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 > 在人生的夾縫中煎熬 >

在人生的夾縫中煎熬

李賀(790—816年),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祖籍隴西,因此他常自稱「隴西長吉」。他之所以這樣稱自己,其實也是在向別人暗示自己的身世。李唐王室即發祥於隴西,李賀其實也是李唐宗室後代。李賀的遠祖李亮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唐朝建立後曾被封為鄭王。但是到李賀的時候,家境早已敗落,李賀的父親李晉肅僅當過縣令,其境遇也就比漢室宗親劉備淪落到賣草鞋的地步稍微好一點了。

李賀年幼時就顯示出了詩歌才華。七歲就能寫詩,名動京城。當時的文壇領袖韓愈、皇甫湜看了他的作品之後,十分驚奇,但是不相信是孩童之作:「如果是古人所作,我們也許會不知道;既然是現在的人的作品,我們怎麼會有不識之理!」於是兩人相約去探訪李賀,要親自看他作詩。

古時候男孩子在成年之前,頭髮要綰成兩個髮髻,梳在腦後,稱為「總角」,二十歲成年的時候,則把頭髮梳成一個髮髻,稱為「束髮」,這時候就可以戴帽子了,也稱為「加冠」。韓愈和皇甫湜來找李賀的時候,李賀就是「總角而出」的。明白二人來意之後,李賀欣然提筆作了一首《高軒過》,兩人覽後大驚,才相信眼前這個幾歲的小孩子竟然真的是天才。於是韓愈讓他騎著自己的馬一起到自己的府邸,親自為李賀束髮,以這種提前舉行成人宣誓儀式的方法表示對李賀的喜愛和看重。得到韓愈和皇甫湜賞識的李賀,詩名更是大震。十五六歲的時候,李賀已經因擅長樂府詩而與前輩李益齊名。

可是,在中國,神童往往是以成年之後遭受生活更嚴酷的折磨為代價的,李賀也不例外。李賀雖然早已詩名震動京城,但是到要考進士的時候,卻有人說,李賀的父親名叫李晉肅,「晉」字與「進士」之「進」同音,作為人子,李賀應該避諱,所以不能參加進士考試。這實際上就是連根斬斷了李賀的仕途之路。韓愈對此十分憤慨,專門寫了一篇《諱辯》,要為李賀爭取資格:

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

在這篇文章裡,韓愈辛辣地諷刺了那些以父諱為借口阻止李賀考試的人:

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韓愈的論辯擲地有聲,但是,李賀沒有韓愈那樣的膽量和氣魄,始終也沒能邁出求仕的一步。後來,李賀做了個奉禮郎的小官,有學者考證這其實是憑借祖蔭而當官。李賀的仕途生涯,在還沒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宣告了結束。

李賀曾經歎息說:「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辭系肘後。人生有窮拙,日暮聊飲酒。只今道已塞,何必須白首?」(《贈陳商》)前途已經被無情地阻塞,「只今道已塞」,於是詩人「二十心已朽」,這是何等的悲涼和憤懣呢?李賀作有《馬詩》二十三首,很明顯,詩人是在借奔馳的駿馬來寄托自己萬里揚塵的渴望。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可是,這時的詩人,縱有凌雲壯志,也早已被提前宣判了死刑,於是他只有哀歎: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和所有的詩人一樣,李賀也經常胸懷投筆從戎建功立業的大志,在南園組詩中,李賀曾寫道: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南園》之五)

可是再反觀詩人自己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尋章摘句老彫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南園》之六)

仕途無望,功業無期,李賀只有在詩歌的世界中尋找自己的位置了。李賀作詩十分勤奮,史籍記載說,李賀每天早晨出去,騎著一匹弱馬,一個小奴跟在後面,背著一個錦囊。路上想到佳句,就記下來扔進囊中。晚上回來的時候,他母親讓丫鬟看囊中字條多少,如果很多,就會大怒說:「這孩子要把心都嘔出來才罷休啊!」晚上飯後,李賀就命丫鬟把字條拿出來,研墨作詩,非大醉弔喪,天天如此。

李賀母親恐怕沒有想到,自己竟然一語成讖。816年,李賀病了。恍惚中,他看見一個人,穿著紅衣,乘著赤龍,手裡拿著笏板,飛翔而下,對他說:「天帝新造白玉樓成,要請你寫文章紀念這事。」李賀推辭說母親年老多病,那人回答:「天上很快樂,不像人間這樣勞苦。」一會兒之後,窗中散發出勃勃煙氣,車馬聲不絕於耳。中唐著名的詩人李賀離開人世,時年僅二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