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 > 備受指責的愛情 >

備受指責的愛情

元稹被公認為最好的詩歌是他的幾首愛情詩,尤其是《遣悲懷》三首和一些悼亡詩。但是,元稹的愛情生活卻是備受指責的。

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元雜劇的經典劇目之一,它講述了張生與崔鶯鶯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書生張珙上京趕考,在普救寺偶遇前相國之女崔鶯鶯,兩人一見鍾情,並在鶯鶯侍女紅娘的幫助下私訂終身。相國夫人知道後大怒,想阻攔這樁婚事,後迫於無奈,只好答應張生高中之後允婚。後來張生辭別鶯鶯上京,果然高中狀元,於是衣錦榮歸,與鶯鶯完婚。這個故事一直以來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至今還是很多劇種的保留劇目,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王實甫的《西廂記》其實是改編自一部題目叫《鶯鶯傳》的唐傳奇,而《鶯鶯傳》的作者就是元稹。

元稹《鶯鶯傳》情節與《西廂記》大致相同,但是有些關鍵情節卻很不一樣。在《鶯鶯傳》中,張生辭別鶯鶯之後的確高中,但是他後來卻拋棄了鶯鶯,於是整個故事成了一個始亂終棄的偷情故事。甚至張生在拋棄鶯鶯之後,還道貌岸然地發表了一番議論,說崔鶯鶯本是水性楊花的尤物,自己是立場不堅定受到了她的誘惑,而自己現在拋棄她,其實就是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段話受到很多鄙夷,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就曾經評價「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

《鶯鶯傳》中張生的薄情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責,於是許多學者開始去尋找張生的原型,經過與元稹自身經歷的對照,許多學者認為,張生的原型就是元稹自己,而崔鶯鶯也實有其人,她是元稹母親的崔姓遠親的女兒,名字叫崔雙文。魯迅就說:「《鶯鶯傳》者……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

元稹辭別崔雙文之後,赴京城應試,被當時京兆尹韋夏卿賞識,有人認為元稹是嫌崔家此時已無權勢,於是巴結韋夏卿,娶其女韋叢為妻。據說,後來元稹曾兩次想再見崔雙文一面,可是均被拒絕。

元稹的這種行為不僅是薄情,而且是勢利了,這比始亂終棄更讓後人憤恨,因此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中怒形於色大罵元稹:「自私自利。綜其一生行跡,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為可惡也。豈其多情哉?實多詐而已矣。」

韋叢嫁給元稹的時候年甫二十,二十七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去世之後,元稹寫了很多詩懷念她,據陳寅恪先生考證,元稹懷念韋叢的詩歌共有三十三首,這在唐代詩人中是少見的,其中尤以《遣悲懷》(三首)和《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最為人稱道。但是,又有人說,元稹對韋叢的感情其實是自我標榜的道具,因為他絕不是如《離思》中所說的那樣「取次花叢懶回顧」,而是艷遇不斷,緋聞叢生。據說他在韋叢尚未去世的時候,就與蜀中才女、大他十一歲的薛濤有過一段時間的戀情,在韋叢去世兩年之後,就納妾,之後又娶裴淑為妻,且還有其他艷遇。

於是,元稹不僅成了薄情寡義的典型,更成了勢利小人的模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