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狡猾的情感:為何憤怒、嫉妒、偏見讓我們的決策更理性 > 第五部分 論理性、情感與基因 >

第五部分 論理性、情感與基因

第二十二章 非理性情感

在本書第一章,我闡述了憤怒如何讓我們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從而成為在出可信承諾的機制。亞里士多德十分清楚憤怒在我們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在《政治學》一書中寫道:「任何人都會憤怒——這很容易,但要在合適的時間,為了合適的目的,對合適的人產生合適程度的憤怒情緒——這並非所有人力之所及,也並不容易。」然而,雖然產生憤怒的初衷是為了帶給我們進化層面的優勢,這種情緒卻也常常有害於我們——不僅是因為憤怒會造成精神損害,也是因為這會影響到我們與表達憤怒的對象之間的關係。在憤怒無益於我們甚至有害於我們的情形中,我們控制憤怒的能力往往有限。

人類發展出的其他具有進化優勢的情感反應,在我們需要做出正確決策時,同樣也會製造社會壁壘,或讓我們栽跟頭。在某些情況下,某些情感的進化優勢並不如它們在現代世界形成的劣勢。或許尚需數千年的進化發展,這些情感才會完全消失。

臉紅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臉紅是由窘迫感引起的,顯然屬於社會性情感。感到羞愧或窘迫時,我們最不想做的事就是讓自己引起別人的注意。可以的話,這種時候,我們反而情願隱身起來。然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大自然選擇讓我們的臉色看起來像是有紅色亮光在照射一樣,使我們的存在更加顯眼。

查爾斯·達爾文在《人類與動物的表情》一書中,用整整一章的篇幅來探討臉紅這一主題,他發現這是人類的獨有特徵之一。但專門研究人類心理進化的研究者對於臉紅的進化論起源仍然莫衷一是,很多人認為這是交感神經系統對所謂「戰或逃」反應做出的預備反應。高壓、危險的情形會刺激腦部血流量增加,因為充血的身體組織會比平常更加靈敏,可以充當警告危險迫近的雷達系統,由此帶來的副作用就是因害臊而臉泛紅暈。

2003年在澳大利亞進行的一項有趣實驗佐證了這一解釋。實驗中的受試者須側對觀眾,大聲演唱或朗讀一段文字,意即每名受試者僅有一半面孔能被別人看到。實驗人員發現,暴露在別人視線下的半邊臉血流量要高於另一半。換言之,面孔中最直接暴露在「危險」之下的部位才是臉紅現象出現的位置。

對臉紅的進化論優勢做出的另一個解釋側重於臉紅者向社會環境發出的可靠信號。這一信號讓別人確信,不可接受的行為或偏離社會規範的行為已經發生的事實,得到了臉紅者的及時承認。這一信息之所以可靠,正是因為臉紅是不由自主的,無法有意識地佯裝出來。過去,這使得社會懲罰變得多餘,從而符合臉紅者的利益。最近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違反社會規範並因此臉紅的人在他人中間引起的負面評價,要少於沒有臉紅反應的人。然而,臉紅也會發生在其他情形中,如成為他人溢美之詞的誇讚對像時。在此類情況中,臉紅的社會優勢要少於無臉紅反應。

悔恨有著顯而易見的進化優勢,但作為一種情感反應,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有時甚至導致我們做出並不理想的決定。假如我們做什麼事都不會後悔,我們無疑會活得很慘,注定要不斷地重蹈覆轍。布洛尼·韋爾是一名緩和醫療[1]工作者,在臨終安養院有著多年照顧絕症患者的經驗。她寫書談到了將死之人在生命最後幾周向她講述的最常見、感受最強烈的五件憾事。男人一般後悔的是一生工作太操勞以及多年來失去的故交,女人則後悔沒有縱容自己多開心一些,也談到自己太賣力地討人歡心。總之,兩性都後悔沒有敞開心扉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情感。

乍看起來,這些悔恨幾乎從理論上講屬於非理性情感,因為表達這些情感的人知道他們將死,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行為大變。但這種「幡然悔悟」在多數情況下(但不包括臨終之際),其實都屬於理性情感,往往是在改變一生、促使我們對人生及人生走向進行徹底審視的危機發生時,對悔恨的感受最為強烈。這些悔恨往往會讓我們習性大變。即便導致變化產生的危機早已消除,這些變化也會持續下去。

非理性悔恨多為較瑣碎的悔恨情緒,這些情緒讓我們沒有瞭解全部事實,繼而理性地三思自己的行為,就做出偏頗的決定。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者所做的大量實驗表明,我們行為的目的往往是盡量減少未來的悔恨情緒。出於減少悔恨的願望而行事的一個例子是羊群效應一章中提到的隨波逐流行為,我們往往會按照多數相識之人做出的選擇來調整自己的選擇。例如,假如朋友多數都因擔心股市即將崩盤而拋售了手中的所有股票,我們即便看到有強有力的客觀跡象表明股市在近期會上漲,也往往會選擇從眾。我們這樣做,是因為和所有朋友一起犯錯所感到的悔恨要輕於自己一個人做錯決定的情況。出於類似的理由,對於我們理應熟悉的領域,我們往往更加害怕做決定,而對於一無所知的領域,我們對其中的風險反而不那麼敏感。即便承擔風險是值得的,我們也會近乎不惜代價地竭力避免第一種悔恨(因對理應熟悉的問題做出錯誤決定而產生)。

害怕產生悔恨感有時會讓我們固守錯誤的決定,以免承認自己犯了錯誤。例如,我們有時會發現已經虧錢的資產或投資工具難以出手,因為這樣做即是承認了自己當初投資失誤。只要繼續持有這些資產,我們便仍有機會不用因當初的購買而後悔,因其尚有可能升值。即便對資產價值恢復到購買時的水平抱有期望已經變得不合情理,許多人還是因此會繼續持有這些資產。

大約10年前,南加州大學的研究者喬吉奧·科裡切利和幾名合作者一起對與悔恨感有關的大腦活動進行了一項全面的研究。與其他多數情感相反,產生悔恨感時出現的大腦活動遍佈大腦數個區域,包括眼窩前額皮質、皮層內部等與認知和分析思考有關的部位,以及海馬回等控制情感與記憶的大腦邊緣系統區域。如此多的大腦部位都得到了廣泛使用,或許是因為悔恨感有非同尋常的學習層面,其中首先便是分析能力,其目的是衡量因自身行為產生的悔恨感應達到何種程度才算「合理」。

科裡切利及其合作者發現,我們設法盡量減少自己的決定在日後造成的悔恨感時,出現的大腦活動類似於實際感到悔恨時的大腦活動。似乎我們在竭力減少悔恨感的時候,關注的重點是決定可能會造成的負面影響,而正是在此期間,我們感受到了將來的悔恨感。

還有幾種非理性經濟行為也與特定的大腦活動有關,其中不少都與多巴胺「激勵荷爾蒙」,以及這種荷爾蒙在大腦中的吸收率有關。此前幾章指出,這種荷爾蒙與我們從成功中獲得的滿足感和愉悅感有關,會影響我們對待風險的態度。它激勵我們取得成績,有明顯的進化優勢。多巴胺還是其他幾種大腦功能形成的原因,多巴胺不足與帕金森氏症有關。我們需要多巴胺給予的滿足感和愉悅感,這可能會導致我們做出不利於自身物質利益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中甚至會成為心理障礙的根源。盜竊癖、購物狂(購物成癮)及問題賭博(嗜賭成癮)是眾所周知的幾種與經濟行為倒錯有關的精神疾病,在某些情況中,此類疾病患者接受的精神治療便包含平衡大腦的多巴胺含量。

但即便是在規範的行為中,多巴胺也會驅使我們感情用事,做出錯誤的決定。此類現象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可見於拍賣買家的行為中,近年來招標和競拍在網上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網上拍賣交易的金額也隨之上漲到了驚人的比重。2000年,經《紐約時報》評估,當年英國進行的移動電話頻段拍賣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拍賣交易,僅此一種拍賣便通過出售移動電話頻段帶來了340多億美元的收入。

在與拍賣有關的現象中,研究最多的現象之一名為「贏家詛咒」:在許多情況中,拍賣勝出者為所贏得的物品付出的價格要高於其實際價值。不僅是參與者為業餘競拍者的低價商品拍賣中可以觀察到這種現象,競拍大型招標項目的大企業也會成為贏家詛咒的犧牲品。在20世紀70年代初,許多美國石油公司在拍賣中勝出,拿到美國幾個地方的開採權後不久便倒閉了。這些公司有龐大的地理學家和經濟學家團隊,評估了招標開採權的價值,但最終的投標價格卻遠遠高於招標開採權的實際價值,這使其以破產告終。

贏家詛咒有兩大原因:一是認知層面的原因;一是情感層面的原因。拍賣的參與者會盡量準確地評估競拍商品的價值,他們隨後會給出略低於估價的初始報價。拍賣環境的競爭越激烈,報價就會越接近估價,因為參與拍賣的競拍者越多,有人出價比你高的概率就越高。

假如競拍者眾多,且都做過獨立的估價,則可合理地假設平均估價會非常貼近拍賣商品的實際價值。若果真如此,拍賣勝出者的叫價最高,給出的報價就要高於平均報價,意即很可能高於拍賣商品的實際價值,這是對贏家詛咒的認知解釋。換言之,競拍者未能考慮到他們如果中標,對拍賣商品的報價就要高於其他人,這進而又意味著,他們很可能高估了商品的價格。

從認知上免受贏家詛咒之害的一個方法是將你願意給出的報價寫在一張紙上,並將這張紙在抽屜裡放置24小時。24小時過後,把紙拿出來,設想一名拍賣官看過所有報價後告訴你,你給出的報價最高。此時,你應該根據這一信息重新調整報價,因為在多數情況下,這會讓你調低報價,免遭贏家詛咒。

但在許多情況下,贏家詛咒也有情感原因。拍賣參與者經常發現自己在「拍賣熱」——無法控制、不惜代價一定要贏得拍賣的慾望——的驅使下,有報高價的衝動。幾年前,我的兩名學生請我推薦一個研究項目,我的建議是找同種商品以兩種方式——拍賣和一口價直銷——對比這些商品最終的售價。我的假設是,同種商品的拍賣價格多會高於一口價。結果發現,這一假設確實屬實。拍賣參與者若在同一網站選擇按照一口價直接購買,本可以較低的價格買到他們拍中的商品,但拍賣環境的競爭性質及隨之而來的拍賣熱驅使他們出了高價。

幾年前,我參與了以色列國家天然氣儲存公司拍賣的籌備環節,目睹了一次代價昂貴的拍賣熱案例。四家大型的私營石油天然氣公司你爭我奪、互不相讓地參與了競拍,中標價達到了2.2億美元——這幾乎兩倍於我們的期望價格,而期望價格是按照拍賣前估價員在最樂觀的情況下給出的估價做出的。

2011年,我為一家參與以色列移動電話頻段競拍的公司擔任顧問時,想努力幫助客戶避免落入贏家詛咒的陷阱。拍賣開始幾個小時前,我建議公司老闆遠離公司總部裡忘乎所以、喧嘩混亂的人群,深呼吸,找個安靜、輕鬆的地方,平心靜氣地評估出自己在理智的狀態下願意為競拍資產付出的最高價。我還告訴他,做出決定後,他應該將這一價格寫在一張紙上,塞進信封封起來。隨後,這一信封要交給他的一位摯友——當天出現在公司總部的一位銀行高管——保管。這樣做即是立下承諾,拒絕禁不住誘惑叫出高於預定最高價的價格。

這位公司老闆雖是一名閱歷頗豐、才能出眾、很有才幹的商人,卻也因為我的要求大吃一驚。他告訴我,不要讓他做他自己無法保證的事。經過同事一再懇求他重視我的建議,加上那名銀行主管又威脅他,不遵守我的指示就離開公司,他才同意聽從我的建議。

計算機競拍程序從上午11點開始運行,一直持續到晚上8點——如坐針氈的9個小時。晚上7點,最新的叫價達到了1.35億美元,那位老闆緩緩地從所坐的椅子上站起身來,挺直了身子,端起手中的咖啡杯喝了一大口。

「我親愛的朋友,」他多少有些面露愧色地承認,「事實上,我報出的價格遠遠超過了我在信封裡寫下的最高價。」

在餘下的一小時競拍時間裡,他繼續提高公司的報價,一直叫到最後關頭。

塵埃落定後,才發現他贏了拍賣,叫出了將近2億美元的高價——約兩倍於他拍賣開始前在塞進信封的紙上寫下的絕對最高價。45天後,他的中標價按照拍賣規則在事後被宣佈無效,因為承諾金額太高,他得不到足夠的銀行擔保。

多巴胺在贏家詛咒的情感層面起了一定的作用。數項研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記錄了拍賣參與者的大腦活動。這些研究顯示,在受試者出現拍賣熱時,大腦數個不同區域出現了複雜的大腦活動模式,但其中一個現象尤其突出。每次受試者得知他們沒能贏得拍賣,紋狀體區域都會出現子活動。該區域是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是人體分泌多巴胺的部位。激烈的競拍失敗會導致紋狀體出現更加激烈的子活動,進而導致受試者在下一輪給出更激進的報價。

非理性情感無法徹底根除,但可以減輕,而通過自覺地意識到其存在和效果,其負面影響也可以減少。在本書中,我一直強調我們體內的認知和情感系統並非互不相干,二者往往共同作用。決定某種情感對我們是利是弊,與產生這種情感的環境息息相關。識別情感反應的影響,在很多情況下,都是認知官能需要完成的任務。認知系統可以增強有利於我們的情感,同樣也可以抑制不利於我們最佳利益的情感。本章開篇引用的亞里士多德名言在這個問題上一針見血。控制情感,尤其是憤怒,並非易事,這需要用到分析、記憶、直覺和技巧,但定會有所收穫。

[1]緩和醫療,亦稱臨終關懷,通常是針對癌症末期患者使用的治療方法。由於物理治療對末期患者逐漸失去效果,反而只會令患者的性命延長,從而使他們飽受更多的痛苦,因此便提倡以臨終關懷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令患者能夠以更安詳和有尊嚴的姿態離開人世。——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