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花千樹:宋詞是一朵情花 > 古代名媛的悲慘生活朱淑真 >

古代名媛的悲慘生活朱淑真

朱淑真,女,南宋人,具體生卒年不詳,閨閣事跡不詳,婚後狀況不詳,死因不詳。除了她傳世的作品外,朱淑真的簡歷幾乎一片空白。但幸運的是,朱淑真是南宋罕見的才女,她大量的詩詞作品中留下了許多當年生活的剪影。後人按圖索驥,也能約略探聽出她的片段故事……

朱淑真生於南宋初年的官宦世家,自幼聰慧,精通文史,擅長書畫,屬於才情並茂的官宦小姐。通常這種家境優越的人在青春時期總是飛揚著特別的風采:天真的快樂,任性的自由,和閨閣女子掙不脫甩不掉的春愁。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做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蝶戀花·送春》

對春天的喜愛是人類發自內心的共鳴,因為春天有融融的綠意,有勃勃的生機。化到詩詞裡,「惜春」便成了一個重要的話題。朱淑真的這首詞正是由這種情緒起筆。上片寫春天將要離去,樓外垂楊千萬縷,縷縷都在挽留春天的腳步,讓它慢些離去。又或者任由春天離開,依依垂柳都化成柳絮,隨春天飄去。而這柳絮之情,實乃詞人之意。詞的下片,放眼望去,暮春的山野,花落草長,一片碧綠。杜鵑鳴啼,聲聲都是愁苦,不忍春天的別離。把酒送春,春天沒有回答自己,卻在這黃昏裡落下瀟瀟細雨。至於雨聲到底是傾訴還是告別,就看每個人不同的體會了。

農曆三月底,古人常有「把酒送春」的傳統,與春天告別,也與春天定下明年的契約。朱淑真敏銳地抓住了這暮春中的訊息,將其中的纏綿與淒婉生動地表達了出來,既合了這時節的景,也合了自己的心事。少女心,海底針,細膩憂傷,正如連綿春雨,點點滴滴都是含蓄的心語。

古代女子未婚前不得拋頭露面,常常被困在閨閣裡,「傷春悲秋」是她們詩詞中最常見的主題。但由於生活圈子狹小單一,所以能將閨情愁緒寫成朱淑真這種水平的並不多。

朱淑真個性直率、熱情奔放,跟一般官宦小姐的生活略有不同。她曾寫過一首《清平樂·夏日遊湖》,描寫與戀人約會時的情景,被當時很多道學家斥責為「放蕩」,卻為後世很多詞學家所讚賞。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台。

《清平樂·夏日遊湖》

這首詞的上片寫的是青年男女遊湖時遇到下雨,構思的亮點在倒裝語序上。正常的語序應該是:兩個人攜手遊湖,藕花正開在湖中,突然一陣黃梅雨,惱人的煙和露,撩撥起年輕人無盡的遐想。這樣的天氣,總要找個地方避雨,結果幽靜的環境更催生了彼此的情絲。

詞的下片直接寫女子的直率,和衣睡倒在愛人的懷抱,嬌癡也不怕他怎樣想我,哪怕他對我突然襲來的熱情感到驚訝或錯愕,一時之間我也顧不得那許多。李煜曾寫小周後出來與自己偷會時的狂喜「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逢到這個時候,無論李煜還是朱淑真,無論男女老少,在心靈層面都是相通的。

詞的結尾也非常精彩。到了分別的時候,眷戀叢生,二人依依不捨。回到自己的閨房,「懶傍妝台」,那份慵懶、嬌羞和神秘,以及初歡後的心蕩神迷,都被描畫得栩栩如生。後人論詞,說李清照的那句「眼波才動被人猜」寫得矜持絕妙,而朱淑真這句「嬌癡不怕人猜」,坦率可愛,也是放誕到絕妙。但因為寫得太過大膽直接,所以朱淑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南宋伊始,各種清規戒律已經慢慢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風氣已遠不如北宋時自由。於是,那些所謂的道學家便指責朱淑真「有失婦德」。父母為免親友口舌,匆匆將其嫁掉。相傳,朱淑真的丈夫是一個小官吏,夫妻志趣不合,朱淑真婚後始終鬱鬱寡歡,很多詞裡都表達過類似的惆悵。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減字木蘭花·春怨》

開篇起筆,朱淑真連用了五個「獨」字,定下了該詞的基調。佇立傷神,料峭春寒竟然也來招惹她。此情此景,以淚洗面,臉上只剩一半殘妝。愁病接踵而來,睡不著的時候便一段段剪去燒過的燈芯。但見東方既白,燈芯剪盡,又是一夜無眠。其哀婉悲淒,寂寞愁苦,真是我見猶憐。

另有兩首《菩薩蠻》也是同類詞的佳作。

濕雲不渡溪橋冷,娥寒初破東風影。溪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不知人瘦。獨自倚闌干,夜深花正寒。

《菩薩蠻·詠梅》

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帷寂寞無人伴。愁悶一番新,雙蛾只舊顰。
起來臨繡戶,時有疏螢度。我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

《菩薩蠻》

第一首詞中「人憐花似舊,花不知人瘦」頗有幾分黛玉觀花流淚、葬花解懷的味道。而第二首詞中,朱淑真將月亮做了擬人化處理,將月的陰晴圓缺和人間的悲歡聚散直接聯繫到一起,更將自己善良的心思寄托給清冷的月輝,「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讓人讀後不禁愛其才華憐其境遇,望月感歎,唏噓不止。那個曾經快樂無忌、青春活潑的少女,如今已被深深困在自己的婚姻中,用朱淑真自己的詞句形容:「不堪回首,雲鎖朱樓。」

據說朱淑真也為自己的丈夫寫過詩。她的丈夫是文史小吏,宦游吳越,她曾隨行一段時間,後因不忍離鄉之苦返回家鄉。她曾給丈夫寄過一封著名的情書,上無一字,只有圈圈點點。找了半天才看到她用蠅頭小楷寫的一首相思詞:

相思欲寄無從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裡。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會圓,月圓了會缺。整圓兒是團圓,半圈兒是別離。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我意。還有數不盡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兒圈到底。

《圈兒詞》

這首詞寫得輕鬆活潑,語意平白但趣味橫生,很有朱淑真少女時放誕不羈、瀟灑率真的風範,也算是她愁苦憂悶的《斷腸集》中難得一見的明媚作品。丈夫看後會心一笑,次日一早便僱船返鄉。可見夫妻之間也曾有過改善彼此關係的努力。但性格志趣的不相諧,還是讓朱淑真時常感到孤獨和落寞。

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以休生連理枝?

《愁懷》

在朱淑真心裡,她始終不認同父母為自己選擇的婚姻,她覺得自己與丈夫本就不是同路人。也許那個在綿綿細雨中曾給過她最初溫暖與歡愉的青年,才是她此生最鍾意的情郎。那飽滿的愛情的種子,在藕花盛開的季節深深地種在了她的心裡。那份甜蜜和期待,是她一生都無法忘記的。在朱淑真的詩詞中,她反覆描寫自己的孤獨。倚窗凝望,花深月涼,長夜難眠,成為她詩詞中最常見的意境。

不過,她雖沉溺於這樣的意境但又不被這樣的意境所拖累,她的身上永遠湧動著直面生活的勇氣。所以,當她知道丈夫的寡情薄義後,她選擇了離婚。也有傳說她並沒有離婚,但搬回了父母家,長期分居,形同離異。傳說她曾有一首《斷腸迷》,寫的就是跟丈夫分手時的決絕姿態。

下樓來,金錢卜落;
問蒼天,人在何方?
恨王孫,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難留。
悔當初,吾錯失口;
有上交,無下交。
皂白何須問?
分開不用刀,
從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斷腸迷》

這是一首字謎詩,每一句是一個謎面,謎底連起來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當年卓文君聽說司馬相如有拋棄她的意思,也曾寫過一首《數字歌》,不過結尾多少有些挽留的語氣,「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既像輕輕的歎息,又像溫柔的嗔怪。所以司馬相如看後慚愧,心中升起不少柔情,決定從此與卓文君白頭偕老。但朱淑真的這首《斷腸迷》絲毫不見普通棄婦的哀傷,「分開不用刀;從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寫得比男人更冷靜決斷,半點拖泥帶水的痕跡都沒有。其少年時「嬌癡不怕人猜」的勇敢在分手的時候依然表現得那麼充分。

但面子是大家的,裡子才是自己的。無論朱淑真多麼勇敢,在強調「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裡,她注定是被排斥的異類。朱淑真後半生鬱鬱寡歡,始終沒有真正幸福過。不僅如此,在她抑鬱而死(也有人說她是落水而死)後,父母因為她曾「有失婦德」,竟不許她入土為安,索性一把火將她燒了。陪葬朱淑真的物品竟是她畢生十分珍愛的書稿。在一個道德之劍無堅不摧的年代,對知識女性,人們竟是如此切齒的仇視。

朱淑真其人,具體生卒年不詳,閨閣事跡不詳,婚後狀況不詳,死因不詳。這一生,除了婚姻不幸外,其他情況都無法考證。她與李清照齊名,是宋代「四大女詞人」之一。李清照晚年生活雖不乏艱辛,卻曾體會過與趙明誠志同道合伉儷情深的幸福,自號易安居士,更是帶著些恬淡與從容。而朱淑真卻什麼都沒有,甚至連父母的理解都不曾擁有過。她自號幽棲居士,文集都以「斷腸」為名,似乎也隱隱地透著些命運的暗示。

才華橫溢的朱淑真個性率真,處事瀟灑,但終究無法掙脫社會的規約和束縛。每一掙扎,禁錮都更深了一層。她是古代才女悲劇命運的集中體現,也是南宋理學發軔期的「犧牲品」,而且據說,朱淑真竟是朱熹的本家侄女。

南宋名媛生活,怎一個「苦」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