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跟各國人都聊得來:三個月外語流利術 > 觀點1:年紀太大,不利於學習語言 >

觀點1:年紀太大,不利於學習語言

當人們不想去嘗試學習一門新語言的時候,他們往往會說:「一旦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不再適合去學新的語言了。」人們也經常把這種話掛在嘴上:「孩子最適合學語言了,一旦過了年紀就不可能學會什麼語言了。」這些話聽起來就像是常識一樣。

我覺得自己算是年紀大的人,21歲的我在這方面應該也不算年輕人了吧。實際上,這種想法從來都沒有獲得過任何一個完整理論或科學研究的支持。相反,只有通俗的觀點才認為成年人學語言不會像孩子那樣學得又快又好,可這種差異也不一定就是由年齡引起的。成年人學語言之所以如此辛苦,很可能是由於錯誤的方法、環境的干擾或者缺乏學習熱情,而這些都是可以改善的。

流利地使用第二語言對於各個年齡段的人都不是問題。「我年紀太大」只是自我開脫的借口,我們在這一章會處理很多類似的借口。先是感歎自己年齡大,然後再說無法努力投入學習,之後乾脆就不學了,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有一種說法認為,在語言學習方面,小孩子之所以比成年人更有優勢,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結構更適合學語言,而成年人的不適合——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不論學習什麼語言,成年人都比小孩子更有優勢。因為成年人的學習並不是從零開始的,實際上,從零開始的學習對於成人階段的我們而言是不可能存在的。學習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有本質的區別:初生的嬰兒在學習母語時都是從零開始,他們需要在語言學習方面付出很多努力;可是我們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會發現,一語和二語可能有幾千個單詞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這時,我們只要開心地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一個人要花費幾年時間才能熟練地分辨出母語裡的所有發音。作為一個成年人,當你想要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可以跳過很多步驟。但是對於正在學習母語的嬰兒來說,這些步驟要花掉他們好幾年的時間。例如,他們需要學習怎樣分辨m和n;需要學習大部分語言共有的一些發音;更需要鍛煉聲帶附近的肌肉和舌頭,以便發出一些音節;還需要訓練自己的聽力去分辨男人和女人的聲音,去辨識屬於家庭成員和朋友的獨特聲音,或者去屏蔽生活環境裡的各種雜音。而以上這些,作為成年人的我們,統統都不需要做。

我們的另一個優勢就是,我們早就習慣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環境,人們的憤怒、大聲訓斥、疑問,各種通用的肢體語言、聲調、音量等我們都熟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93%的情感交流都不是通過語言達成的,而大部分的非語言交流又是共通的,例如,笑是一種非語言交流方式,它在世界任何地方意思都差不多。

雖然有些交流符號深入了我們的基因,所有人都可以自動辨識,可是初生的嬰兒還是需要時間去學習這些符號。在他們真正開始學習詞彙和語法之前,得先學會如何與人交流。

但是,語言不僅僅指詞彙和語法,它包含一系列的交流,從穿衣打扮到表情儀態、手勢、個人空間、停頓、音量、語調,以及各種語言的、非語言的元素,這些元素在現代的各個文化裡都是共通的(當然也有例外,但如果把那些不同點和相同點對比的話,你會發現後者遠多於前者)。

在兒童可以熟練地與他人交流之前,他們需要學會以上所有內容。這意味著,作為成年人,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重點學習語言的細節知識,去學習怎樣將單詞組合成句。而這些細節,嬰兒無法學習,就算是6歲左右的孩童,學起來也很吃力,這就是為什麼兒童要學習語言很多年才能開始使用。但對於我們而言,這完全不是問題。所以說,在語言學習方面,成年人可以完勝兒童,因為成年人沒有那麼多要學的內容。

雖然你認同我以上的觀點,可是你仍然會說,和那些已經可以把母語說得很好的少年們相比,我們還是差勁的。你可能會覺得他們的大腦更「活躍」,比我們的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更快。可是,我們為什麼非要和他們比呢?

關於大腦的對比雖然聽起來有道理,但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以色列海法大學的一項研究對比了不同年齡段的人——8歲、12歲、成年人——學習不加講解的語法規則的效果,結果顯示成年人在各項測量中都表現更好。4

成年人並不是學不好語言,只是他們的方法不對。成年語言學習者的實際問題在於他們的學習環境。在前言中提到過,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環境對於兒童來說效率不高,實際上,這種環境對於成年人就更不起作用了。當一個成年學習者犯錯的時候,其他人不太可能去糾正,因為他們不想令犯錯的人尷尬。可這一點對於孩子不成問題,師生之間的權力差別使得老師的糾正順理成章。

過了一定年齡後,當孩子們學習語言時,也會因材料過於枯燥而覺得學習異常艱難。課餘時間,孩子們更喜歡打電腦遊戲或者做一些和語言學習無關的事情。我們可以把孩子送到體驗式學校,在那裡,他們可以用正在學的語言和小夥伴們做遊戲,可是這樣的學校他們依舊不想去,去了也往往是迫於家長的壓力。在這個時期,孩子們的叛逆性格佔上風,哪怕身處在語言環境中,如果不想學,他們就不會去學習。

相比之下,成年人一旦決定學習,就會積極地找出很多理由來支持自己的決定,產生很大的學習熱情。我們會用盡方法找人練習,也可以選擇很多種不同的學習策略。與孩子相比,我們更善於分配自己的空閒時間,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是我們的最大優勢!足智多謀的成年人會輕鬆找到某個方面的參考書,也會去讀一位風趣幽默的愛爾蘭語言大師寫的學習博客(比如我的博客)。

成年人還比孩子更具有分析力,但準確地講,在這一點上雙方各有千秋。孩子更可能不需要太努力就「無心插柳」地學會一門語言,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會學得比我們更好。成年人可以通過有意識地努力,取得同樣快速的進步,儘管這意味著我們會因為努力而疲憊。

當我學習語言的時候,我傾向於先練習會話,再去考慮語法規則。但是,當我開始學習語法時,我相信自己會比孩子更加深刻地理解語法規則背後的原理。孩子們擅長自然而然地模仿,但成年人在模仿基礎上還有能力將單純的模仿與語法能力相結合,成年人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個句子要這樣說而不是那樣說。

以上這些,再加上以人為中心的學習方法,我證明了自己在30歲的「高齡」時極有可能比在8歲、12歲、16歲時狀態更好,更適合學習語言。隨著年齡增長,人會越來越適合學語言,而不是相反。

那麼,如果你比我的年紀還大呢?我遇見過很多50多歲、60多歲、70多歲,甚至更大年齡的語言學習者,他們正在學第一外語或者第二外語。我也會不時收到這些年齡段的人的郵件和博客留言,得知他們在語言學習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最後我要說,我不是要證明成年人比孩子學語言學得更好,因為那樣會導致那些對孩子有著很高期望的家長覺得挫敗。我想證明的是,我們各有千秋,與其僅僅看到,甚至放大自己的缺點,不如更實際點兒,多看看自己的優勢。

對於想學語言的成年人而言,這件事情永遠都不會太晚。

與成年人相比,孩子真正的優勢是他們並不害怕犯錯誤,他們不覺得錯誤是不可改變的印記。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和孩子學習,試著去享受語言學習的過程,不要怕尷尬,犯了錯誤就一笑置之;或者把錯誤當成學習中的趣事,而不要對每個小失誤都耿耿於懷。

孩子們完全通過與人交流學會最初的幾千個單詞,而成年人學習外語的時候,最初的幾千個單詞則來源於教科書。當然,照搬孩子們的做法並不明智,但是我們可以借鑒、模擬孩子學習環境的各方面,用所學語言真正地交流。

而且,別忘了孩子們有全天候的老師——他們的父母,當孩子犯語言錯誤時,父母會打趣他們(因為覺得孩子們很可愛),父母有極大的耐心,而且會為孩子的每一次小成功鼓勁兒。想像一下,如果我們也能找到這樣的一位老師該多好!但其他環境因素我們可以自己創造,比如我們可以多花時間和那些願意幫助我們的當地人交流。孩子並沒有學習語言的內在優勢,但我們可以從他們的學習環境中獲得靈感,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