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北山樓詞話 > 五 詞話 詞譜(未出版) >

五 詞話 詞譜(未出版)

(一)《樂府指迷》校箋

沈伯時《樂府指迷》一卷與張玉田《詞源》二卷,同為宋人論詞專著。沈與吳夢窗同時,是其書視《詞源》先出。明清間二書傳本甚少,詞家多不得見;沈書尤罕傳,故眉公《秘笈》誤以《詞源》下卷為《樂府指迷》。厲樊榭跋《絕妙好詞》有引張玉田《樂府指迷》語,可知皆未嘗見《樂府指迷》本也。此書卷帙不多,未聞有單刻。陳耀文《花草粹編》卷首附刻一通,當為今所知最早之刻本,實明萬曆十五年也。清咸豐時,錢塘金氏《評花仙館》以活字覆印《花草粹編》,亦附印之。同時吳江翁大年從文瀾閣抄得一本,校正付梓。然此三本亦流傳甚稀。至光緒中王幼遐四印齋刻本出,遂盛稱於詞苑。蓋此本晦跡幾六百年,始復顯也。近年有蔡嵩雲箋釋本,搜聚諸家詞話為沈說參證,甚便學者,可謂沈氏功臣。蔡君書似據四印齋本,雖序中言依據山二本(即萬曆本及《評花仙館》本),然余以暇日及二本校之,猶有異同。因錄予校記於此,俾治蔡書者參考焉。

1 「思此則知其所以難,子弟輩往往求其法於余。」 萬曆本作「則知所以為難」 ,「子弟」 作「子侄」 。(《評花仙館》與萬曆本全同,故不並舉。)按:「子弟」 一詞在宋人別有義,此處當作「子侄」 。

2 「即如《花間集》小詞亦多好句。」 萬曆本無「即」 字,「花」 字上有空缺一格。按:宋人稱《花間集》常冠以唐字,此處所缺,疑亦是「唐」 字。

3 「卻是賺人與耍曲矣。」 此句諸本均同,然「賺人」 字疑當作「賺令」 。舊本「令」 字殘缺下半,誤鈔作「人」 字耳。「賺令」 或即「纏令」 ,下文雖有做賺人之語,然此處謂曲子,不謂人物也。參看《都城紀勝》。

4 「短句須剪裁齊整。」 萬曆本作「剪截」 。

5 如《絳園春》之用「遊人月下歸來」 ,「游」 字合用去聲字之類是也。萬曆本作「遊人」 ,不作「遊子」 。按:此乃吳文英《絳都春》詞句。吳集中此調凡八闋,其六闋此處均用去聲字,一闋云「祗應花底春多」 ,則用上聲,惟此處用平聲,便不諧律,故沈氏拈出之。萬氏《詞律》於此處注云:「可平。」 蓋未見《指迷》耳。又沈氏之意,實謂「游」 字當用去聲字,不云「遊人」 二字。此恐萬曆本誤刻,宜從翁、王校本。

6 「詠月卻說雨,詠春卻說秋。」 萬曆本作「詠春卻說涼」 。按:「涼」 字甚是。「詠春卻說秋」 ,殆無此作家,舊本可笑,在此一字。

7 「不豪放處,未嘗不葉律也。」 萬曆本無「豪」 字。

8 「情場奉倩」 ,萬曆本作「荀倩」 。按:《清真集》諸本均作「荀倩」 ,「奉」 字誤。

9 「卻易得古人句,同一要煉句。」 萬曆本作「亦要煉句」 。按:此數語不甚可解,疑有脫誤。然無可校,或蔡氏斷句有誤,當讀作「卻易得,古人句同亦要煉句」 。謂詞中用古人句,亦要經過鍛煉也。「卻易得」 似當承上。

10 「何曾說出一個柳梨字。」 萬曆本作「梨柳」 。

(二)詞旨 詞旨暢

1 概述

《詞旨》一卷,元人所著,題「陸輔之撰」 。其《小引》有「予從樂笑翁游,深達奧旨制度之法,因從其言,命韶作《詞旨》。」 因知其人與張炎同時,其所言實《詞源》之別錄也。

然輔之爵裡無考,或以「命韶作《詞旨》」 之語,題「陸韶輔之撰」 ,疑或不然。此《小引》似韶之父所書,或傳鈔本奪其署名,否則此「命」 字不可解也。

汪砢玉《珊瑚網》云:「汾湖居士陸行直輔之,有家妓名卿卿者,友人張叔夏賦《清平樂》贈之。後二十一年,行直官翰林典籍歸,叔夏、卿卿俱下世。」 則輔之名行直矣。

明刻本又題「陸友仁撰」 ,友仁乃松陵陸子敬之字,豈又字輔之耶?顧嗣立《元詩選》云:「陸行直,字季道,一字德恭,一作季衡,吳人,居於甫裡,自號天湖居士,翰林典籍致政。」 此又不雲行直字輔之,而其人即《珊瑚網》所載者,此皆疑莫能定也。

此書凡「詞說」 七則,「屬對」 三十八則,「樂笑翁奇對」 二十三則,「警句」 九十二則,「樂笑翁警句」 十三則,「詞眼」 二十六則,「集虛」 數則,卷帙戔戔,未見單刻。余所見明則惟《說郛》本,清則以乾隆二十七年雲間姚培謙《硯北偶鈔》本為最早,題「元陸輔之述」 ,其次為乾隆四十三年刻《詞林紀事》本,題「宋陸韶輔之撰」 。

明刻本題「陸友仁撰」 者,余未嘗見,光緒間王幼遐四印齋刻一本題「元陸輔之述」 ,今《詞話叢編》採用之。

光緒三十年,長沙胡元儀取張叔夏《詞源》注之,以發明其說,又錄原詞於對句、警句之下,分為二卷,命曰《詞旨暢》,言暢其旨也。

此書松陵陳去病輯《笠澤詞徵》,取胡元儀所撰校訂附印之,亦為佳本。《說郛》、《硯北》、《詞林》、四印齋本均至「單字集虛三十三字」 而止,《詞林》本尚有「兩字集虛」 一目,其文則缺。《說郛》、《硯北》、四印齋則並目亦無之,胡本則尚有「兩字集虛」 、「三字集虛」 二目,其文則缺,此亦勝於《說郛》以來諸本者。

輔之論詞曰:「夫詞亦難言矣,正取近雅,而又不俗(《詞林》本、四印齋本作「不遠俗」 )。」 此言最為精闢,與宋人論詞多主於雅,不知詞固俗文學也。尚雅則宜為詩,輔之揭「近雅不俗」 之旨,實得詞學真諦。近雅,非詩也;不俗,非南北曲也,斯乃詞也。

又云:「對句好可得,起句好難得,收拾全藉出場。」 此語亦沈伯時、張叔夏所未及。胡元儀注云:「謀篇之妙,必起結相成,意遠句雋,乃十全之品。」 此注實未暢其旨,當取名家詞起結相照映者,為之例證,可助人神思不少。

又云:「凡觀詞須先識古今體制雅俗,脫出宿生塵腐氣,然後知此語咀嚼有味。」 胡注云:「今生塵腐氣固宜脫,必並宿生塵腐氣脫盡,乃可至雅正清新之域也。」 此以「宿生」 為「前生」 ,疑其誤會。宿,陳也,猶陳言也,即上文所云「造語貴新」 也。生,澀也。《詞源》云:「詞中用一生硬字不得。」 塵,凡庸也;腐,迂也。此等語皆上不近雅,下不免俗,故當擺脫此等氣質,然後方能有味乎作家名句也。

2 詞旨校記(胡元儀《詞旨暢》、《詞林紀事》本)

(1)屬對 卅八則,數同。

●虛閣籠寒,小簾通月。(姜白石《法曲獻仙音》)

胡本、四印本並作「籠雲」 。

●珠蹙花輿,翠翻蓮額。(前人)

《紀事》本注云「前人」 ,前句乃樓君亮作。胡本則作「前人,,紫丁香」 ,「」 謂前調,即《法曲獻仙音》。四印本作「紫丁香」 。

●香茸沾袖,粉甲留痕。(前人)

《紀事》本句下僅云「前人」 ,前句乃施梅川作。胡本作「前人,,去姬復來」 ,「」 未詳何調。四印本作「去姬復來」 。

●金谷移春,玉壺貯暖。(張寄閒茶花)

《紀事》本注云:「張寄閒茶花。」 四印本同。胡本云:「張寄閒□□□茶花。」

(2)樂笑翁奇對:

●因花整帽,借柳維船。(並同上)

「維船」 ,胡本作「維舟」 ,校云:「集本作『因風整帽,借柳維船。』」 《紀事》本正作「維船」 ,四印本同。

(3)警句 九十二則:

●春在暖紅溫翠。(趙解林上元)

胡本作「人在煖紅」 ,四印本作「人在暖紅」 。按:當以「春」 為是。

●翠銷香煖雲屏,更那堪酒醒。(劉龍洲《醉太平》)

胡本同。四印本「堪」 作「時」 。

●驚起半床幽夢,小窗淡月啼鴉。(劉小山《清平樂》)

「半床」 ,胡本作「半簾」 。四印本作「半屏」 ,且無「小窗」 二字。

●昭君不慣黃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前人《疏影》)

《紀事》本句下僅云「前人」 ,前句乃姜白石作。胡本作「胡沙」 ,四印本同。

●落葉西風,催老幾番塵世。(仝上)

《紀事》本句下僅云「仝上」 ,即張東澤《桂枝香》。胡本「催老」 作「吹老」 ,四印本同。又四印本「塵世」 作「醒醉」 。

●露侵宿酒,疏簾淡月,照人無寐。(仝上)

《紀事》本句下僅云「仝上」 ,即張東澤《桂枝香》。胡本同。四印本「宿酒」 作「雨宿」 。

●清絕。影也別。知心唯有月。(蕭小山《霜天曉角》)

胡本「唯」 作「惟」 ,四印本同。又四印本「小山」 作「結山」 。

●南樓不恨吹橫笛,恨曉風、千里關山。(前人《高陽台》)

《紀事》本句下僅云「前人」 ,前句乃吳文英作。胡本、四印本並同。

●綠陰青子老溪橋,羞見東鄰嬌小。(同上)

《紀事》本句下僅云「仝上」 ,即吳夢窗《西江月》。四印本同。胡本「老」 作「滿」 。

●珠簾捲上還重下,怕東風吹散歌聲。(趙釣月《風入松》)

四印本同。胡本「捲上」 作「捲起」 。

●苔痕雨,竹影留雲,待晴猶未。(同上)

《紀事》本句下僅云「同上」 ,即張寄閒《瑞鶴仙》。胡本僅錄「待晴猶未」 一句,四印本同。

●看畫船盡入西泠,閒卻半湖春色。(前人《曲游春》)

《紀事》本注云「前人」 ,前句乃周草窗作。胡本「看畫船」 作「畫船」 ,四印本同。又四印本「春色」 作「春日」 。胡校云:「詞未見。」

●春在闌干咫尺。(趙元建《謁金門》)

胡本作李篔房句,四印本同,二本為是。又四印本《謁金門》作《壺中天》。

(4)詞眼二十六則

●愁煙恨粉。(玉笛)

四印本無注。胡本下亦無注,校云:「詞未見。」 《紀事》本下句「雨今雲古」 注云:「同上。」 按:「雨今雲古」 乃玉田《長亭怨》詞句,可知「愁煙恨粉」 亦玉田句。四印本上句是竹可之「翠顰紅妒」 ,下句是樓君亮之「月約星期」 ,更下方為玉田之「雨今雲古」 ,「玉笛」 當為「玉田」 之誤。

(5)兩字集虛

胡本有「兩字集虛」 之目,文缺。《紀事》本作「兩字缺」 ,文缺。四印本無此目。

(6)三字集虛

胡本有「三字集虛」 之目,文缺。《紀事》本、四印本俱無此目。

(三)詞學筌蹄

舊鈔本 上海圖書館藏

《詞學筌蹄》八卷,四冊,白紙藍格抄本,半頁十行,行二十字,有弘治九年莆田林俊序,又弘治甲寅莆田周漢序。每詞首列圖譜,後列選詞,不以令、慢為次。有「吳興抱經樓藏書」 、「五萬卷藏書樓」 、「授經樓藏書印」 、「浙東沈德春家藏之印」 、「藥盦珍玩宋元秘本」 五印。

周序云:「《草堂》舊所編以事為主,諸調散入事下;此編以調為主,諸事併入調下,且逐調為之譜。凡為調為七十七,詞三百五十三,厘為八卷。編錄之者,托蜀府教授蔣華質夫,考正之者,則蜀士徐山甫也。」

蓋周瑛創意以《草堂詩餘》重行編次,而益以圖譜也。林序稱周為蜀藩方伯,或蜀王府紀善耶?此明人所撰,錢竹汀列入《元史新編藝文志》,而《明史藝文志》乃無此目,當據以正之。

(四)日本填詞之祖

日本竺田居士田能村孝憲作《填詞圖譜》,其序稱彼邦填詞,始於中書親王《憶龜山》之作。又曰:「王夙好文學,才藻典麗。罹時不淑,退隱西山,掩關卻掃,因制此詞,寄調《憶江南》也。讀之辭致淒惋,世與《菟裘》諸賦並傳,當推我邦開山祖也。有祖無傳,爾後絕響,一千年於茲。」

余收得日本舊刻《本朝文粹》,《憶龜山·效江南曲體》二首在卷一中,固錄存之。其一曰:「憶龜山,龜山久往還。南溪夜雨花開後,西嶺秋風夜落間。豈不憶龜山。」 其二曰:「憶龜山,龜山日月閒。沖山清景機(一作棧)開遠,要路紅塵毀譽斑。豈不憶龜山。」

按:《本朝文粹》十四卷,籐原明衡撰集,上自弘仁、下至寬弘二百餘年間之文辭,當我國元和五年至大中祥符四年,彼時兩國間商人、釋子,頻有往還。我國聲教所被,如響斯應,《尊前》、《花間》,必有浮海而東者。親王得風氣之先,遂為彼邦詞人鼻祖,惜後起無聞。竺田居士得萬氏《詞律》,遂編為《填詞圖譜》,以饗其國人,倚聲之學遂得復興於千載之後,亦詞苑功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