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 > 少女情懷總是詩李端 >

少女情懷總是詩李端

鳴  箏

鳴箏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弦。

李端,字正己,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他是詩人李嘉祐的從侄。但是史籍對他卻記載甚少。李端的兒子叫李虞仲,曾經做過兵部侍郎和吏部侍郎,官位顯赫,《舊唐書》有《李虞仲傳》,李端的傳記就附在這前面。在這段傳記裡說,李端「登進士第,工詩。大歷中與韓僣、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馳名都下,號『大歷十才子』」。在十才子中,李端應該是才思較為敏捷的一個吧。在《舊唐書》裡記載了他的一則逸事:

當時尚父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娶了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兩夫婦都喜歡詩人,李端錢起等詩人都在他們門下。每次宴飲時,公主坐簾中,令眾人賦詩,成詩最快者賞百縑。一次李端最先寫好,最後一句是:「薰香荀令偏憐小,傅粉何郎不解愁。」公主大為歎賞,馬上以百縑賞之。錢起說:「李端確實才思敏捷,但是這篇恐怕是以前寫好的作品。我請求以我的姓『錢』為韻,讓他現場再寫一首。」李端拿過紙,馬上又成一首:「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鉤未上弦。新開金埒教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鈿。今朝都尉如相顧,願脫長裾逐少年。」駙馬郭曖大驚說:「這首更佳!」錢起等人始歎服。

《唐才子傳》說李端不好宦達,居終南山草堂寺,彈琴讀《易》,登高望遠,神意泊然,頗有些仙風道骨,可是這首《鳴箏》卻殊無方外氣象,而是一首生活情味很濃,小巧可愛的小詩。整首詩區區二十個字,但卻輕捷灑脫,寥寥數語,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線條流暢、動態鮮明的人物速寫圖。(傅德岷 盧晉主編《唐詩宋詞鑒賞詞典》)中國詩歌往往以連續的鏡頭推移和轉換,為我們展示出一幅隨著時間流動的完整的畫面。詩歌的第一二句就是一組連續的特寫鏡頭:裝飾精美的樂器,輕拂著琴弦的玉手,鏡頭逐漸推遠,我們看到,彈箏的是一位美麗可愛的妙齡少女。雖然詩歌無法傳達出樂音,但是從「金粟柱」「素手」的描寫中,我們似乎已經可以感覺到樂音的美妙和動人。而詩最傳神的是後兩句:「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據《三國誌·吳志·周瑜傳》記載,周瑜任建威中郎將的時候年僅二十四歲,年輕有為,雄姿英發,人皆稱之為「周郎」。而且周瑜絕非一介武夫,他不僅精於軍事,還精通音樂,這樣的小伙子當然是年輕姑娘們仰慕的對象。估計周瑜在音樂上也是有些審美潔癖的,據說他聽人彈琴,只要聽到彈錯的地方,就會直接給人指出,當時的人們就傳說「曲有誤,周郎顧」。據說,小喬當時仰慕周郎,但無由得見,於是在一次周瑜路過自己家門口時故意彈琴出錯,引得周郎親自指出,於是竟成就了一段美滿姻緣。

清代徐增《而庵說唐詩》對這句的解釋是:「婦人賣弄身份,巧於撩撥,往往以有心為無心。」似乎彈箏女子誤拂弦是為了賣弄邀寵。這種不懂風情的道學先生的解釋讓人啼笑皆非:若是賣弄,當盡顯才華手段,彈得精美絕倫方合情理,哪裡有故意彈錯「賣弄」的道理?其實,這句詩表現的應該是少女的微妙心理:希望遇到自己心中的周郎,但是又礙於女子身份,不可明言。於是時時誤拂,希望能夠引起心上人的注意。女孩子的心思是如此急切,如果不能以自己的美麗來打動心上人,那麼暫時以自己的「錯誤」來吸引他,也是值得的。這樣尋覓知音的苦心,固然不是書齋裡的老先生們所能領會的。少女情懷總是詩,而要參透這詩一般的情愫,沒有詩一般純淨的心靈,沒有詩一般浪漫的眼睛,怎麼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