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天才女友 > 49 >

49

「比起『引導』,我更希望那是一場平等的交流。」林知夏斟酌著回答道。

沈昭華反問她:「你待在實驗小學,沒人和你平等交流,那不是一種人才浪費嗎?你不想認識別的超常兒童嗎?我這些建議,基本是為了你好。」

林知夏直面沈昭華,冷靜地訴說道:「是這樣的,沈老師,我覺得,林知夏是一個人,不是一種資源。我有沒有浪費時間,應該由我自己定義。全球少年班和天才班的老師,不會比我更瞭解我自己。他們和我一樣,對世界的認知也是有限的。他們教育我的方法,也全是通過從外界學習而獲得的。這個世界不僅包含了數學和物理,還有各種各樣的人,我不想被歸類到極少數的一部分。」

林知夏還有一段話沒說出口。

她知道,美國數學家威廉詹姆斯一度被認為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威廉詹姆斯的智商超過了250,他4歲精通法語,9歲在哈佛大學宣講四維空間,16歲成為著名大學的數學教授。可惜,他幾乎沒有學術成果。他度過了孤獨的一生,貧困潦倒地離開了人世。

沈昭華細細品味剛才那一番對話,笑著調侃了一句:「你怎麼看待《傷仲永》的主人公呢?」

林知夏繼續闡述自己的感悟:「《傷仲永》這篇文章,也在佐證我的觀點。《傷仲永》的主人公泯然眾人,是因為他的父母不讓他繼續學習,不讓他獲取外界的知識。他很不幸地停留在了初級階段。可是我沒有啊。我永遠不會停止汲取外界的信息,我思故我在。我本人,就是我自己的終身老師。最強的人工智能也應該學會自己訓練自己,找到最適合它的參數。」

林知夏的那一句「我思故我在」,讓沈昭華深吸了一口氣。

可能是她年紀大了,又曾在海上死裡逃生過幾回。近些年來,她很少對年輕人的心緒波動產生共情。

初聽聞林知夏談到「我思故我在」,沈昭華的第一反應是想笑。可她細思之後,心中竟然有所觸動。她恍然記起年少時的自己,那是多少年前的事?

一九五五年,四十九年前,她剛剛步入北京大學的校園。她記得未名湖畔的「才德均備」齋,還有名為「島亭」的新華書店。

再一晃眼,就是四十九年後了。

她的父母、導師、當年的兩位好友,均已離開人世。

海洋在地球上存在了上億年。相比之下,人類只是短壽而弱小的生物。幸好歷史和文明都可以薪火相傳,功在萬古千秋。

沈昭華收懾心神,聲調放緩:「你剛才說,你不想被歸類到極少數的一部分,這是什麼意思呢?你只想和普通人相處嗎?」

林知夏輕輕眨了一下眼睛:「我和普通人的思維方式可能不一樣,我正在仔細地觀察他們。可是,這個世界上,又有哪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呢?我們最大的相似處,就是我們都各有不同。所有人的靈魂都是平等的。」

截至目前,沈昭華差不多明白了林知夏的意思——林知夏的興趣在於挖掘未知世界。而且,她不想被任何人束縛。

像林知夏這個年紀的小孩子,一般都會對成年人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崇感。

但是,林知夏不太一樣。她似乎認為所有人生來平等,靈魂共通。

倘若「知識」是海洋中的魚群,林知夏就是一艘捕魚船。她徜徉在遼闊的海面上,廣泛撒網,捕獲各個學科分門別戶的龐大魚群。

她習慣於依靠自己,迎著風浪,揚帆起航。

她不需要掌舵人。

沈昭華理順思路之後,措詞直白地解釋道:「學術需要交流,學術思維也需要鍛煉。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你不可能永遠考慮周全。除了基礎科學,你大概也讀過哲學。林知夏,你的天賦太好了,你的心地還很善良,我特別欣賞。我想看到你發光發亮。你還沒察覺,未來是屬於你的。」

林知夏被她誇得臉紅。

沈昭華還說:「人在每個階段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你看我,今年六十七歲,我的想法就和十年前不同。我建議你先跳級去初中競賽班……省立一中的初中競賽班,全市最拔尖的初中生都在那兒,你先考進去,體驗體驗競爭的氛圍。等你閒來無事,你就來我們大學裡轉一轉,我們組裡的博士生都很樂意和你交流學術。」

林知夏的腦袋稍稍偏了一下。

顯然,她正在謹慎地評估沈昭華的提議。

沈昭華略一思索,還對林知夏採用了激將法:「你要是害怕一中競賽班的壓力,保持現在的步調也不錯。你年紀還小,選擇面多廣闊啊。」

「我才不怕呢。」林知夏小聲地說。

沈昭華立刻留了一個手機號。

「省立一中校長的電話號碼,」沈昭華告訴她,「你想跳級,可以直接聯繫她。」

林知夏隨口問道:「沈老師,你認識省立一中的校長嗎?」

沈昭華歎了一聲,如實回答:「她是我的女兒。」

省立一中的校長……

明明是個很體面的職位。

然而,沈昭華的語氣裡,略帶一絲憐憫和惋惜。

沈昭華甚至把自己的女兒當做了反面教材,用來激勵年幼的林知夏:「你一旦選擇了科研的道路,最好不要中途放棄。我家的孩子全都放棄了,沒有一個人堅持到最後。」

林知夏使勁點頭:「我不會放棄的!」

沈昭華蹲在了林知夏的面前,伸出一根小拇指:「我們倆拉個勾?」

林知夏毫不猶豫,立刻和她拉勾:「拉勾,上轎,一百年不許變!」

沈昭華笑容滿面:「一百年不許變。」

「科研是我一生的追求。」林知夏許諾時,態度莊重,像是在宣誓。

澄澈燈光落在地上,實驗室彷彿一座神聖的殿堂,翻湧的水浪化作一曲讚歌,詠唱世人的光輝和理想。

第23章 G小調進行曲

沈昭華的研究組裡,共有十七個學生。近兩年,他們開始招收兼職的實驗室助理。

沈昭華單方面地宣佈林知夏通過了她的面試。她送給林知夏一張校園卡,卡片的姓名欄上寫著「林知夏」,職位則是「實驗室助理」。

她說:「林知夏,你什麼時候有空,直接來學校就行。我們學校有好幾個圖書館,資源非常豐富,超過了省圖書館。」

朱嬋也在一旁附和:「咱們學校的文獻庫,實時更新全球的重要論文……」

林知夏雙眼放光:「那些論文,我都能看嗎?」

沈昭華長久地凝視著她:「你想怎麼看,就怎麼看。」

林知夏欣喜若狂。她緊緊地攥住這張大學校園卡,像是攥住了命運的咽喉。

論文!

數不清的論文!

實時更新的全球論文!

大學圖書館,簡直是人間天堂!

林知夏越細想,越激動得難以自持。她繞著沈昭華轉了一個圈:「沈老師,沈老師,謝謝你!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

「我剛才說過了,」沈昭華再次彎腰,平視著林知夏,「你還沒察覺,未來是屬於你的。」

林知夏和沈昭華對視片刻,她眼中的笑意漸濃。林知夏相信,沈昭華正在鼓勵她,鼓勵她勇往直前,征戰四野,攀登科學的最高峰。

林知夏當然不會退縮。

她鄭重地宣告道:「未來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沈昭華感歎:「真難想像,你今年才九歲。」

林知夏認真解釋:「我出生於1995年9月24號。今天是2005年1月2號,我就是九歲呀……虛歲十歲啦。」

沈昭華微微頷首。她還有別的事情要做,不能陪林知夏太長時間,就讓朱嬋和牛思源領著林知夏繼續參觀實驗室。

短短兩個小時的參觀旅程中,林知夏經常發表一些獨到的見解。朱嬋和她聊起了理論物理學,她總有一套清晰的認知方法。

朱嬋曾經輔導過本科生的畢業設計。據她觀察,林知夏的悟性、思考力、知識面,都已經達到了本科生的頂尖水平。

林知夏擁有龐大而淵博的知識儲備量。可她的外表和性格還都是九歲小姑娘的樣子。這種強烈的對比和反差,讓周圍所有的實驗室工作人員暗自稱奇。

分別之前,朱嬋送了林知夏一本名為《二十世紀數學經緯》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華東師範大學的教授,該書出版於2002年,講述了二十世紀的數學發展史和理論應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