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 > 「狂」的歷史淵源 >

「狂」的歷史淵源

狂並非唐人發明,在先秦時,典籍中已多見「狂」字。孔子曾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意思是:如果沒有合乎儒家最高理想的中庸的人做朋友,那麼也可以找狂狷者做朋友。狂人是積極進取的,而狷者是有些事情不做的,這頗有點類似我們知道的隱士。很難想像在我們心目中凡事都中規中矩的孔子居然會喜歡狂人。對此,後人有些解釋,晉代何晏說:「狂者進取善道。」意思是,狂人其實是在正道上不懈追求的;宋代朱熹說:「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意思是說,狂者,其實就是志向很高,但是不屑於掩藏自己的行為。現代學者楊伯峻說:「孔子所說的『狂簡,斐然成章』就是志大才高,文采又都斐然可觀。」

由此可見,孔子所說的「狂」,並非我們經常認為的瘋狂,而是一個在自己的路上不懈追求不斷尋覓的勇敢者。

不僅孔子,孔子的弟子孟子更是對「狂」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謂大丈夫也。」

由此看出,孟子甚至把狂人看成是「大丈夫」的標準,對狂的評價之高可想而知。

在史籍中,還記載了一個關於孔子被另一個狂人「戲弄」的有趣故事。有一次孔子到楚國去,楚國就有一個著名的狂人,孔子來了之後,他跑到孔子車前唱歌:

鳳兮,鳳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諫,

來者猶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從政者殆而!

意思是說:鳳凰啊鳳凰啊,現在社會的風氣是多麼的糟糕啊!以前你做的事情錯了,也不可能改正,但是未來的時日還長,你可以有機會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現在搞政治的人太危險了!

這歌唱得孔子十分尷尬,明知道這個叫接輿的狂人是在嘲弄自己,卻也無法反駁。看來,狂絕對不是孔孟的專利。

先秦的很多知識分子都有這種狂氣,原因大概與當時的政治體制有關。大家知道,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從國家統一的角度說這樣是不好的,但是從知識分子的角度說,卻在客觀上有利於學術和知識分子人格的獨立。因為如果得不到這個國君的賞識,他完全可以到別的國家去。多樣化的選擇使知識分子沒有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也正因為這樣,先秦才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在專制社會是絕對無法想像的。既然都在爭鳴,自然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因此知識分子有些狂氣也就不奇怪了。

漢代的大一統則在一定程度上對狂進行了打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儒家思想獨佔統治地位,同時也就宣告了學術民主的終結。但是,在後來的歲月中,知識分子仍然通過各種方式表現自己的狂氣。

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很多知識分子就表現出這樣的狂。

比如有名的酒鬼劉伶,他嗜酒如命,經常拿著酒壺走在前面,叫僕人扛著鋤頭跟在後面,說:「死便埋我。」而且他還有一個愛好:裸奔。經常在家裡什麼都不穿。一次一個客人來探訪,見他一絲不掛,生氣地責備他。而他卻回答:「我以天地為外衣,房屋為內衣,你沒事跑到我內衣裡面來幹什麼?」

除了劉伶之外,如著名的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嵇康等亦多有狂氣。阮籍至孝,當他母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跟朋友下棋。知道此事,朋友便要結束棋局,阮籍卻堅決不幹,一定要把棋下完。結束之後,他痛飲一鬥酒,又大塊吃肉,突然放聲大哭,吐血數升。

阮籍也十分喜歡喝酒,他一直不想當官,但是有一天他主動申請要求當山陽縣的步兵校尉,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校尉府的廚子十分善於釀酒,地窖裡面還藏有數百罈美酒。阮籍上任之後,幾乎不理公事,整天喝酒,直到把酒喝光,於是他就離職了。

但是,魏晉名士並非為狂而狂,他們的狂,很大程度上是佯狂,目的是為了避禍。因為晉取代魏,使用的是十分卑鄙見不得人的手段,而且晉朝建立之後對原來曹魏的大臣十分戒備,多有迫害。為了避免被迫害,許多士人乾脆裝狂,以此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