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數據 > 後記 搭建「大數據」的世界 >

後記 搭建「大數據」的世界

2008年12月,我剛從卡內基梅隆大學畢業,就碰上了美國的金融危機,被捲進了失業大軍。

兩年多的留學生活,既緊張又辛苦,結果卻沒工作,不免鬱悶。但「宅」在家裡,卻有了和女兒一起玩耍、抒情詠志的時間。我開始寫博客,記錄自己在異國他鄉的生活和感受。後來,一篇文章被中山大學的郭巍青教授讀到,經他推薦,發表在2009年9月的《時代週報》上。

沒想到,一個嶄新的寫作空間,就此豁然打開。

此後,我陸續接受了《新快報》、《南方都市報》、艾瑞網等報紙網站的邀約,寫了近一年的專欄。期間,郭巍青教授、《新快報》的楊震編輯、《南方都市報》的鄧志新編輯和《時代週報》的彭曉芸編輯都對我的寫作有過幫助,令我受益匪淺。

但促成本書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迅猛發展,以及我在其中的職業經歷。

1996年,作為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數據庫程序員。後來擔任了邊防巡邏艇的指揮官,從事過政府部門的統計工作。但沒想到,在美國的工作,又和數據、政府發生了關係。我所在的美國公司,是政府合同商,致力於為各級政府部門提供數據解決方案。我的新職位,和十幾年前在中國的第一份工作極為相似,但所使用的技術已經無法同日而語。通過和一個又一個項目的「親密」接觸,我真真切切地「透視」到數據在美國政府和企業當中的重要作用。在深入瞭解其成因、背景和趨勢的過程中,我常常被數據的力量和美感所震撼。

我將這種新的特點和趨勢概括為「大數據時代」的「循數管理」和「數據競爭」。

作為一名曾經在中國工作過10年的公務人員,我知道,這種管理方法和競爭態勢還不為我們的政府、企業和大眾所熟悉。

這觸發我產生了一個系統的中文寫作計劃。

就在我決心暗下之時,我的職業發展突然峰迴路轉:2010年下半年,被公司提拔成技術部門的主管。在美國帶隊伍——立刻又成為一個挑戰。為了做好本職工作,我無暇他顧,本書的設想,甚至專欄寫作,都被迫擱置。

次年3月,在回國期間,我和東西網的張文武總編提到了這本書的構思。他聽後眼睛一亮,說這是一本好書,建議我快快寫出來。

他的眼神,又撥動了我心底那根弦。加上新崗位的工作慢慢駕輕就熟,寫作的計劃,於是重上日程。

從2011年6月起,全書歷經8個月。這8個月當中,我幾乎斷絕了一切的社交、娛樂和休閒,投入了全部的業餘時間。如精衛填海、烏鵲銜枝,每晚夜深人靜之時,我就坐在書桌和電腦前,一點一點搭建「大數據」的世界。無論白天黑夜,一有空,謀篇佈局、遣詞造句的問題就在腦中盤旋。記得好幾次,下班回家,過了家門的路口,還渾然不覺,一直把車往前開,最後繞了個大彎才調頭回來。

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我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同窗王怡河。雖然都是理工科出身,但在校期間,我們就對文、史、哲很感興趣,常常聚在一起討論國家和社會的問題。怡河博聞強記,對我的寫作,給予了很大幫助。本書的每一篇章,他都是第一讀者,一些精彩片段,凝聚有他的智慧。摯友張炳劍也曾閱讀過部分章節,提出過很好的意見。我還要感謝KIT Solutions軟件公司的總裁張小彥博士。小彥在美國工作、生活了30多年,對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深入的體察和瞭解。與他的日常交流和思想碰撞,是我寫作靈感的重要來源。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曹凌志主編、王家勝編輯對本書的編輯和出版傾注了心血。戚麗艷、肖准對個別文本和圖片的翻譯有貢獻。楊文卓、王璽等好友曾關心過本書的寫作。在這裡,無法列出所有我心存感激的人員。我在34歲的時候,下決心負笈海外,中山大學的周超教授、華中科技大學的梁木生教授都曾在我人生的這個關鍵點上對我指點、關心、鼓勵良多。

除了辛苦和感激,在我的心裡,還堆積了愧疚。

這8個月中,記不清有多少次,5歲的女兒奕奕拿著玩具、來到我的書房門口,輕聲地問:

「爸爸,你可以跟我一起玩嗎?」

我總是保持統一的口徑,轉過身、硬著心腸回答說:

「爸爸在工作,沒時間……」

帶著失望的表情,她怏怏地離開。

一個週末的下午,大雪初晴。我坐在電腦前修改最後一個章節。起身休息,踱步到窗口,忽然看見女兒和太太倆人正在給我停在院子中的車清掃積雪。奕奕的身高,剛過車頭,她穿著大衣、戴著手套,站在厚實的雪地中,一下一下揮動著小鏟。隔著玻璃窗,我聽不到聲音,第一反應是抬腳下樓,一轉念,又不忍打擾這個畫面。我靜靜地靠在窗口,看著紅色的車身慢慢從白色的積雪當中露出來,心,像被撫摸了一樣,感到特別的溫暖。

我知道,很多事難以周全。我期望這本書,能為他人帶去知識和視野。

旅居海外的經歷,讓我深深感到,美國,是一個值得中國人認真學習的國家。所謂的「中國崛起」,我認為現階段還是要證明我們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敏銳的學習能力。不要有橋不走,硬要下河摸石頭。

要學習、要上路,這是中國的當務之急。我們的進步,應該以全世界的文明為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對西方世界客觀的觀察者、理性的思考者和開放的分享者。

海外的華人、留學生擁有這樣的歷史機遇。我也願把這作為自己的坐標,為國家的進步盡綿薄之力。

為了確保本書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準確,我查對了很多資料。語言表達上,也做了反覆的修改。儘管如此,肯定還有錯漏和不足。感謝您的閱讀,也歡迎您的意見和評點,以備再版時修訂完善。

塗子沛 於美國匹茲堡

201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