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跟各國人都聊得來:三個月外語流利術 > 用所學語言去思考 >

用所學語言去思考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用語言去思考指的是內心的獨白,我強迫自己從一開始就用所學的語言去思考。

比如,如果家裡沒有牛奶了,我不會(用母語)想「Dame!No more milk.Looks like I』ll have to go to the store」(天啊,沒牛奶了,看來我得去商店了),我會迫使自己用正在學習的語言進行這段獨白。如果有不會的單詞,我會去查字典,因為內心獨白所需要的單詞可能正是我和朋友間會話所需要的。像我之前提到的,遇上不知道的單詞,我也依舊堅持會話,只是用簡單的句式或不正確的語法罷了,像「Oh, no!No milk.I must go store」(噢,不是吧!沒牛奶,我一定去商店)。

這是提高語言水平的重要部分,因為在語言學習的初期,我們依賴的就是不斷地在腦海裡翻譯。我們用母語在腦子裡組織句子,然後在腦子裡逐詞搜尋,思考用目標語言如何表述。這不僅讓表述的速度減慢,同時,我們的母語也會影響詞彙順序和語法。

這就是如果沒有機會見到所學語言的母語使用者(希望我在第四章裡的介紹可以證明現在這種可能性非常小),很多成功的語言學習者會盡可能多地嘗試和自己說話的原因。但即便可以和別人交流,你也要盡量在獨處的時候用目標語言去思考(出聲或者不出聲)。沿街散步時,我經常會看到狗、帽子、飛馳的公交汽車、廣告、交通燈等等,我會在心裡默默評論它們,或者想我是否知道那個東西的對應單詞,我是否認識那個看到的詞。當然,如果我看到了什麼卻不知道怎麼說,我就會強迫自己用其他方式描述,有時還會直接用口袋字典或者APP查找。

任何時候你都可以從身邊的事物中獲得靈感。無論何時,在你想用母語去思考的時候,強迫自己用目標語言去思考,這會使你的語言學習飛快地進步。

對內心獨白的訓練意味著在語言學習的後期,你可以跳過緩慢的翻譯過程,目標語言脫口而出。經過長期訓練,目標語言已經自然而然地成為你的條件反射了。我很慶幸當初強迫自己用目標語言思考,問自己問題。現在我已經不需要刻意翻譯西班牙語、法語或者其他語言,聽到了就能理解,想說就能順暢地說出來,不再受母語的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