠見到他便避開。他身邊總是跟著侍從屬官,偶爾與他單獨相對的時候,分明心底有許多話要問他,卻隻字不能出口。

  父母間的恩怨往事,我不能告訴蕭綦,每夜暗自輾轉,白日又在宮中忙碌,短短幾日下來,已是疲憊不堪。

  姑姑的病已經強撐了許久,經此一劫,病勢越發沉重。雖然神志已經清醒,卻仍時常恍惚,精神十分不濟。

  時值多事之秋,連番變故波折,家國朝堂風雲起伏,乾元殿裡的皇上只剩一息猶存……姑姑這一病倒,後宮頓時無主,一干嬪妃都是庸怯之輩,大小事務便壓在身懷六甲的太子妃謝宛如肩上。姑姑當即將我召入宮中,命我協助太子妃處理宮中事務。一時之間,這偌大的深宮裡,竟只剩我們三人相互依持。

  我自幼與姑姑親厚,她的心意不需多說,便能心領神會,而宛如遇事猶疑,常與姑姑的想法相左。

  這日宛如不在跟前,姑姑懨懨倚了錦榻,望著我歎息,「你為何不是我的女兒?」

  「姑姑病糊塗了。」我柔聲笑道,「我自然是王氏的女兒。」

  「是嗎?」她抬眸看我,黯淡眸子裡有一道銳光轉過。

  我心裡一凜,怔怔地迎上她的目光,她卻頹然闔上了眼,無聲歎息。

  太子與蕭綦越走越近,姑姑是知道的,蕭綦的勢力滲入宮禁,她也是知道的。如今她已放手讓太子主政,不再管束東宮,亦對蕭綦再三退讓,似乎真的忌憚他手中兵馬,忌憚子澹的存在。然而,以我所知的姑姑,絕非輕易低頭之人。她召我入宮,將宮中事務交給我與宛如,卻從不讓我們單獨行事,身邊總有人盯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她從未信任過宛如,在她眼裡,宛如始終是謝家的人。至於我,自然也是蕭綦的人。

  她將我們二人置於身邊,究竟有幾分是倚賴,有幾分是戒備,我從不敢深想。有時我亦問自己,我待姑姑又有幾分是真心,幾分是防範。

  我從來看不透她幽深的眼睛裡,藏著怎樣的心思。而她也常常若有所思地看我、看宛如、看太子……看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在人前依然倔強硬朗,唯有昏睡之中,卻會不自知地抓著我的手。

  太醫說姑姑的病根鬱結在心,非藥石可治。

  我知道她是強撐著一口氣,逼自己康復過來。她和母親不同,她還有太多的牽掛,不能放任自己就此躺下。

  看到她強撐精神,我越發辛酸不忍。姑姑這一生,三分給了家族,三分給了太子,還有三分不知繫在誰身上,只怕僅有一分是為自己活著。

  只怕皇上的日子也不多了。姑姑每日詢問皇上的病況,若是聽聞他一切安好,便漠然不語,聽聞皇上病勢加重,亦悶悶不樂。

  她在我面前並不避諱,時常表露出對皇上的恨意。可若真到了皇上駕崩之日,只怕她求生的意念,便又失去一分。

  愛也罷,恨也罷,那個人都已融入她的一生。

  那日之後,我趁她昏睡之際,仍將那方絲帕悄然放回原處,沒有驚動她——這若是她僅存的幻夢,就讓她在這夢里長醉不醒吧。

  這深宮中身份至高,親緣最近的三個女子,終究是各懷心事,誰也不肯全心信任誰。

  我與宛如多年疏離,曾經那樣要好的姐妹,如今各有際遇,再回不到最初的親密無間。深宮歲月催人老,她已生養過一個女兒,容顏雖還秀美,體態卻已臃腫,昔日含情流波目,也已黯淡下去。當年那個蓮花一樣的女子,現在已是一個淡漠寧定的婦人。姑姑如何待她,她並不在意。太子在朝中做些什麼,她亦不甚關心。只有在提及兩歲的女兒,和將要出生的孩子時,她蒼白的臉上才有光華綻放。

  那一個名字,我不提,她也不提。

  當年她曾含淚質問:「你真忘得了子澹嗎……」那時的宛如姐姐依然美麗多愁,依然天真地期盼著這段青梅竹馬,能有善終。

  我們都一樣出身名門,都曾萬千殊寵於一身,都同樣被推入宿命的姻緣。只是,我遇到了蕭綦,而她獨守深宮,眼看著太子姬妾環繞,終日流連花叢,卻只能謹守著母儀風範,一日比一日沉默下去。最初的掙扎不甘,被歲月漸漸磨平,任是才情無雙,也敵不過日復一日的深宮寂寥。

  東宮瓊庭的迴廊下,我與她靜靜對坐,含笑憶起昔年溫酒論詩的日子……她抱著膝上的女兒,對我說,這一生漫長無涯,總要有個牽念才好。

  她說,身份會變,恩愛會變,只有孩子,一個跟自己血脈相連的孩子,才是完完全全屬於你的。一切浮華都不長久,只有母親,這個天底下最尊貴的身份,才是任何權勢都超越不了。

  宛如淡淡笑著,「阿嫵,等你做了母親才會明白。」

  我茫然一笑,想起母親,想起姑姑,亦想到宛如……這錦繡深宮,於我只是爛漫年華的回憶,於她們卻是一生的惆悵。

  在我生辰的前一天,宋懷恩從皇陵回京覆命。

  子澹被蕭綦軟禁在距皇陵不遠的辛夷塢,層層重兵看守。

  宋懷恩並沒有來見我,卻悄然探望了玉秀。

  甫一踏入玉秀房中,便聽見她笑語如珠,脆聲催促侍女道:「移過去一些,再過去一些。」

  「為何這般開心?」我含笑立在門口,見她倚靠床 頭,正揮舞著手臂向侍女指點什麼,看來傷勢已好了許多。

  玉秀轉頭看到我,面孔卻騰地紅了,眼睛晶亮,「王妃,剛剛宋將軍來過了!」

  她指了那一堆滋補療傷的佳品給我看,都是宋懷恩送來的。我暗暗失笑,此人全不懂得風雅,哪有拿這些俗物贈佳人的。看玉秀欣喜得臉頰緋紅,我故意閒閒逗她,「這些嗎?王府裡多了去了,也不怎麼稀罕。」

  玉秀咬唇含嗔,我莞爾一笑,「只這份心意可貴!」

  她一張清秀小臉剎那紅透,秀髮柔柔地垂在臉側,別有一分嫵媚嬌羞。我隨手幫她掠了掠鬢髮,笑道:「怎麼也不梳妝,就這個樣子見人家?」

  玉秀微微垂眸,低聲道:「他沒有入內,只命人帶了東西來。」

  我有些意外,玉秀傷勢無礙,已經可以起身至廳外見客。他既有心探望,卻又過門不入……正思忖間,玉秀抬眸,羞怯輕笑道:「他還叫人送了那花,特地囑咐要放在向陽處呢。」

  「花?」我回頭看去,原來她方才指點人移來移去的,就是那一盆……蘭花。

  我站起身,緩緩走到案前,只見那普通藍瓷花甌裡,種著小小一株蕙蘭,翠萼修葉,枝葉光潤完整。

  「他還說,是特地從辛夷塢帶回來的。」玉秀的聲音含羞帶笑,濃甜似蜜。

  我久久凝視著蘭花,心緒翻湧,半晌才能平靜開口,「這花真好。」

  「我幼時在皇陵的道旁種過一株蘭花,將軍此去若是方便,請代我澆水照料,勿令其枯萎。」

  這是我托玉秀帶給他的話,他果真將這株蘭花照料得完好無損。

  宋懷恩,我該如何謝他,又該如何償還他這一番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