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跟各國人都聊得來:三個月外語流利術 > 融入當地,光靠口語還不夠 >

融入當地,光靠口語還不夠

埃及的經歷讓我開始思考。我發現在巴西,走路時我應該把手臂放在身後,談話時我應該試著與人有肢體接觸(例如,當我和人交談時,可以把手放在他的肩上,不管對方是男性還是女性)。在法國,我坐著的時候兩腿交叉,因為我注意到當地男人經常這麼做。在亞洲國家時,我會慢慢地、優雅地雙手接過別人的名片、送出自己的名片或雙手遞出現金。在很多國家,在酒吧裡和當地人說「乾杯」時,我會保持眼神接觸。我也經常檢查我的手勢:在一些國家,過多的手勢會讓人覺得你是個瘋子,隨時可能撞倒東西,而過少的手勢會讓你看起來僵硬乏味。

我能立即辨認出美國人,因為他們笑得比較多(美國人經常使用笑容來打破尷尬的局面或者減輕壓力,而很多其他國家的人,只有在真心高興時才會露出笑容,笑容過多會顯得不真誠),而且,美國人或者講英語的加拿大人之間會有一種「私人空間」,在講話時,他們之間會保持一定的距離。

每一種文化都可能會有一些特質,你可以通過觀察或者與當地人接觸來找到它們。把這些特質記在心裡,你就可能讓周圍的人誤以為你是本地人——至少看起來像本地人。即使你擁有世界上最令人信服的口音,如果你的外在很不合群,也不大可能被誤認為是本地人。

外表、身體語言的改變也會使談話的另一方更自在並願意和你聊下去,因為闖入一個人的私人空間(從亞洲人的角度看很多西方人可能都這樣)、保持太遠的距離(拉丁國家的人眼中,北歐和北美人可能都這樣)、奇裝異服或者出乎意料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所有細節所包含的無聲信息讓對方以為某種程度上你不尊重他,可能是導致某些談話戛然而止的原因,無關你的口語水平。

你可以在下文說的幾個方面觀察一個母語使用者(通過看電視或者面對面交流),尤其是觀察那些和你同性別、同年齡的人:

· 他們常穿的服飾是什麼?

· 當他們說話時,面部表情是怎樣的?

· 談話雙方之間的空間距離是多大?

· 他們如何運用手勢?

· 他們怎樣修飾自己,髮型如何?

· 他們怎樣走路,速度如何?

· 他們有多少眼神交流?

· 他們還有哪些和你不一樣的、你可能效仿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