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 > 仕途順利的詩人 >

仕途順利的詩人

高適(約702—765年),字達夫,一字仲午,滄州人。高適的父親曾任韶州(現廣東韶關市)長史,高適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一直旅居在廣東,後來父親死在任上,高適無依無靠,只有靠親友接濟為生。《唐才子傳》說他「少性拓落,不拘小節」,成天跟賭徒們混在一起,他的《邯鄲少年行》,就是對當時生活的真實反映:「宅中歌笑日紛紛,門外車馬如雲屯……且與少年飲美酒,往來射獵西山頭。」高適愛交遊,有遊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對自己的才能充滿自信:「公侯皆我輩,動用在謀略。」那時他才名已經在外,為了求進身之路,高適早年曾經遊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但都沒有成功。直到天寶八載(749年),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他參加了一次臨時性的有道科考試中舉,被授予封丘尉,這時候,詩人已經將近五十歲了。

縣尉這種小官對於高適來說,與他的宏圖大志相差實在太遠了,而更重要的是,這個官職魚肉百姓的本質與詩人清水一般的善良實在相去甚遠。高適在《封丘作》詩中痛苦地寫道,原來以為小地方沒有什麼大事,可是衙門裡面什麼事情都有嚴格的約束,讓人難受。「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而眼中見到的小吏對上官的百般逢迎和對百姓殘酷的欺壓,更是讓這燕趙俠士感到憤懣:「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當他回家向家人說起自己的痛苦時,竟然連家人也不能理解他,「悲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應如此」。於是,詩人只想遠離這黑暗的官場,歸隱田園了。「乃知梅福徒為爾,轉憶陶潛歸去來」。於是,高適辭官,又一次來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擔任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的掌書記。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一路南下,朝廷派高仙芝、封長清平叛,均被叛軍打敗,兩人被殺。叛軍直逼長安,玄宗任命哥舒翰守潼關,但是又派宦官李大宜做監軍。李大宜不懂軍事,竟然強迫哥舒翰放棄天險與叛軍作戰,結果大敗,哥舒翰投降。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高適從駱谷奔赴河池郡,見到玄宗,上書說:「哥舒翰忠義為國,但是年老體弱,難以勝任。而監軍李大宜整天飲酒歌舞,不恤軍務。盛夏時節,將士們連糙米飯都吃不飽,怎麼能夠不敗?」(《舊唐書》本傳)玄宗讚賞高適敢於直言,任命他為侍御史,不久又升為諫議大夫。身為高官,高適仍然是「負氣敢言」,因此「權幸憚之」。

肅宗即位之後,永王李璘佔據揚州,陰謀叛亂。在此之前,玄宗准許諸侯王各自鎮守一方以抵禦叛軍,高適當時就提出反對意見,但是未被採納。直到此時玄宗才明白高適的意見是正確的。於是肅宗委任高適為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淮南節度使,順利平定了叛亂。高適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宦官李輔國的嫉妒,也引起了其他權臣的不滿,於是被貶為四川彭州刺史,後改劍南西川節度使。肅宗去世,代宗即位,高適被征還朝,任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渤海縣侯。

永泰元年(765年),高適去世,被追授禮部尚書,謚號「忠」。

《舊唐書·高適傳》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的確,以詩人之身而登廟堂之高,高適不僅是唐代詩人中唯一的一個例外,就是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也許,這是上蒼對詩人的眷顧,也是對我們的眷顧,讓我們在看到了太多詩人的坎坷之後,還有高適可以安慰我們,讓我們覺得,詩人的美麗,是有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