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跟各國人都聊得來:三個月外語流利術 > 出國不是語言學習的最佳解決方案 >

出國不是語言學習的最佳解決方案

去另一個國家學語言並不如想像中那樣好。剛到西班牙時,我也以為到了那兒,我就會在「無形中」很快學會西班牙語:「我都已經在這兒了,不需要什麼別的方法了!」

6個月之後,我發現自己還是什麼也不會,只能勉強拼湊幾個句子。遺憾的是,我的故事並不是特例,我在旅行中碰到過很多在國外居住但不太會說當地語言的人。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時我認識了一個朋友,他已經在那住了10年,娶了一個捷克妻子並生了幾個孩子,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說捷克語,可認識我之後他告訴我,雖然我只學了兩周捷克語,但已經比他更理解這種語言了。我在波蘭、中國、泰國、法國、德國也都結識過類似的朋友,他們在當地已經住了10年左右,但仍然不會說當地的語言。我也遇見過很多人,他們雖然在一個地方住了幾個月甚至一年,但除了打招呼之外都不怎麼會說當地的語言。

當然,他們也會給自己找很多借口,有些借口在第一章中提到過。但他們沒學會語言的真正原因比較複雜,既有惰性,又有生活在國外的「肥皂泡」的迷惑,而這兩者也都是我第一次在異國學語言失敗的原因。

當一群人在國外生活或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們就會在自己周圍構築一道友誼的「保護殼」,這就叫做在國外生活的「肥皂泡」。在這個「肥皂泡」內,大家都會使用母語。比如當你剛到另一個國家,還在安頓的時候,就會先和同鄉來往,並且說母語。雖然你也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好好學習當地語言,可問題是,和同鄉在一起時,用母語可以更加輕鬆地表達自己,這個誘惑太大,結果最終你沒交到當地朋友,或者只和當地會說你母語的朋友來往。

因為很多人覺得去外國是一切語言學習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所以,當他們在外國生活幾個月卻沒有使用過當地語言時,他們就開始相信學會這種語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這個思路完全錯了,我不覺得出國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部分。

我發現,搬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首先你要處理很多語言學習之外的事情,比如一些干擾和心理壓力,這些東西會令你疲於應付。作為一名有經驗的語言學習者,當我在中國學習漢語時,由於要同時處理語言和文化融合的問題,學習進展比我預想的要慢得多。

在外國學語言會受到很多干擾,比如,你需要瞭解新的環境、認識新朋友、應對孤獨、面對文化不同的挫敗感。所以我覺得,在去一個國家之前先學好當地的語言更好。

Skype上的口語課程十分有效,也很方便。和去台灣相比,我更喜歡待在熟悉的地方,只集中精神思考學漢語的事情。

我曾有過多次經歷,一句當地話都不會說的時候就先到那個國家去。的確,出國可以增加冒險感,也會增加你說話的壓力,但是其他干擾最終會導致你無法集中精神進行語言學習,所以很多人才會放棄學習,哪怕在外國也一直和同鄉來往,只用母語在「肥皂泡」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