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 > 童子解吟長恨曲 胡兒能唱琵琶篇 >

童子解吟長恨曲 胡兒能唱琵琶篇

偉大的藝術家生前不為人知,死後聲名鵲起似乎是一條規律,錢鍾書先生就曾戲言詩人生前無法養活自己,死後卻養活了無數的人。馬克·吐溫有一篇小說叫《他是否還在人間》,說幾個窮困潦倒的畫家為了出名,抓鬮讓其中一個假死,然後其他人拚命為他炒作,結果大獲成功皆大歡喜。看來這個規律不僅在中國適用,在西方也不乏其例,不過,白居易可能是這之中不多的例外之一。

白居易一生著作詩文七十五卷,共計三千八百餘篇。數量是李白、杜甫兩人總和的兩倍,有人把白居易稱為「詩王」。雖然這個數字比起清朝乾隆皇帝的四萬餘首似乎遜色了些,不過,乾隆詩歌的價值是斷不可與白居易相提並論的。

白居易在世時,他的詩歌就已經傳遍大江南北了。白居易到通州的時候,經常看見旅舍柱上有題寫自己的詩句,到底是誰題寫,他自己也不知道。過江南的時候,正好遇上主人召集朋友宴飲。宴席上,白居易的出現引起了不小的騷動,歌伎們紛紛指著白居易悄悄說:「這個人就是《秦中吟》《長恨歌》的作者啊!」雖然沒有現在年輕人追星的瘋狂,但在當時也很是讓白居易過了一把明星癮。從長安到江西三四千里,凡是學校、佛寺、旅店、行舟之內,經常可以看到隨處題寫的白居易詩句,士人、庶民、婦女也經常吟詠白居易的詩歌。當時有一個軍使高霞寓,想買一個歌伎,出價之後歌伎卻說:「我能背誦白學士的《長恨歌》,怎麼能夠跟其他的歌伎一個價錢呢?」高霞寓無奈之下只好增加價錢才得如願。

白居易的詩歌不但在國內有巨大影響,甚至還獲得了很大的國際名聲,贏得了眾多的國外讀者。當時他的詩歌在日本、新羅、日南(今越南)都有傳寫。據《舊唐書》記載:雞林國(今韓國)宰相十分喜歡白居易的詩。於是往來兩國的小販經常把白居易的詩以一篇一百金的高價賣給他。而且宰相對白居易的詩歌鑒賞水平極高,如果用贗品去哄他,他一眼就能辨別出來,令人驚歎。日本國史記載:「醍醐天皇稱:『平生所愛《白氏文集》七十五卷是也!』」嵯峨天皇也曾手抄白居易詩歌,藏之宮廷,甚至以之考試臣民。日本文化顯彰會在白居易墓前立石云:「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您對日本文化之貢獻恩重如山、萬古流芳!」契丹國王也曾經將白居易的詩翻譯成契丹文字,詔大臣閱讀。

在出版業不發達,更談不上現代傳播工具的一千多年前,一個詩人能擁有這樣的聲名,只能說是個奇跡。用宣宗悼白居易的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形容,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只是唐宣宗未必想到,直到一千多年後的現在,白居易也是世界級文化名人。在西方,他與「樂聖」貝多芬齊名。據報載,宇宙行星以中國歷史名人命名者有23人,白居易名列第四,其他詩人則無此殊榮。這樣的情形,也許只有四個字能夠貼切地形容:萬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