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宋詞人往事:淺斟低唱裡的風雅與憂傷 > 林升·綠野仙蹤 >

林升·綠野仙蹤

關鍵詞:

呂洞賓、閩音

警句:

四海誰知我,一劍橫空幾番過。

1.

宋高宗紹興年間,臨安城裡忽然流傳起一闋《洞仙歌》,說是從蘇州傳來,其間大有異處:

飛梁壓水,虹影澄清曉。

桔裡漁村半煙草。

歎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裡、惟有江山不老。

雨巾風帽。

四海誰知我,一劍橫空幾番過。

按玉龍、嘶未斷,月冷波寒,歸去也、林屋洞天無鎖。

認雲屏煙障是吾廬,任滿地蒼苔,年年不掃。

從詞義揣摩,填詞者當是從某座橋下經過,發出些白雲蒼狗、滄海桑田的感歎;他還描繪出自己的模樣:穿著雨披,戴著風帽,乘坐飛劍在天際往來,住在群山深處,好不逍遙自在。從「一劍橫空幾番過」來看,這分明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嘛。

這首詞是在蘇州垂虹橋上率先被人發現的,蹊蹺的是,詞句就題寫在橋中心的外側,無論人在橋上、岸上、船上,都夠不到題詞的那個位置,若不是神仙懸浮在空中題寫,斷乎沒有另一種可能。這樣一路推測下來,這一定真是呂洞賓的親筆了!

這是何等爆炸性的新聞,不多日便盡人皆知,甚至上達天聽。宋高宗趙構讀著這首詞,忽然笑了。

2.

宋高宗囅然而笑:「這哪是呂洞賓的詞,一定是某個福建秀才寫的。」

臣下如墜雲裡霧中,不明白聖上何出此言。高宗解釋道:「你們只要看這首詞的用韻,分明雜有閩音!」

寫詩填詞,無論用韻用字,在音律上都有嚴格的要求。讀音不但會隨時間而變,也會隨地域而變,詩詞領域裡同樣有推行「普通話」的必要,而這一種「普通話」就是全國通行的韻譜。今天我們讀唐詩宋詞,會感覺到有很多不押韻或平仄不協的地方,那就是因為時至今日,字音已經與唐代大不相同。後人寫詩填詞,在基本訓練裡就有熟背韻譜這一項,只有背熟了韻譜,才能以唐人的讀音,也就是詩詞裡的「普通話」來寫作。如果韻譜掌握不熟,就很難通過科舉考試。那些方言色彩較重的地區,考生們總要比常人多花些功夫。

宋高宗從《洞仙歌》裡讀出了閩音,所以判斷這定是某位福建秀才的作品。縱使神仙當真存在,呂洞賓這位山西籍的神仙也不可能用福建話來填詞吧。

許久以後,《洞仙歌》的作者身份終於浮出水面,他叫林升,果然是一名福建秀才。

3.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每個人對這首詩都不陌生,它是臨安某酒樓上的題壁之作,作者就是這位林升。《洞仙歌》的題寫真相也隨著作者身份的暴露而廣為人知:那是林升乘坐大船逼近橋洞,站在船篷頂上寫的。寫罷駕船而去,水天渺然,旁無來跡,世人怎能不以神仙疑之。

真相一經曝光,所有人都不禁啞然失笑,怪這林升也太有作怪精神了。

林升確實很有作怪精神,他是那個時代裡首屈一指的行為藝術家,以神仙口吻寫詩填詞其實是他的老套路了。

某次林升一身道士裝扮,獨遊西湖,在湖邊的酒樓飲酒。他吩咐酒保只要看自己的酒杯空了,不必多問,立即續滿,至於酒錢,可隨意去自己那隻虎皮荷包裡取。林升就這樣不住地飲酒,酒保也不住地給他續杯,不住地從虎皮荷包裡取酒錢,待林升數鬥飲盡之後,有好事者窺探他的荷包,發現裡邊的銀錢竟然絲毫不見減少。

酒樓裡的看客越聚越多,紛紛議論是否遇到了神仙。只見林升酒興濃時,要來筆墨,在牆壁上題詩道:「藥爐丹灶舊生涯,白雲深處是吾家。江城戀酒不歸去,老卻碧桃無限花。」

第二天,神仙來西湖飲酒的消息迅速傳遍臨安。至於林升究竟在那個虎皮荷包上做了什麼手腳,史料便沒有給我們任何線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