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改變一生的169個小習慣 > 第五章 調整良好心態的14個小習慣 >

第五章 調整良好心態的14個小習慣

1.心態平靜,很難做出錯誤的決策

    平靜的心態在關鍵時刻甚為重要,所謂鎮定自若,就是平靜心態的最佳境界。也許有人會說:“對於改變人生來說,平靜的心態又有什麼用呢?”我認為,這不但有用,而且還非常重要。比如,當你面臨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時,就需要你擁有平靜的心態,然後理智地做出決定。如果你貿然決定,就有可能為人生帶來損失。

    在美國,有一家文化公司,因為經營不善而面臨關門,各路債主紛紛前來討債,使得整個公司狼狽不堪。公司董事長想盡了一切辦法才將所有的債主打發走。但是,還有一批員工的工資沒有著落。公司的其他股東非常惱火,氣急敗壞地說:“公司都要完了,哪裡還考慮得了那麼多,幾個小員工也成不了大事,根本不用理他們。”然而,公司的董事長卻非常平靜。他想:雖然公司面臨破產,但是員工們平時都已經努力了,事情只能怪決策層經營不善,與那些勤奮的員工們沒有關係。於是,這位董事長排除所有異議,想盡辦法為所有員工們發了最後一次工資。當時,員工都不要工資,還是這位董事長強迫他們接受的。事隔多年以後,這位董事長準備東山再起,而且很快就要付諸於行動。聽到這位董事長東山再起的消息後,當年那些員工紛紛回到他的身邊,繼續為他打拼。後來,終於闖出一番事業。

    我們可以想一想,假如當初這位董事長也跟其他股東一樣,不為員工們著想,不為他們籌措工資,多年以後這些員工是不可能回到他的身邊繼續為他努力的。而且,這一切都歸功於董事長平靜的心態,而不是意氣用事。

    哈里斯是華爾街著名的風險投資家,他說:“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平靜的心態都是非常重要的。”哈里斯認真地回憶了當年一次驚心動魄的投資,當時,整個華爾街的人都認為某項投資很賺錢,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趨之若騖,偏偏哈里斯卻不為所動。哈里斯說:“雖然我是一個風險投資家,但我天生比較冷靜,凡事都能夠保持平靜的心態。當時,我發現這麼多人投資,就冷靜地想了想,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好賺的錢。經過仔細地分析,終於發現了裡面的陷阱,所以避免了一次巨大的損失。”

    風險投資確實需要平靜的心態,這個世界又有哪個行業、哪個工作不需要平靜的心態呢?特別是當需要你做出非常關鍵的決策時,平靜的心態就顯得特別重要。我曾經看見很多因為一時衝動做出錯誤決策而造成損失的人,他們追悔莫及的神情可以表現他們的失落。所以我覺得,平靜的心態對於我們來說的確非常重要,對建設美好的人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2.知足常樂,會避免意外的損失

    “知足者,常樂也。”這是一句古訓,是說我們應該知道滿足,杜絕貪婪,這樣才會有快樂的人生。的確如此,曾經有一位西方人類學家說:“人類最不能滿足的是慾望;貪婪是每一個人的共性,貪婪時刻給我們帶來煩惱。”所謂知足常樂,並非是叫我們安於現狀,而是要求我們正確權衡與處理自己的需求,不要讓過分的需求擾亂我們的心情,影響人生快樂。

    我曾經在一個風景秀麗的旅遊景點與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萍水相逢,老人並非泛泛之輩,年輕的時候是當時商界的風雲人物。而今,老人已經完全告別了當年的“風雲”。心若止水地在這風景怡人的地方修身養性,安度晚年。老人說:“我的生意做得很好,一直風光無限。但是,後來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經濟危機,許多商人紛紛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陷入困境。按照當時的情況,我應該退休了。但是,就在我準備退休的時候,出現了轉機,似乎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利潤。家人紛紛勸阻,說這是一個陷阱。但作為一個商人,我對其中的利潤難以抗拒。”老人停頓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說:“其實,當時我也知道這是陷阱,但我就是貪圖其中的利潤。現在想一想,真是犯不著,我當時已經很有錢了。就是這一次冒險投資,使我幾乎損失了所有的財產。那次投資對我的打擊非常大,甚至不想再打拼下去,所以就到這個地方來修養了。”

    讓人感到可惜的是如果他不是那麼貪婪,也不會冒那麼大的風險,最終栽進陷阱。但他開心地說:“知足常樂啊,所以我現在非常安閒地在這裡安度晚年。”

    就是在我身邊的很多人,也還沒有領會到知足常樂的真諦。他們總是哀歎自己沒有得到這樣那樣,他們總是哀歎自己的條件如何差勁,他們總是哀歎自己的命運如何坎坷,所以他們常常憂心忡忡。但是,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還有很多的人卻遠遠不如他們。他們實在沒有必要自我憐憫,自尋煩惱。

    所以我認為,要想擁有快樂的人生,就應該認識到知足常樂的真諦。也許我們的現實的確不盡如人意,但是,只要我們能夠想到很多人比我們還差很多,那麼你就會得到滿足,並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快樂。

3.隨時自我反省,修改自己的計劃

    無論是功成名就的人,還是一生平凡的人,他們總還是有得有失的。再成功的人,總有失去的東西;再平凡的人,他們的一生也還是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所以,一位成功學者說:“人生就是一次長途旅行,在每一段旅程中,既有得又有失,既有歡樂也有悲哀,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學會自我反省。”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一名教授做了一項調查。在調查中,他選擇了一千名在各自領域非常成功的人士,針對“獲得成功的方法”這個問題做了一份問卷調查。透過調查得知,這一千名成功人士中,有九百多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做自我反省。這名教授根據這一發現,提出“隨時做自我反省,可以幫助你獲得成功”這一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回應。

    做自我反省對於人生來說有很多幫助。比如,可以發現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需要改善;而哪些地方雖然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裡面還有很多值得繼續努力挖掘的潛力,所以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時,在自我反省時,用已經獲得的成功鼓勵自己,可以增強一個人的自信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

    凱因斯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同時也是華爾街一個著名的投資公司的高級顧問。凱因斯一生非常成功,年紀輕輕就已經是百萬富翁了。當記者要他談一談自己的成功之道時,凱因斯卻說:“我有一個習慣,喜歡為自己制定計劃。計劃包括每一年的計劃,也包括每一個月的計劃,甚至還落實到了每一天。可以這樣說,我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這些計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記者問:“計劃?怎麼利用這些計劃呢?”凱因斯說:“只有計劃是不行的,還要嚴格地執行計劃。這就涉及到自我反省。我每天都要做反省,看一看今天有什麼收穫,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凡是沒有做好的地方,必須得想辦法彌補起來。同時,再想一想今天的成績,用它們來鼓勵自己繼續努力。用同樣的方法,每一個月、每一年都要做這樣的反省。”凱因斯最後補充說:“自我反省真的很有效果,既可發現自己的缺點,又可以知道自己的優點,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與人生,這對於獲得成功是非常有幫助的。”

    人的一生中,沉沉浮浮、起起落落是常有的事情,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隨時做自我反省。反省的目的是,修正自己的錯誤,繼續發揚自己的長處,盡量揚長補短,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創造美好人生服務。

4.經得起孤獨與寂寞的考驗

    商業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競爭的對手非常多。而在同一個行業領域裡,你爭我奪更是家常便飯。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有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笨鳥先飛。意思是說,要想在競爭中贏得先機,我就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都應該大大地超出別人。我發現現在很多人,白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晚上還要主動加班,爭取將工作做得更好;即使那些企業領導、企業老闆,除了整日忙碌不堪以外,就算是節假日也沒有空閒的時間。或者說,越是到了節假日,他們就越為各種應酬而忙碌。一個成天沉溺於工作的人,最為主要的一點就是必須經得起孤獨與寂寞的考驗。

    羅伯特是美國某企業的老闆,他在談到創業之路時,不無感慨地說:“我覺得自己太孤單、太寂寞了。但是,我明白,這是創業之路上必須忍受的。”羅伯特說,他最初只是某家公司的職員,當時工作非常辛苦。到這家公司之前,他也曾有過其他幾次工作經歷,知道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以及競爭所帶來的壓力。於是,在這間公司裡,他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爭取將工作做得最好。羅伯特說,他自己沒有星期天,別人在週末與朋友聚會的時候,他不是在處理公事就是在學習。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以外,羅伯特還十分努力地學習。他認為如果不時刻為自己儲備知識,早晚就會遭到社會的淘汰。用羅伯特自己的話說:“我時刻與孤獨和寂寞相伴”。後來,羅伯特的工作越來越出色,對工作流程,以及整個行業也非常熟悉了。他決定自己當老闆,於是就意氣風發地做起了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事業。他說:“這就更不得了,恨不得一天有二十五小時。自己當了老闆,就更加孤獨與寂寞了,除了在工作上的聯繫,其餘時間很少能夠與朋友坐下來閒聊。”不過,羅伯特自己也承認:“凡是想要創一番偉大事業的人,都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我認為自己與孤獨和寂寞相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羅伯特現在的公司辦得非常出色,我們不能說這和他孤獨、寂寞的生活有直接聯繫。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一個想要創造事業,想要在人生之旅上贏得成就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與孤獨和寂寞相伴。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想要改變自己平凡的人生、想要透過努力證明自己的能力、想要創造一番傲人的成就的人,那麼,你就必須經得起孤獨與寂寞的考驗。只有戰勝了孤獨與寂寞,才能有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在人生之路上努力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才能贏得美好的人生。

5.擺脫消極想法

    人是感性動物,所以,在形形色色的人當中,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情緒觀念。有些人的信念比較積極向上;相反的,有些就十分消極,甚至出現非常嚴重的頹廢觀念。根據心理專家實驗,在人們普遍擔心的問題中,有一半以上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而真正發生且又對自己與社會造成危害的,簡直是微乎其微。也就是說,我們實在沒有必要讓消極想法佔據我們的心靈。

    心理學家認為,當一個人消極想法比較嚴重時,就會缺乏創造能力和熱情。這時人們會對人生的理想、抱負、志向等一切都漠然視之,在內心深處就不可能激發出一股對人生與事業的激情。因此,即使有很多成功的機會擺在人們面前,也會因為可怕的消極想法而阻止人們去爭取,去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結果,留給人們的只有莫大的追悔。

    在一座海濱城市,我與一位老人萍水相逢,在談到人生理想時,他向我唉聲歎氣地講述了他年輕時因為一些消極想法而錯過的良好機會。老人對我說:“我是一個手工藝者,當時,我的手藝在我們那個地方是首屈一指的。儘管如此,我還是不滿足僅僅為別人製作工藝品。我想,我可以開一個工作坊,專門製造出類拔萃的工藝品,然後拿到大城市,以及其他國家去銷售。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當時卻有很多顧慮,就是這些顧慮使我錯過了很好的機會。當時我想,自己的情況還算好,因為精湛的手藝而有一份非常優厚的收入,假如創業失敗,豈不是這麼多年的積蓄就要付之東流?另外,我還擔心製造出來的工藝品不能很好地推廣等等。總之,我當時給自己找了一大堆在今天看來非常荒唐的借口,阻止了自己的創業。”

  而使這位老人永遠傷懷的是在他打消創業念頭後不久,他的一位同行竟然轟轟烈烈地做起來了,生意好得出奇。他以前考慮的那些因素,他的同行一點也沒有遇到。老人的意思是他有很好的創業能力,同時老天還給他安排了良好的創業機會,但是那些消極想法卻阻止了他獲得成功。

    消極想法是一座龐大的障礙、是一面黑色面紗,它阻礙我們向成功發起進攻,它使我們看不清楚成功的真面目。很多時候,明明創業時機已經成熟,但就是因為那些消極因素而“甘願”放棄心中的理想。所以,不是我們沒有成功的機會,而是當成功的機會擺在我們面前時怎樣去擺脫消極想法應該是首當其衝的問題。擺脫了消極想法,就彷彿搬走了堵在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只要搬走了這塊絆腳石,我們的人生之路就會一帆風順。

6.浮躁的情緒是成功的絆腳石

    常常看見有很多人為了“芝麻大”的事情而怒容滿面,甚至與其他人大打出手。其實,旁觀者都知道事情不至於如此。怎麼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呢?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情緒容易被激化。情緒一旦激化,就會憤怒不堪,即使是一點小事,他們也會認為“天理不容”。心理學家說:“浮躁的情緒容易使人衝動,常常做出與自己意願相反的決定。”的確,浮躁的情緒給我們帶來的危害是比較嚴重的,輕則導致與別人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重則與人吵鬧、打架,甚至出現人生的決策失誤等等。

    著名的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曾經這樣說:“我發現,凡是一個情緒比較浮躁的人,都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成功人士基本上都比較理智。所以,我認為一個人要獲得成功,首先就是要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緒。”

    世界著名的投資大師巴菲特,一生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但是,正如俗話所說:“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巴菲特也有一時不小心造成錯誤投資給自己帶來損失的時候,而造成錯誤投資的原因就是浮躁的情緒。巴菲特自己都不否認,在很久以前,他自己曾經是一個情緒非常浮躁的人,常常為了一些影響不大的事情而焦慮。在經過一次失敗以後,他學會了控制情緒。還是說一說巴菲特那次因為浮躁的情緒而導致投資失敗的事情吧。當時,巴菲特因為很多雜事而勞累。而且,這些雜事根本就不是他個人的事,而是幫助家裡的一些親戚。那時因為經濟危機,投資的風險增大。每一個投資者都小心翼翼,謹慎投資。但巴菲特卻不一樣,因為被一些事情煩惱,情緒非常浮躁,沒有經過任何思考就匆匆投資。結果,巴菲特的投資陷入了困境,這一次的損失非常慘重,令他元氣大傷。直到很多年以後,巴菲特依然心有餘悸。他說:“那次投資失敗,不是自己的能力有限,歸根究底是我自己的浮躁的情緒在作祟。如果不是這浮躁的情緒,在投資之前稍微考慮一下,就不會做那樣愚蠢的投資。”

    浮躁的情緒足以令投資大師巴菲特昏頭而作出錯誤的判斷,可以看出其影響有多麼嚴重。所以我認為,無論是一般的工作人員,還是領導決策者,總之,對於任何一個想要獲得成功的人來說,都應該積極地避免浮躁的情緒帶來的影響,甚至危害。

    總之,浮躁的情緒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負面影響,是成功的絆腳石,所以我們要極力地控制它。理智是創業的基礎,理智是獲得成功的基本保障。也許你是一個能力超群的人,也許你是一個擁有創新想法與奮鬥力量的人,但是,我們應該銘記:擁有理智就是如虎添翼。就讓我們努力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緒吧!

7.擁有樂觀向上的心態

    英國著名作家薩克雷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生活是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就對你哭。”這句極其簡單的話語,實際上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在這句話裡,著重強調了“笑”的作用。所謂“笑”,這裡的意思是對生活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一個人,無論你處於什麼樣的處境,樂觀向上的心態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當我們處於困境時,這種心態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它可以使我們的內心深處激發出擺脫困境的激情與力量,這樣才能很快擺脫困境,向著陽光明媚的明天走去。

    凱瑟琳是法國著名的跳高運動員,年紀輕輕已事業有成,取得了各種比賽的好成績。但是,命運彷彿很喜歡跟那些沒有遭過打擊的人作對一樣。凱瑟琳在一次訓練中,不小心摔壞了脊椎骨,造成下肢永遠癱瘓。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這無異於判了死刑。但是,自幼性格堅強的凱瑟琳卻勇敢面對厄運。雖然凱瑟琳下肢癱瘓,但她的大腦還沒有壞死,這個倔強的女孩兒非常樂觀,她非常輕鬆地說:“我從小接受運動訓練,幾乎沒有多少時間接受文化教育,現在終於有機會了。”從此以後,很多人就看見一個坐在輪椅上勤奮學習的女孩兒。凱瑟琳從小喜歡服裝設計,但卻陰錯陽差地進了體育學院接受訓練。所以,當她有機會再回到學校學習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服裝設計。凱瑟琳非常堅強,不因為自己身體上有殘疾就寬待自己。無論多麼困難的課程,她都要與其他同學一樣完成,甚至很多時候完成得更出色。通過凱瑟琳艱苦的學習,她終於以優異的成績從服裝設計學校畢業。後來,她成了一家大型服裝公司的設計師。而且,凱瑟琳所設計的服裝還多次在比賽中獲得獎項。

    凱瑟琳曾經到過台灣,當很多記者問她,得知不能參加體育比賽時的心情怎樣時,凱瑟琳說:“如果說一點兒遺憾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當時我想,這下可完了,不知要錯過多少次證明自己能力與價值的機會。但是,我立即又想到,證明自己的生存價值的方式絕對不只這一種。既然我不能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那麼換一種方式又何妨呢?我認為自己換一種方式同樣能夠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我坦然地接受了現實,轉眼又將所有熱情投入到服裝設計的學習上。而現在,我覺得我已經用另外一種方式證明了自己的存在。”

 心理學家在分析凱瑟琳時,主要說明了凱瑟琳有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而這種心態對一個人的影響恰恰又是非常突出的。凱瑟琳本人能夠坦然接受不得不放棄跳高運動這個殘酷的現實,以及她以同樣的熱情投入到服裝設計的學習上,完全就是靠她樂觀向上的人生心態。

    所以,我覺得一個人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面臨困境時,它可以使我們掙脫困境的束縛,以及重新啟發創造的激情。為了改變自己的人生,讓我們重溫英國著名作家薩克雷的那句話,每天對著生活這面鏡子“笑一笑”吧。

8.失敗僅僅是一種事態的結局

    曾有一句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把失敗比喻為成功的母親,這充分說明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失敗幾乎是在所難免的。有一位社會學者說:“我對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做了充分的研究,他們的任何一項科研成功都不是一次性實驗成功,而是都經歷了曲折與坎坷。”

    失敗作為一種事態的結局,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之後,依然不放棄對科學真理的追求,想必對失敗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心理學家在談及科學家的失敗時說:“對於他們來說,失敗就是成功的先期經歷,這是每一項科學研究成功必須經歷的。所以,失敗對他們來說非常正常,在內心的認識上也非常平淡。”

    著名的科學家諾貝爾,在他一生中所做過的無數次科學實驗裡,他經歷的失敗可謂數不勝數。眾所周知,諾貝爾因為科學實驗,炸傷了自己的兄弟、父母,甚至還有的親人在實驗中喪生。我們可以想像,失去親人的痛苦是何等傷心欲絕。後來,諾貝爾被周圍的人視為危險人物,人們都“讓”著他,不敢與他親近。無論他將實驗室搬到什麼地方,都有人會去破壞實驗室。但是,一次次失敗的經歷並沒有使諾貝爾喪失繼續研究的信心。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經過了長時間的實驗,他終於成功了。

    在諾貝爾走向成功的過程中,失敗真是太“豐富”了。但是,諾貝爾依然沒有放棄,直到自己獲得成功。諾貝爾曾說:“我知道,作為科學研究來說,一帆風順簡直就是做白日夢。我在準備做這項事業之前,早就做好了失敗的準備。所以,當失敗一次次接踵而至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氣餒過,依然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特別是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無論在哪個領域裡,失敗都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怎樣面對失敗帶來的打擊與失落呢?是否能夠從失敗中獲得走向成功的勇氣與激情呢?我認為,我們首先應該將失敗淡化,簡單地說,就是記住那句俗語:“失敗乃成功之母。”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會小得多。

    “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是獲得成功必須經過的一道關口,就讓我們坦然面對,勇敢地接受,然後再繼續努力,向成功發起進攻。

9.勇敢面對自己的過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說明過失在人生之旅中幾乎是無法避免的。心理學家曾經做了實驗,他們在訪問曾經有過失的人時發現,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主動提到曾經的過失,即使有些人願意提及也是含糊其詞。同時,心理學家的實驗還表明:當一個人因為失誤而產生了過失時,如果能夠勇敢面對,那麼因為過失所帶來的損失幾乎都得到了及時的彌補。而且,這一次過失在他的一生中一定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對自己的成功會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勇敢面對過失,不但把當時的過失及時地彌補了,而且還可以總結經驗,爭取以後不再犯類似的失誤。同時,勇敢面對過失的心態對人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吉格是紐約的一位富商,他的起點很低,經過幾十年的打拼才擁有了今天的成績。與他有過交往的人都覺得他性格非常開朗。這可能是他在幾十年的奮鬥中練就的。當有人問起他的創業史,他在說起自己從一位小工人成長為今天這樣的富商時,提到最多的就是自己的過失。人們問他:“怎麼總是提到自己的過失,而不提自己那些值得炫耀的成績呢?”沒想到吉格直接就是一句:“如果只想著那些值得炫耀的成績,我就不可能擁有今天這樣的成績,說不定早被激烈的競爭擊垮了。”人們半信半疑地問:“這是為什麼呢?”吉格哀歎了一聲,說:“每個人一生都難免沒有過失,但是有的人卻對過失置之不理,甚至有意掩蓋。其實,這樣做並不好,以後的過失還會接踵而至。我則不一樣,我能夠勇敢面對過失,而且還常常將很久以前的過失拿出來仔細分析。針對產生過失的原因,提出避免這種過失的措施與方法。與此同時,我甚至會將別人的過失也拿來研究,目的是為了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過失。”他笑著說:“在我整個商業生涯中,只有一次過失。這次過失產生的後果非常嚴重,但是,我並沒有狡辯或者逃避,而是勇敢面對,挖掘出了產生過失的原因,得到了經驗教訓。這次反省對我來說真是太重要了,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過那樣的過失,一帆風順地發展到今天。”

    紐約著名富商吉格先生能夠勇敢面對自己的過失,這令我十分敬佩。我想,這一定需要寬闊的胸懷、樂觀的心態,否則只會為了虛榮心而極力掩飾。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勇敢面對自己的過失,這對人生來說真是太重要了。所以我認為,當我們的人生中出現了過失,不要刻意去掩飾,而是應該勇敢面對,從中歸納經驗教訓,爭取以後不再有同樣的過失。

10.擁有正確的人生定位

    世界是一個縱橫延長的座標圖,我們每一個人在裡面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心理學家和成功學家都一致表示,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與他對自己的定位是密切相關的。因為,失敗與成功,都與自己心中的人生定位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人生定位非常重要,太高的人生定位,雖然可以激勵自己,但同時也可能給自己帶來壓力;如果定位太低,就有可能限制自己的能力,阻擋自己去獲得成功,使自己的潛力得不到合理的開發。所以,正確而合理的人生定位,應該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如個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來制定,既不能使自己的能力受到壓抑,也不能妄自菲薄。

    卡耐基是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大師,他開設了成功學課程,去聽課的人絡繹不絕。在卡耐基的成功學教育課程裡,第一節課就是為自己的人生確定位置。卡耐基說:“如果缺乏人生定位,你就不知道自己該向著什麼方向前進。就好比是一次沒有目標的航行,無論如何也不能達到目的地。”

    人生定位的內容非常豐富,首先應該確定自己在哪個領域裡發展,這是最根本的。另外,對自己的人生境界也要做正確的定位,比如自己要發展到什麼程度才算成功。這是對成功的定義,以及權衡成功的尺度。只有做好了這些工作,人生之路才能春風得意。

    尼古是意大利船王,他從一個貧窮的農民之子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的確是來之不易。後來,他為自己寫了一本自傳。在回憶創業之初時,他特別強調了一個人的人生定位。尼古說:“因為從小在海邊長大,對船有獨特的愛好。所以,我後來選擇了一輩子與船打交道。這是我充分考慮到自己的興趣與愛好,一個人的事業應該與興趣愛好結合起來,這是熱情的來源。至於能不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當初確實沒有考慮過。最初的時候,我將人生理想劃分成幾個階段,具體針對每一步該做什麼,我都有詳細的計劃。然後,我就按照計劃去一步步實現,直到今天這個樣子。”最後,尼古說:“當初之所以將人生理想分為幾步驟,是因為自己家境貧寒,起點比較低,只能一步一步走,然後在成功的基礎上爭取獲得更大的成功。”聽了尼古這一番話,我們就應當明白尼古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人生做好定位,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這些都是為了我們更好地獲得成功,改變自己的人生。

11.身體是事業的本錢

    俗話說:“身體是事業的本錢。”的確如此,對於一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來說,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作保障,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發現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大都是經過了多年的艱苦奮鬥,才獲得超出常人的成績。所以,我們不難想像,在這奮鬥的幾十年裡,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要想實現人生理想是不可能的。

    李嘉誠先生是香港著名商人,也是亞洲首屈一指的富商。李嘉誠小時候的家境並不是很好,而且父親去世很早,所以他從小就擔當起家庭的重任。在他還很小的時候,就不得不到一家工廠做工。當時的工作環境相當惡劣,工作時間也是相當長,一天要工作十六到十七個小時,但李嘉誠卻熬過來了。因為他的工作非常出色,很年輕的時候就當了經理。他並沒有滿足於現狀,在更加勤奮、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的同時,在腦海裡還萌生了自己開創事業的念頭。又經過了幾十年的打拼,終於成了亞洲首富,創造了令人羨慕的成績。在幾十年辛苦的奮鬥過程中,李嘉誠的精力始終都很旺盛。直到今天,他雖然已經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了,還依然有那樣好的精力繼續為事業奮鬥著。李嘉誠自己在談到這個問題時,用非常簡單的話闡明了問題的重點:“身體是事業的本錢,我向來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我的一生中有一個原則是始終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對身體的鍛煉。”李嘉誠說:“無論我有多麼忙,我都要抽出一定時間去運動。”接著他還不無幽默地說:“應該說,我沒有一天是閒著的,我的生活還是有一定的規律———每天都那麼忙。所以,我安排自己的運動與養生。我每天都按時起床,呼吸新鮮空氣,還要跑一會兒步。而且,我還會利用週末的時間到健身房運動。在生活起居上,我也很講究,吃什麼東西,身體應該補充什麼營養,我都有心得和體會。最重要的是我這幾十年都是這麼堅持過來的。”

    我發現,我身邊有很多人都不注重身體的健康。比如,我常常看見一些在辦公室上班的白領,由於晚睡晚起,早上匆匆起床後直接往辦公室裡沖,幾乎沒有人習慣吃早餐,更不用說有人專門起來做運動。另外,那些整日忙碌不堪的人,根本沒有想到注意身體,就連週末也有很多人在上學、談生意,或者補上一個星期缺少的睡眠。的確,如果你不比別人多付出努力,就有可能被社會淘汰。但是,我們應該明白,艱苦奮鬥必須以健康的身體作本錢,否則你拿什麼去打拼。所以,我認為,無論有多麼忙碌,我們都應該維持健康的身體,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創事業。

12.讓生活充滿樂趣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因為種種因素而不盡相同,但我們對生活應該有一個相同的要求:從生活中體驗到快樂。怎樣從生活中體驗到快樂呢?心理學家說,要想讓生活充滿樂趣,應該從個人的心態著手。因為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他的生活是否充滿樂趣,是否能夠從生活中體驗到快樂。有的人,他的生活明明是充滿樂趣的,但他的心態影響了他去感受生活;相反還有一些人,生活本來很艱苦,但他們卻知道怎樣去創造樂趣,去感受生活。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羅素先生,有一本名叫《幸福論》的著作。羅素先生自以為對幸福很有心得,並急切地想用他的想法去拯救那些他認為該拯救的人。於是,在一九二四年,羅素帶著他的《幸福論》來到了我國四川省。當時,他去了峨嵋山,就是在峨嵋山這個地方,他打消了用自己的《幸福論》去拯救別人的想法。當他坐轎子上山時,對那兩個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轎夫非常地同情,於是就要求歇息一會兒。可是,令羅素意想不到的是,在休息的時候那兩個轎夫不但有說有笑,還與羅素開起了玩笑。就是這個時候,羅素先生覺得這次中國之行已經是多餘的了。羅素認識到,幸福不是由他來強加在某個人身上的,而是需要從生活中挖掘。就拿那兩個轎夫來說,羅素認為他們很辛苦,但他們卻在停歇的時候有說有笑、怡然自得。並不覺得因為工作辛苦就不是幸福,而是有他們自己的幸福標準。

    今天的我們,也許覺得生活節奏太快了,為了房子、為了事業打拼,非常辛苦。為了理想,幾乎沒有一刻是停下來的。為了實現心中的願望,我們會忍受孤獨與寂寞的洗禮。但是,我們不會因為忙碌與勞累就忘記了從生活中獲得快樂。

    一個人,絕對不可能永遠繁忙與苦悶地生活著,那對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沒有任何幫助。相反的,我們應該主動、努力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那樣對增強自信心,充分發揮創造能力有很好的幫助。

    所以,我們應該學羅素先生在峨嵋山遇到的那兩個轎夫,努力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樂趣。

13.把工作變成歡樂谷

    工作是每一個人無法逃避的。無論你是一個領薪階層,還是企業總裁,或是政府官員,我們都不得不工作。無論是多麼成就非凡的人,他們也都離不開辛勤的工作。比如,李嘉誠先生的成就就是通過一生的努力工作而得到的。但是怎樣克服工作帶來的辛苦與枯燥呢?曾經有一位非常成功的人對我說:“要解決工作帶來的枯燥,惟一的辦法就是從工作中找到快樂。如果一個人能夠從工作中找到快樂,他就找到了事業與人生的激情。”曾經有一位女作家寫過一篇名為《工作著是美麗的》的文章,也極力闡述了我們應該從工作中找樂趣。

    投資大師彼得·林區一生成就非凡,但他的一生也是繁忙的。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與工作是靈魂與肉體的關係。彼得·林區的時間安排非常緊湊,幾乎沒有一刻能夠空閒下來。他說:“我自己覺得除了工作以外,我找不到別的事情可以做。我這個人興趣與愛好不是很多,當我的朋友從一些業餘嗜好中獲得樂趣的時候,我總是從工作中獲得樂趣。是的,我認為我能夠從工作中獲得樂趣。比如,當我們完成了一項工作以後,就會渾身洋溢著成就感。同時,這也是一種證明,證明了自己有能力做好這樣複雜的工作。”當記者問彼得·林區:“就這麼簡單嗎?”彼得·林區說:“是的,就這麼簡單。”接著,他又補充說:“不過,在工作中所獲得的樂趣,這只是一點點,我們還應該獲得幸福。比如,當我們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在人生道路上獲得了成功以後,那份激動與喜悅,可能除了本人以外,沒有人能夠體會得到。”彼得·林區說,他每分鐘都在工作,特別在投資之前,他的工作異常繁忙。不但要搜集投資專案的各種資料,針對不同的專案做出具體策略,而且還要對同行業的其他公司進行分析,這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必須做到的。彼得·林區說:“儘管我累得筋疲力盡,但每次看到自己的投資成功時,我的心裡就會充滿無比的幸福。”

    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會訴說工作的辛苦,但是他們都克服重重困難,堅持過來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他們從辛苦的工作中找到了快樂。只要我們認為能夠從工作中找到快樂,或者工作本身就是快樂的。那麼,我們就會對工作傾注全部的激情。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這幾乎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鼓勵每一個想要獲得成功、改變人生的人,努力從辛苦的工作中找到快樂吧!那樣更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14.以飽滿的精神迎接工作

    如今,全球競爭是空前的激烈,怎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優勢呢?除了加倍付出努力以外,注重工作效率則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

    美國的彼得·麥克勞林父子合作出版了《激情生活》一書,在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在當今商業大環境喧囂混雜的條件下想出類拔萃,關鍵在於合理發揮你的精力和控制情緒的能力———更準確地說,是一種培養並保持特定心態的能力,處於這種狀態下的你工作起來熱情洋溢,注意力也高度集中。也許你並不認為這種能力是一種商業技巧,但是很少有別的東西能對你的工作表現產生更大的影響。”

    《激情人生》裡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我個人覺得,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時的精神狀態非常重要。我發現很多人雖然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因工作狀態不好,怎麼也提高不了工作效率。比如,有人因為早上堵車或某些事情而心煩意亂,在上班時總是心不在焉的,這樣怎麼能提高工作效率呢?所以,一旦上了班,就要拋棄一切雜念,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不久以前,我多次拜訪了一位企業總裁。因為我打擾了他的上班時間,而吃了無數次閉門羹。頭幾次,我去的時候,他還能和顏悅色地與我說話。我見他確實很忙就說以後抽時間再來。可是,等到幾天以後,我再次去拜訪,他仍忙得不可開交。最後,他開始對我不耐煩,說:“你要採訪我可以,但必須與我的秘書約好時間,也好讓我有個安排。我最不喜歡別人突如其來。因為,那樣將影響我的工作效率。你知道,如果一個人不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效率會很低的。”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怪自己怎麼就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呢?我的貿然拜訪使他不能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這使我想起了以前一位著名作家的話。當有人採訪一位作家,要他談一談自己的寫作狀態時,他說:“寫作的人,大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晚上寫作。其實,我也不例外。為什麼會喜歡晚上寫作呢?因為當萬籟俱寂時,才能夠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寫作。晚上,白天的喧囂都停止了,任何干擾都不存在了,才能提高寫作效率。”

    是的,一個人要在沒有任何人的打擾下專心致志、以飽滿的精神工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否則,只會是“人到心不到”,既浪費了時間,而且還毫無效率。現代社會有各式各樣的壓力接踵而至,使我們常常覺得工作多得難以應付。所以,這種現象要求我們要講究工作的精神狀態。只有精神狀態飽滿,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這也是改變人生的最為重要的行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