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清相國 > 做官的根本是「做人」 >

做官的根本是「做人」

  康熙時期是我國清朝歷史上步入繁榮的轉折和關鍵時期,究其復興的原因,主要得益於聖君康熙個人的素質和能力,由此也得益於康熙周圍聚集了一批名臣。然而,縱觀各位大臣,大都不能善終。明珠被削權罷相,索額圖身死囹圄,徐乾學去官之後鬱鬱早逝,高士奇備享尊榮卻被退回杭州原籍……但是,陳廷敬例外。康熙送給陳廷敬八個字的評價: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漫長的歷史肯定會遮蔽掉很多人,在眾多歷史小說及影視劇中,陳廷敬幾乎是一個被遺忘的人物,實際上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王躍文看到,除了秉承中國正統儒家文化,為官講究忠義、仁愛、清廉,同時才能卓越之外,在陳廷敬身上,還有一種十分可貴的品質——實幹而低調。

  在王躍文筆下,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是能官,卻從善如流;是德官,卻不乏鐵腕。在臨別之際,王岐山向眾人推薦精明能幹而又不乏鐵腕的清朝官員陳廷敬,除了鼓勵下屬們要做一個好官之外,還頗含自我比照的意味。當年的北京市長王岐山成了現在的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而他推薦的書目,既有充滿正能量的《大清相國》,也有敗火的《舊制度與大革命》。

  而推薦本書的王岐山首先身體力行,做到了這一點。在鳳凰週刊的報道中,有這樣一個細節描寫:過往一年,王為帶頭遵守中央規定而推掉了各種人情往來,為避免與老友生疏,王岐山夫婦寧願邀請一些朋友到家裡做客,開伙煮飯。

  《大學》裡講:」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儒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培養人才的基本規範;司馬光在《資治通鑒》寫到」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而為人之德,必先寬闊胸懷,做到宅心仁厚、包容如」水」。做官的根本是做人,作為領導幹部,更要記住這本書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