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 > 雖千萬人 吾往矣韓愈 >

雖千萬人 吾往矣韓愈

對大歷詩人,很多人的評價是「氣骨中衰」,經過了安史之亂的變故後,盛唐的高蹈豪邁已經成為過去,詩人們縱有復興之志,但也無回天之力了,因此他們大多是以詩歌委婉地表達自己悲苦的人生。

但是詩歌的長河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相對平靜之後,注定要進入另一個激流洶湧的險灘。大歷詩人的沉鬱似乎是在為另一個鋒芒畢露的高潮蓄勢,這個高潮就是韓愈孟郊和他們倡導的韓孟詩派。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河陽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韓愈小時家境艱難,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二十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二十五歲時,他先中進士,然後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只好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官至太子右庶子。

在文學史上,韓愈最著名的是和柳宗元一起反對六朝駢文,倡導了「古文運動」。在詩歌上,他的創作也與散文有異曲同工之處。後人評價韓愈詩歌追求「奇崛險怪」,好涉險獵奇。有些詩歌氣勢磅礡,頗有盛唐遺風,但是有些也用語生澀,難以卒讀。比如他的《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寫寺院壁畫:

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

然雲燒樹火實駢,金烏下啄赬虯卵。

魂翻眼倒忘處所,赤氣沖融無間斷。

有如流傳上古時,九輪照燭乾坤旱。

整首詩雖然寫得怪不可言,但是也極具氣勢,比起中唐很多詩人的沉吟婉轉,也可算別開生面。韓愈詩歌另一個特點就是以文入詩,這可能與他身為最著名的散文家有關。

韓愈既是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散文作家,自然不可能不把散文的寫作手法運用到詩中來,就是說,不追求詩句的緊縮,而欣賞詩句的散文美。把散文化傾向引入詩中,也就是所謂的「以文為詩」。

玉川先生洛城裡,破屋數間而已矣。一奴長鬚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辛勤奉養十餘人,上有慈親下妻子……(《寄盧仝》)

且不說「破屋數間而已矣」是純粹的散文句,還帶之乎者也這類虛詞,就是其他各句也都是散文化的,從語序看都符合口語的習慣。不過這種平直淺白的散文句,卻又別有一種瀟灑自在,讀起來使人感到親切。

——《唐之韻》

而韓愈詩歌主張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大概還是那句「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送孟東野序》)這不僅是他的詩歌主張,同時也是他為人的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