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詩文選 > 前言 >

前言

林徽因(1904-1955),又名林徽音,為了避免與同時代的一位海派作家林微音名字相混, 1934年發表的作品開始署名林徽因,筆名有徽音、徽因、尺棰、灰因等,西名Phyllis。

林徽因祖籍福建閩侯(今福州市),生於浙江杭州,十歲後始隨父母遷居天津、北京。父親林長民(1876-1925),字宗孟,號苣子、桂林一枝室主,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回國後曾任北洋軍閥政府參議院、眾議院秘書長以及段祺瑞政府司法總長,是民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其詩文、書法也為時人推重。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林長民連夜撰文《外交警報敬告國民》,首先向國民披露這一消息,直接導引了「五四」運動的爆發。

1920年,十六歲的林徽因隨父親遠赴歐洲,入英國St. Mary』s College學習,在一位女建築師房東的影響下,她立志獻身建築事業。因為父親的關係,林徽因結識了眾多文化名流,比如H. C. 威爾斯、T. 哈代、K. 曼斯菲爾德、E. M. 福斯特等,還有在劍橋留學的徐志摩。徐志摩對她展開了極其熱烈的求愛行動,不過林徽因經由父親婉拒了他的追求。後來,林徽因與梁啟超之子梁思成結為連理,並一同赴美,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由於賓大的建築系不收女生,她只好就讀於美術系。

林徽因還是「京派」的代表作家,她不但在《大公報·文藝副刊》、《詩刊》等報刊上發表自己的創作,還提攜新進,對沈從文、蕭乾這些初出茅廬的作家給予幫助和鼓勵。她在北總布胡同的寓所更是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文藝沙龍,被人們親切地稱做「太太的客廳」。

1937年,隨著抗戰爆發,林徽因一家輾轉南下,於1938年初到達昆明,兩年後又搬到四川宜賓東邊的李莊,一住就是六年。這一時期她貧病交加,生活極為困窘,卻依然堅持寫作並進行建築學教學與研究,參與撰寫了《中國建築史》、《圖像中國建築史》等著作。1946年8月,林徽因一家回到北京,住進了清華大學教授宿舍,並開始主持清華營建系的系務工作。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於北京,結束了她短暫而美麗的一生。

林徽因是美的,這種美不僅僅是容貌的俊俏,也無需用男子的追捧和愛慕來彰顯,也許文潔若的評價最恰當地定義了她的美:

按說經過八年抗日時期歲月的磨難,她的健康已受嚴重損害,但她那俊秀端麗的面容,姣好苗條的身材,尤其是那雙深邃明亮的大眼睛,依然充滿了美感。至今我還是認為,林徽因是我生平見過的最令人神往的東方美人。她的美在於神韻——天生麗質和超人的才智,與後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才貌是可以雙全的——林徽因側影》)

除了美麗,今天人們談論林徽因最多的便是她與徐志摩的「愛情」,恐怕這只是人們美好的願望。實際上徐林之間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年僅十六歲的大家閨秀林徽因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一個大她七八歲的有婦之夫的求愛,諸多研究資料也未能給出有力的證據。倒是林徽因與金岳霖之間才真正發生了一段戀情,它最終變成了一種聖潔的柏拉圖式的愛情,金與梁、林間仍保持了畢生的友誼,這種情誼與風度直至今日依然令人欷不已——「人間還能有更美的關係嗎?」(蕭乾)

其實,林徽因之所以成為林徽因,並不僅僅在於她美麗的容貌或者那些傳奇的戀愛故事,而是因為她卓爾不群的才華。

她寫詩。她的詩清澈、單純,卻富於智性之美,飽含著深沉的哲思:「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正中擎出一枝點亮的蠟,/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算做一次過客在宇宙裡,/認識這玲瓏的生從容的死,/這飄忽的途程也就是個——/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這些詩句一洗一般女詩人柔弱纖細的脂粉氣,美麗中藏著哀愁,虛無裡卻又將希望點燃,顯示出詩人對生命的大智慧、大領悟。

她寫文。她的散文數量雖然很少,但筆調從容明快,文情並茂,對自然、人事體察入微,讀者時時可以從中發現作者深厚的學養與機智的議論,名篇《窗子以外》在上世紀40年代還被朱自清選入《西南聯大國文示範讀本》,傳誦一時。

她寫小說。她的小說總共只有六篇,但已足夠奠定其「京派」代表人物的地位,蕭乾甚至稱她是「京派的靈魂」,著名批評家李健吾對她的《九十九度中》讚歎不已:「一個女性的細密而慰藉的情感,一切在這裡輕輕地彈起共鳴,卻又和粼粼的水紋一樣輕輕地滑開。……(林徽因)用最快利的明淨的鏡頭(理智),攝來了人生的一個斷片,而且縮在這樣短小的紙張(篇幅)上。」(《咀華集·九十九度中》)

她寫劇。雖然只有一部未完成的《梅真同他們》,卻足以使美學大家朱光潛在讀完第一幕就寫下「林徽因女士的輕描淡寫是悶熱天氣中的一劑清涼散」的贊語。

她也演劇。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來華,林徽因在慶祝詩翁六十四歲壽辰的晚會上用英語演出了他的詩劇《齊德拉》,擔綱主角齊德拉公主,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她還擅長繪畫和舞台設計,1935年她應曹禺之邀為話劇《財狂》設計佈景,時人稱讚她的設計「和諧成了一首詩,有鏗鏘的韻調,有清濁的節奏」(伯克:《〈財狂〉評》)。

最後,她還是一位建築學家,被譽為中國現代建築學的先驅。自歐洲歸國後,她與梁思成一道創辦了東北大學建築系(這是中國大學第一個建築系),後又加入「中國營造學社」,在古建築研究領域成就斐然,建國後她還參加設計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恐怕,「才女」兩個字遠遠無法概括如此多才多藝的林徽因。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個美麗的詩的靈魂所留下的點滴文字,值得後人永遠去尋味、去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