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大數據 > 大事記 20世紀大蕭條後美國信息開放、技術創新之路 >

大事記 20世紀大蕭條後美國信息開放、技術創新之路

1933 羅斯福總統發起「爐邊談話」,廣播技術開始在美國政治生活中得到大規模使用

1936 蓋洛普領導的美國輿論研究所在總統大選的民意調查中擊敗《文學文摘》,把民意調查推進到科學化的歷史新階段

1940 羅斯福首次將民意調查的方法引進到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中

1945 美聯社的執行主編庫珀首次提出並定義「知情權」

1946 人類歷史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在美國費城問世

1948 美國報紙編輯協會成立了「世界信息自由委員會」,致力於推動信息自由

1955 IBM的兩名僱員辭職創辦了全世界第一家獨立的專業軟件公司:Computer Usage Company;國會議員摩斯提出《信息自由法》草案,倡導制度化的信息公開;IBM推出了第一款商用硬盤存儲器,每兆字節存儲量的單價約為6000美元

1958 「軟件」(Software)這個概念被正式定義並在出版物中使用

1960 美國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此後電視在政治生活中得到大規模應用

1962 「聖灰星期三」的風暴促成了軍民聯手的「海浪監測計劃」,傳感器技術開始進入民用領域

1965 聯邦政府第一次提出「中央數據銀行」方案,計劃把政府部門所有的數據庫都整合聯結起來;摩爾提出摩爾定律:計算機硬件的處理速度和存儲能力,一到兩年將提升一倍;約翰遜總統簽署《信息自由法》

1966 聯邦政府交通安全管理局開始實施循「數」管理的方法,此後交通事故死亡率不斷下降;聯邦政府勞工統計局開展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縱向社會調查,該調查長達24年

1969 IBM宣佈停止免費配送軟件的做法,軟件和硬件開始分開定價

1970 IBM的研究員科德發明了關係型數據庫

1973 美國在醫療衛生領域制定推出了第一個最小數據集

1974 美國通過《隱私法》,該法重點防止政府濫用其保存的公民信息和數據記錄

1975 美國通過《信息自由法修正案》,將信息是否公開的最終裁判權賦予法院,此後知情權得到了切實保障;蓋茨創辦微軟公司

1976 喬布斯成立蘋果電腦公司;美國通過《版權法》,規定政府的工作成果不適用版權保護,其數據和信息只能全民共享、免費發佈;蓋茨發表《致愛好者的公開信》,軟件專有的概念開始成為軟件產業的主導;美國通過《陽光政府法》,公民獲得了旁聽政府會議的權利

1980 為規範聯邦政府的信息收集工作、減少「信息擾民」,美國通過了《紙面工作精減法》

1983 麻省理工學院的斯托曼發起自由軟件運動,設立GNU項目;耶魯大學的塔夫特教授出版了《定量信息的視覺展示》,成為數據可視化的開山之作

1988 施樂公司的科學家韋澤提出「普適計算」,預測人類的第三股計算浪潮將是:萬物皆聯網,無處不計算

1989 圖靈獎的主辦單位計算機協會舉辦了第一屆數據挖掘學術年會,數據挖掘的技術開始興起;高德納咨詢公司的德斯納為「商務智能」給出了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定義

1991 GNU項目基本完成,成功推出了免費操作系統「Linux」

1992 恩門出版《數據倉庫之構建》一書,第一次給出了數據倉庫的定義和構建方法

1993 每兆字節存儲量的單價下降到1美元左右;關係型數據庫的發明者科德定義了聯機分析及其構建方法;克林頓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開始興建覆蓋全美的光纖通信網絡;司法部部長雷諾發佈《雷諾備忘案》,規定政府所有的信息適用於「默認公開推定」

1994 紐約街頭警察梅普爾發明設計了「CompStat」警務信息管理系統,此後風行全國

1995 尼葛洛龐帝出版了《數字化生存》一書,率先提出了後信息時代的概念

1996 美國通過《電子信息自由法》,規定政府的電子記錄也屬於信息公開的範圍

1997 南加州大學的切諾柏教授第一次定義了「雲計算」的概念,指出計算的邊界將由經濟的規模效應決定

1998 麻省理工學院的萬維網聯盟提出下一代互聯網「語義網」的定義和構建方法;開源軟件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並定義,開源促進會成立

1999 美國客戶關係管理軟件提供商Salesforce提出了「軟件即服務」的概念

2000 巴爾的摩市市長奧馬雷推出基於城市管理的數據分析系統「CitiStat」,隨後全美多個城市效仿;美國通過了《數據質量法》,對政府所發佈數據的質量進行了規範

2001 高德納咨詢公司指出,全世界的數據開始在數量、種類、增長速度三個維度爆炸;「9·11」恐怖襲擊事件爆發,美國開始制定一系列保守的法案和計劃,司法部發佈了埃斯克勞特備忘案,否定了信息的「默認公開推定」原則;加州州政府首次應用數據挖掘的技術來打擊社會福利項目中的濫用和造假

2004 聯邦政府農業部啟動「全國動物身份識別系統」項目,為全國的新生牲畜裝配移動傳感器的耳標,監控動物疫情;聯邦政府國土安全部成立了國家可視化分析中心,推動數據可視化技術在政府部門的應用

2006 亞馬遜公司推出首款硬件服務的雲產品「彈性雲計算」(EC2);布什總統簽署《科伯恩—奧巴馬法案》,其後聯邦政府數據開放網站USAspending.gov上線發佈,成為美國預算開支透明的里程碑

2007 美國通過《開放政府法》,再度擴大信息公開的範圍;美國開放公共數據的推動者在加州舉行了第一次專門的集會,制定發佈了開放公共數據的8大標準;《連線》雜誌主編凱利和技術活動家沃爾夫創辦了網站quantifiedself.com,成為自我量化運動的樞紐

2008 奧巴馬當選總統,因其強大的互聯網動員能力,被稱為首任「網絡總統」,互聯網在美國政治生活中開始得到大規模的應用;華盛頓特區政府推出「城際數據倉庫」的項目,向全社會開放城市管理的公共數據

2009 奧巴馬就任總統,並在上任首日簽署了《透明和開放的政府》總統備忘案,其後任命了聯邦政府歷史上第一位首席信息官和首席技術官;聯邦政府數據開放門戶網站Data.Gov上線發佈;奧巴馬宣佈「白宮訪客記錄」將在互聯網上公開發佈

2010 每兆字節存儲量的單價下降到1美分左右;聯邦政府的年度信息技術預算為784億美元,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術消費者,其擁有2094所數據中心、約10000多個信息管理系統、2000個域名和24000個網站;聯邦政府舉辦了第一次開放政府數據的國際會議,英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十幾個國家的1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為應對大數據的挑戰,聯邦政府正式提出了「大數據戰略」

2011 美國信息產業的巨頭EMC宣佈建立「數據英雄獎」,聯邦政府首席信息官昆德拉獲得首屆大獎;聯邦政府正式發佈《聯邦政府雲戰略》,在政府部門全面推行「雲計算」;美國和巴西共同發起成立「開放政府聯盟」,並發佈了《開放政府宣言》;奧巴馬在白宮召開了第一次推特會議;共和黨舉辦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總統候選人推特辯論;美國氣象局在全國2000多輛客運大巴上裝備傳感器,實時收集沿途地點的溫度、濕度、光照度等天氣數據;聯邦政府宣佈將與印度政府合作,把Data.Gov打造成開源平台,向全世界開放

2012 美國政府啟動「大數據研發計劃」,投入2億多美元推動大數據提取、存儲、分析、共享、可視化等領域的研究,並將其與歷史上對超級計算和互聯網的投資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