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 > 酒  徒 >

酒  徒

王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是隋朝著名的文士王通的弟弟。從小就有才名。十五歲的時候,他謁見隋朝重臣楊素時應對流利,舉座皆驚,稱他為「神仙童子」。隋朝大業末年,他被授予秘書省正字官職,但是卻不想當官,推托自己有病,辭官歸家,朝廷又讓他當六合縣縣丞,但是他還是不理政事,整天喝酒。隋末大亂,王績感歎:「網羅在天,吾將安之!」(彌天大網從天而降,我能夠躲到哪裡去呢)司馬遷說:「人窮則返本。」王績看來是深諳此道的,於是他乾脆借口自己得了中風,連夜駕一條小船,返本——回到故鄉去了。

王績最大的愛好就是飲酒。唐朝建立之後,唐高祖李淵征他入朝,在門下省任待詔,他的弟弟王靜問他:「待詔這工作幹得還愉快嗎?」王績回答:「待詔這官俸祿太少,又沒有陞遷的機會,沒什麼值得高興的,只是每天官府供應三升酒,還算不錯。」門下省的最高長官、江國公陳叔達聽說之後,說:「三升酒怎麼夠王先生喝的呢?從今天起,每天供應他一鬥!」從此,王績就得了一個雅號,叫「鬥酒學士」。

王績嗜酒如命,他聽說主管音樂的太樂署史焦革善於釀酒,於是主動請求當太樂丞,目的就是為了能經常從焦革家裡要酒喝。這讓人想起晉朝的阮籍,當他聽說步兵校尉府廚房裡有數百罈美酒的時候,主動請求降職擔任步兵校尉,目的就是為了弄酒喝,當校尉府裡面的酒都被他喝光之後,阮籍就主動辭職了。而王績離開太樂署,則是因為焦革和他的妻子相繼去世,無人送酒與他喝。他長歎:「這是老天存心不讓我喝足美酒啊!」於是棄官還鄉。

王績不僅在行動上履行作為一個酒徒的義務,也在理論上為酒文化增光添彩,他著有《酒經》《酒譜》二書,總結了前人釀酒的經驗,李淳風看了之後對他說:「你簡直就是為酒作傳的太史啊!」王績辭官回鄉之後,在自己的家鄉東皋為酒聖杜康建造祠堂,把曾經供應他好酒的焦革也順便擺在祠堂裡供奉。

王績被稱為「鬥酒學士」,但是他自己顯然不認為自己的酒量只在區區一鬥,他自號「五斗先生」,這個號除了用以標明自己的酒量之外,也是向他最崇敬的東晉隱士陶淵明致敬,因為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陶淵明著有《五柳先生傳》。於是王績也寫了一篇《五斗先生傳》。眾所周知,陶淵明也酷愛杯中之物。王績詩裡曾說:

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

不過,王績把陶淵明作為自己的偶像,不僅是因為他也愛喝酒,還因為王績仕途上的失意使他也和陶淵明一樣,走上了隱居的道路。

王績字「無功」,是他自己起的,他自己為自己撰寫墓誌銘說:

王績者,有父母,無朋友,自為之字曰無功焉。

這個字源自《莊子·逍遙游》中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可見道家思想對其影響之深,但是王績的思想也不獨守一派,儒家、佛家思想對其也有影響,這也體現了唐代之後文人的最大特點:三教雜糅。

王績多才多藝,除了對釀酒深有研究之外,還擅長彈琴,精於占卜算卦,獨步當時。但他最大的成就,還是在詩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