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好口才是練出來的 > Point 1 以退為進,讓對方點頭 >

Point 1 以退為進,讓對方點頭

在眾多的說服案例中,我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說服別人時,先站在別人的角度,因勢利導,順著對方的思路以取得對方的認同;然後再把對方的注意力慢慢轉移到你的觀點上來,以退為進,循循善誘,最終達到說服別人的目的。這種方法需要從別人的利益出發,同時也把握住自己的觀點和原則,否則就容易被別人說服而不是說服別人。

某精密機械公司生產某項新產品,將其部分部件委託小工廠製造,當該小廠將零件的半成品呈示公司時,不料全不合該廠要求。由於迫在眉睫,公司負責人只得令其盡快重新製造,但小廠負責人認為他們是完全按公司的規格製造的,不想再重新製造,雙方僵持了許久。公司總經理看到這種局面,在問明原委後,便對小廠負責人說:「我想這件事完全是由於公司方面設計不周所致,而且還令你吃了虧,實在抱歉。今天幸好是由於你們幫忙,才讓我們發現竟然有這樣的缺點。只是事到如今,事情總是要完成的,你們不妨將它製造得更完美一點,這樣對你我雙方都是有好處的。」那位小廠負責人聽完,欣然應允。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特別是在說服他人的時候,「退一步」能化被動為主動。公司總經理正是先順著對方的思路把問題的原因攬了下來,接著又循循善誘,說出了自己的目的。這種方式就是先承認對方的觀點「正確」,然後再把問題轉移到自己想達到的結果。

因為退讓使對方能從己方的退讓中得到心理滿足,不僅思想上會放鬆戒備,而且作為回報,對方也會滿足己方的某些要求,而這些要求正是說服者的真實目的。由此可見,在試圖說服對方時,有時候進行微小的退讓,往往能夠使你更順利地實現自己的目的。

英國著名的戲劇家蕭伯納一生中寫了很多的名劇。在他的名劇《武器與人》首演時,獲得極大成功。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他應觀眾的要求來到台前謝幕。就在這時,有一個人在台下高喊「糟透了」。

對於這種無禮的挑釁,蕭伯納不但沒有發怒,而且微笑地對那人說:「我的朋友,我同意你的意見。」接著,他指著正在熱烈喝彩的觀眾說道:「但是,我們倆反對這麼多觀眾又有什麼用呢?」觀眾中頓時爆發出更為熱烈的掌聲。

蕭伯納先贊同對方的評價「糟透了」,然後用現場觀眾的熱烈喝彩來反駁對方的看法,顯得很有說服力,令對方無話可說。由此可見,以退為進的說服方式不失為一個有效策略。表面是退讓,實際上是通過退積蓄更大的進的力量,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就像拉弓射箭,先把弓弦向後拉,目的是為了把箭射得更遠。

《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著這樣一則故事:楚莊王十分鍾愛他的一匹馬,但這匹馬因過於養尊處優,因肥胖而死。莊王命令全體大臣為死馬致哀,並要用一棺一槨裝殮,按大夫的禮節舉行葬禮。百官紛紛勸阻,莊王大動肝火,下令誰再勸阻,定判死罪。

宮中有個叫優孟的人,進宮號啕大哭。莊王問他哭什麼,優孟說:「這匹馬是大王最心愛的馬,以楚國之大,什麼東西弄不到!現在卻只以大夫的葬禮來辦喪事,實在太輕慢了!我請求用君王的禮儀來埋葬。」

楚莊王一聽甚為高興,便問:「依你之見,怎麼個埋葬法呢?」

優孟說:「最好以雕琢的白玉做棺材,以精美的梓木做外槨。還要建造一座祠廟,放上牌位,追封它為萬戶侯。這樣天下的人就知道,大王是輕賤人而貴重馬了。」

楚莊王一聽,如夢方醒,說:「我的過錯竟到了這種地步!」優孟說服楚莊王別葬馬,先表面同意葬馬,而且不僅要葬,還要按君王的禮節葬馬,消除了莊王的對抗情緒和排斥心理,這種以退為進的說服方法,最後取得勝利。看來,以退為進的口才,貌似與本意相悖,實際是用退一步的方法,取得優勢,而最終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

總之,在說服過程中,讓步是一種暫時的虛擬的後退,是為了進一尺所做出的退一步。退讓不但不會帶來損失,而且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情景訓練:在說服時,先承認對方的觀點,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和機會,讓你後面的反駁變得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