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 > 中唐的堂吉訶德劉叉 >

中唐的堂吉訶德劉叉

在中唐詩人中,劉叉雖然不算絕對的無籍籍名,但肯定也是屬於不太出名的一類,不僅很多唐詩選本沒有他的詩作,就連他的名字,很多典籍的記載也是互有出入的。《新唐書》說他叫「劉義」,《全唐詩續補遺》又說他叫「劉乂」,《李義山文集》說他叫「劉又」,《唐才子傳》說他叫劉叉。這固然有「叉」「乂」「義」等字字形相近,刻板出現錯誤等原因,但是至少也說明劉叉名氣不大,所以人們也很容易弄錯他的名字,因為沒人會把李白誤認為李百或者李日。

《唐才子傳》說劉叉是河間朔人,自古燕趙多俠士,劉叉似乎也頗有俠士遺風,史料記載他「一節士也」。愛好打抱不平,「旁觀切齒」,即使是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他也要去插一手,為別人主持正義。終於在一次爭執中酒後殺人,於是亡命天涯,大赦之後才敢回來。

終於保住性命的劉叉,從此以後似乎將自己的火暴脾氣收斂了很多,並且改志從學,博覽群書,努力作詩,他十分喜愛孟郊、盧仝的詩歌,聽說當時的文壇領袖韓愈禮賢下士,於是投奔其門下,成為韓孟詩派代表詩人。

辛文房說劉叉的詩「造語幽蹇,議論多出於正」,這應該是韓孟詩派的共同特點。但是,遊俠出身的劉叉「改邪」之後似乎也沒有完全「歸正」,作為韓愈的門下弟子,他對老師的一些觀點也許並不贊同。劉叉曾經寫過一首《勿執古寄韓潮州》,對韓愈詩歌的復古傾向毫不留情地提出了批評:「古人皆執古,不辭凍餓悲。今人亦執古,自取行坐危。」結尾還十分嚴肅地警告說,不要一味復古,這樣做是自取滅亡。(「請君勿執古,執古徒自隳」)這根本不像是學生對老師提意見,倒像是老師對學生進行批評了。

韓孟詩派中,韓愈追求奇崛險怪,李賀喜歡以奇異意象入詩,孟郊以詩歌反映生活的貧寒,賈島則追求瘦削蕭瑟的詩風,而劉叉站在他們中間卻是一個異類。在經過安史之亂後心志虧缺的中唐,劉叉猶如一個提著劍站在窮酸書生中的武士,他的詩歌就是這柄閃著寒光的寶劍,將大歷詩人的卑微呻吟,韓孟詩派的細碎煩瑣斬得乾乾淨淨。這寒光來自盛唐,那個洋溢著激情和豪邁,綻放著自信和奔放之花的時代。

劉叉有一把寶劍,一次,一位姓姚的讀書人見到之後十分喜愛,劉叉爽快地送給了他,並寫了一首《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

一條古時水,向我手心流。

臨行瀉贈君,勿薄細碎仇。

首句將寶劍喻為流水,而流水流過手心,舉重若輕,殺人的武器竟具有一絲詩意的柔媚。朋友分別,詩人將寶劍贈給朋友,最後一句的勸告頗有深意:勿薄細碎仇。劍不僅是劍客的武器,更是他的夥伴甚至靈魂,一腔豪情和滿懷俠義都凝聚在三尺青鋒透射出的寒光之上。寶劍不是食客的餐刀,也不是劊子手的大刀,而是寄予了劍客最高的人格追求的圖騰。因此,詩人才會勸告友人:劍是用來伸張正義懲惡鋤奸的倚天神器,而不是莽夫逞一時之快的西瓜刀。在《烈士詠》中,劉叉也做過類似的告誡:「胡為輕薄兒,使酒殺平人。」這樣的詩句,也許只有融劍客與詩人為一身的劉叉才能寫出吧?詩句如彈鋏高歌,斬截鏗鏘,這是氣骨中衰的中唐詩歌中很少見的。而詩歌的「流」「瀉」二字又在不經意中顯示出詩人選字的講究。因此,詩歌豪邁而不陷於粗疏,自信而未落入自大。

但是,劉叉這把劍更多的時候估計還是陷於沉鬱和悲涼中的。在盛唐的粗獷豪邁已經成為歷史的時代,劉叉的詩歌是得不到很多人欣賞的,因此,韓愈對他提出的批評也並沒有作答。在朋友中,只有孟郊欣賞他的詩歌,劉叉曾經半開玩笑地說:「酸寒孟夫子,苦愛老叉詩。生澀有百篇,謂是瓊瑤辭。」(《答孟東野》)而更多的時候,劉叉像是一個陷入風車陣中的堂吉訶德,穿著一套早已過時的鎧甲,拿著魯鈍的長矛跟時代的車輪作戰。

偶 書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俠客出身的詩人,對文人的瑣碎大概是十分蔑視的,不僅如此,就是世間萬事在詩人看來,也不過是「細如毛」的小事。但是在詩人眼裡,世間的不公正卻是永遠的大事,在這些萬古傳下來的不公正面前,詩人切齒痛恨,居然磨壞了胸中萬古傳下的利刃,這把利刃,就是從不公正誕生那一天起,就一直堅持不懈地與之鬥爭的正義、道義。可是,刀磨壞了之後呢?詩人會拿出這把刀,砍向這些不公正嗎?詩人沒有說。不過,他似乎已經做了。

《唐才子傳》說劉叉性剛直,能夠當面表揚人的優點,也能當面指出人的缺點,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不能與世人一致。在投奔韓愈門下之後,他也不願在權貴面前做出低聲下氣的樣子。當時韓愈經常為達官貴人寫墓誌銘,收入頗豐。劉叉有一次見韓愈書案上放著不少金銀,便隨手取走金數斤,還說:「這是吹捧墓中死人得來的錢,還不如拿給我老劉做壽禮。」韓愈也並沒有追究。

卷款逃跑之後的劉叉從此在歷史中消失了,典籍只說他「歸齊魯,不知所終」。也許,這個中唐的堂吉訶德終於明白,時代已經不是自己的時代了,與其扛著長矛繼續奮戰,還不如卸鞍放馬,飄然而去。

奇怪的是,眾家典籍對劉叉拿著韓愈的錢逃跑的事情並不責怪,甚至還讚揚他「放達」。看來讀書人不僅竊書不算偷,竊錢也是不算偷的。甚至,劉叉這種行為居然引來後人的效仿。《中唐俠隱》說,後來有個叫許二的人,投在洛陽某權貴門下,十分景仰劉叉,曾經把劉叉《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的首句「一條古時水」改成「兩條古時水」,人家問他原因,他說:「我是使雙劍的。」人皆竊笑。更好笑的是,他也傚法劉叉,趁主人不備,偷了主人錢財就跑,主人十分震怒,把他抓住懲治,他說:「為何韓愈對劉叉就那麼好,不追究他,您對我就這麼嚴厲呢?」主人聽了又好氣又好笑,說:「你那些塗鴉之作,怎麼能比得上劉叉的才華!」於是將其立時杖斃。看來,當小偷也得當個有文化的小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