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猶憶前塵立少時:俞平伯點評唐宋詞 > 溫庭筠(九首) >

溫庭筠(九首)

溫庭筠(812—?),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大中初(850左右)應進士,不第。黜為方城(今屬河南)尉,改隋縣(今屬湖北)尉,後為國子助教。卒於鹹通八年(867)以前。《舊唐書》謂其「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詞有《握蘭集》、《金荃集》,今不傳。惟《花間集》中尚存其詞六十六首。詩與李商隱齊名,稱「溫李」。

菩薩蠻

小山[1]重疊金明滅[2],鬢雲欲度[3]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4]。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5]。

[1]近有兩說,或以為「眉山」,或以為「屏山」,許昂霄《詞綜偶評》:「小山,蓋指屏山而言」,說是。若「眉山」不得云「重疊」。

[2]承上屏山,指初日光輝映著金色畫屏。或釋為「額黃」「金釵」,恐未是。

[3]《詞綜偶評》:「猶言鬢絲撩亂也。」「度」字含有飛動意。

[4]這裡寫「打反鏡」,措詞簡明。

[5]「帖」,「貼」字通,和下文金鷓鴣的金字遙接,即貼金,唐代有這種工藝。「襦」,短衣。繡羅襦上,用金箔貼成鷓鴣的花紋。

又[1]

水精簾裡頗黎枕[2],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3]。藕絲秋色淺[4],人勝參差翦[5]。雙鬢隔香紅[6],玉釵頭上風[7]。

[1]本詞詠立春或人日。全篇上下兩片大意從隋薛道衡《人日》詩「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脫化。

[2]李白《玉階怨》「卻下水精簾」,李商隱《偶題》「水紋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潔淨的境界和這句相類。「頗黎」即玻璃、玻璃。

[3]張惠言《詞選》評註:「江上以下,略敘夢境」,後來說本篇者亦多採用張說。說實了夢境似亦太呆,不妨看作遠景,詳見《讀詞偶得》。

[4]當斷句,不與下「人勝參差翦」連。藕合色近乎白,故說「秋色淺」,不當是戴在頭上花勝的顏色。這裡藕絲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詞常見。如溫庭筠另首《菩薩蠻》「畫羅金翡翠」,不言帷帳;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鉤」不言簾。這裡所省名詞,當是衣裳。作者另篇《歸國遙》:「舞衣無力風斂,藕絲秋色染」,可知。李賀《天上謠》:「粉霞紅綬藕絲裙。」

[5]「勝」,花勝,以人日為之,亦稱「人勝」。《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翦綵為人,或鏤金薄(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花勝男女都可以戴;有時亦戴小幡,合稱幡勝。到宋時這風俗猶存,見《夢粱錄》、《武林舊事》「立春」條。

[6]「香紅」指花,即以之代花。著一「隔」字,兩鬢簪花,光景分明。

[7]幡勝搖曳,花氣搖蕩,都在春風中。作者《詠春幡》詩:「玉釵風不定,香步獨徘徊。」意境相近。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金雁一雙飛[1],淚痕沾繡衣。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2]。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3]。

[1]指衣上的繡紋。

[2]「越溪」即若耶溪,北流入鏡湖,在浙江紹興。相傳西施浣紗處。本詞疑亦借用西施事。或以為越兵入吳經由的越溪,恐未是。杜荀鶴《春宮怨》:「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亦指若耶溪。

[3]上片寫宮廷光景;下片寫若耶溪,女子的故鄉。結句即從故人的懷念中寫,猶前注所引杜荀鶴詩意。「君」蓋指宮女,從對面看來,用字甚新。柳色如舊,而人遠天涯,活用經典語。見前韓翃《章台柳》注[3]。

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深處麝煙長[1],臥時留薄妝。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花落月明殘[2],錦衾知曉寒[3]。

[1]「深處」承上「重簾」來,指簾帷的深處。「麝煙」,一作「麝煤」,都指燭花。其指香墨另是一義。以香料和油脂制燭,叫「香燭」。作者另篇《菩薩蠻》:「香燭銷成淚。」「麝煙」「麝煤」是另一種說法。薛昭蘊《浣溪沙》「麝煙蘭焰簇花鈿」,可互證。

[2]這裡不必紀實,猶李存勖《憶仙姿》(《如夢令》)「殘月落花煙重」。或校「花落」作「花露」,恐非。

[3]張惠言《詞選》評:「此自臥時至曉,所謂『相憶夢難成』也。」

更漏子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1],畫屏金鷓鴣[2]。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3]。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1]陳伏知道《從軍五更轉》:「城烏初起堞。」

[2]「塞雁」「城烏」是真的鳥,屏上的「金鷓鴣」卻是畫的,意想極妙。張惠言《詞選》評:「三句言歡戚不同。」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此言苦者自苦,樂者自樂」,即張氏說。李賀《屏風曲》:「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詞意如本此,畫屏中人,亦未必樂也。

[3]「謝家池閣」,字面似從謝靈運《登池上樓》詩來,詞意蓋為「謝娘家」,指女子所居。韋莊《浣溪沙》:「小樓高閣謝娘家」,這裡不過省去一「娘」字而已。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1],三更雨,不道[2]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1]「梧桐樹」以下,譚獻評《詞辨》:「似直下語,正從『夜長』逗出,亦書家無垂不縮之法。」譚評末句不大明白。後半首寫得很直,而一夜無眠卻終未說破,依然含蓄,譚意或者如此罷。

[2]「不道」,不理會。言風雨不管人心裡的痛苦。

楊柳枝

織錦機邊[1]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徵人。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垂楊未覺春[2]。

[1]借用前秦竇滔妻蘇蕙故事。蘇氏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事見《晉書.列女傳》。

[2]「塞門」兩句,翻用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意,更深一層。張敬忠《邊詞》:「二月垂楊未掛絲。」

南歌子[1]

手裡金鸚鵡,胸前繡鳳凰[2]。偷眼暗形相[3],不如從嫁與[4],作鴛鴦。

[1]譚獻評《詞辨》:「盡頭語,單調中重筆,五代後絕響。」

[2]這兩句,一指小針線,一指大針線。小件拿在手裡,所以說「手裡金鸚鵡」。大件繃在架子上,俗稱「繃子」,古言「繡床」,人坐在前,約齊胸,所以說「胸前繡鳳凰」。和下面「作鴛鴦」對照,結出本意。

[3]「形相」,猶說打量,相看。曹唐《小遊仙詩》:「心知不敢一形相。」

[4]「從」,任從。「從嫁與」,就這樣嫁給他,不仔細考慮。

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1]。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2]水悠悠[3],腸斷白洲[4]。

[1]《西洲曲》:「望郎上青樓。」

[2]「脈脈」,含情相視貌。古詩:「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字當作「眽」,相視也。

[3]《西洲曲》「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干頭」意境相同;詩簡遠,詞宛轉,風格不同。

[4]花白色,故稱「白」。「洲」,水中可住的小島。《白香山詩集》補遺捲上《送劉郎中赴任蘇州》,汪立名注引《太平寰宇記》:「白洲在湖州霅溪之東南,去洲一里。洲上有魯公顏真卿芳菲亭,內有梁太守柳惲詩《江南曲》云:『汀洲采白,日暮江南春』,因以為名。」又白居易《得楊湖州書》詩:「白洲上春傳語」;後集卷十五附白氏所作《白洲五亭記》說得很詳細。這裡若指地名,過於落實,似泛說較好。中唐趙微明《思歸》詩中間兩聯云:「猶疑望可見,日日上高樓。惟見分手處,白滿芳洲。」合於本詞全章之意,當有些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