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誰的青春不迷茫 > 第39章 思考和分享是一種逐漸消失的美德 >

第39章 思考和分享是一種逐漸消失的美德

  Q上收到三條編輯約稿。一條是老編輯的約稿,寫明了需求,寫明了字數,也寫了我的名字以及問候。

  另外兩條是陌生號碼發來的。內容非常類似:我是《**》的編輯**,幫我們寫個稿子吧。

  每次看到這樣的信息,我就很想知道他們究竟是怎麼老上編輯這個神聖的崗位的,既然會上網留言,為什麼不會思考一些最基本的問題。

  比如:如果您的雜誌足夠出名,我想您也用不著來約我的稿。如果不夠出名,您還裝出一副大家人手一冊搶購您雜誌的樣子,那我就真沒話說了。所以起碼的,您得告訴我您的雜誌是日刊週刊月刊雙月刊還是季刊,別以為我特知識分子,沒有我不知道的事情,其實我不知道的事情多了去了。

  其實足夠出名的人也會謙虛地介紹自己。比如張國立老師,若是打電話給陌生人,一定會說:您好,我是演員張國立,弓長張,國家的國,立正的立。別以為這個世界上人人都和你想的一樣,上一次回家調查80後作家大家都認識誰,有幾位除了我是他同學的原因而認識我之外,韓寒郭敬明一概不知道。

  再比如:您得告訴我您的雜誌是什麼定位吧?我不擅長寫鬼怪,不適合寫武俠,沒寫過美食,更不懂得什麼是知音體。所以您得仔仔細細地告訴我,您需要什麼,您雜誌的定位是什麼,您看過我以前的東西嗎?如果看過,能夠告訴我哪一篇是您需要的風格,這樣我就快速明白了。如果沒有,那也請您告訴我您需要的內容和方向。

  再次:如果可以的話,你也可以順便告訴我您的雜誌的稿費大致是多少,如果您可以開出一字一元的價格,你也就什麼都不用說了。如果不是的話,我覺得您還是事先先提兩句,雖然我不差這個錢,但是您總不能等我寫了兩千字後再告訴我,你們的稿費是千字一百元。除非您能夠具有超凡的魅力,讓我不要錢也願意寫,我心腸很軟,也常幹這樣的活,但前提是請您先把我給征服了,怎麼著都沒問題。

  類似的情況也常發生。常有一些同學投簡歷到我的郵箱想加入傳媒業。態度誠懇,語氣真摯,對他們的未來有幫助的信我一般都回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信我不知道是想挑逗我,還是大家想組團測試一下我的善良度。

  比如有的信裡寫;我想從事傳媒工作,告訴我怎麼樣才行?

  拜託,我又不是阿拉丁神燈,你喊我一聲,我就出來幫你了。傳媒工作不是體力活,不是我告訴你把精子和卵子放在一起,再找個好子宮就可以造人了。傳媒工作沒那麼簡單,所以一般我回這類信,都只回三個字:要努力!

  比如有人寫:我特羨慕寫小說的人,請問怎樣才能出小說?

  你還不如直接問我怎麼發財好了。

  比如有的信裡寫:我特想加入光線,請問光線有哪些部門,哪些部門需要人?

  其實現實生活中,好像大多數人常常會問同樣一個問題:哪些崗位需要人?就好像只要那個崗位需要人,他去,這個人就一定會是他。好像光線以及其他的公司都是種蘿蔔的農產品公司,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管理模式。

  張愛玲最煩女演員和她見面說一句話:「其實我也很喜歡寫作,只是因為工作太忙了,就沒有時間寫了。」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工作不忙的話,她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女作家。

  一般這樣的信我會回:網上去查。

  還有的信裡寫:我想去光線面試,請問你們公司的地址在哪裡,我要找誰面試,有什麼條件和要求嗎?

  世界這麼大,你可以找到我,難道你不能在網上找到公司的地址麼?找不到公司的總機麼?不知道總機撥0轉的是人工麼?不知道每個公司都有一個部門叫人力資源部是負責招聘的麼?一般這樣的信,我會回:請010-6*******轉0,然後轉人力資源。把你想問的全部問了。

  這比每天等我回信快多了。

  當然還有很多同學的信我是非常喜歡讀的,比如有的同學有事沒事給我發封信,裡面是TA最近看到的書摘和感受,這樣一來,連我讀這封信的時候,也覺得自己清新起來。

  分享是一種正在消亡的美德。對於這樣的留言和E—mail,我是願意花時間來討論的。Boya給我推薦了一部片子《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其實他沒那麼喜歡你》),我週末抽空看了,又是在討論愛情這個永遠不變的話題,但每一段都十分精彩,值得近期拿出來再細細分享一下。

  「看來我寫這篇日誌的心情應該是積壓了很久,要不然怎麼寫得那麼暢快,現在讀起來也很有想打人的慾望。最近出的兩本書說是和職場相關,其實這個社會哪有什麼情場職場人場,任何場合犯的錯誤其實就代表著這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以及這個人的性格。他們所有在職場上犯的錯誤,在情場上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因為《職來職往》的原因,我開始頻繁的接觸到了職場問題,於是想發脾氣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多。

  罵人真是讓自己心情變好的一劑良藥啊。」——20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