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開始寫吧!影視劇本創作 > 譯者序 >

譯者序

影視劇本創作的春天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會有供給。文化產品亦然。今天,詩歌隱身於流行音樂;小說隱身於影視作品。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我們相信文化產品的供需矛盾將會得到更好的解決。

近現代以來,隨著航海、航空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地球已然變成了小地球。與此同時,中西文化的交匯也給中國文化的演進帶來了很多影響,當然也不乏有趣的曲折。無疑,對抗與包容、張力與融合本身就蘊涵著戲劇性因素。在看似勢不兩立的衝突交界處往往埋藏著失衡的種子與恢復均衡的活力。一激一應,一唱一和,中西文化藝術的互動激盪出了一首史詩。回想20世紀80年代初期,風靡一時的港台歌曲曾被譏為靡靡之音,這或許是市場競爭落敗後的酸葡萄心理作怪。但是出於精神文明的需要,大家都盼望著我們這個民族至少也能創造出佔領本土市場的文化產品。事情的發展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不久,黃土高原民歌的高調復出,給大陸樂壇帶來了信心。相比之下,我們的影視產業無論是在滿足觀眾需求的能力方面還是與好萊塢爭奪票房的能力方面都亟待提高。雖然難言樂觀,不過,市場機制的確立是影視業大繁榮的根本保證,充分競爭是影視產業興旺發達的必由之路。事實上,文化產業化早已有之。柏拉圖認為,人各有天賦,社會應該提倡細化分工。時至今日,專業化、職業化的分工被證明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文化產品。

筆者在中國人民大學開設了「莎士比亞與中西文化」課程。以往,大家讀讀原著,看看名家評論,分析一下情節、人物等要素,寫寫評論……這樣就算完成了任務。表面上看,大家的評論都很深刻,但其實不過是蜻蜓點水而已,並沒有培養出真正的創造力。最近幾年,尤其是筆者參與了「創意寫作書系」的翻譯以來,在課堂上把欣賞與創作結合起來,通過增加「劇本改編」這一教學環節取得了欣賞與創作相得益彰的效果。創意寫作這個教學單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而且讓文學經典與現實生活產生了共鳴。

在懷舊者看來,產業化唯利是圖的本質與精神品質上的精益求精勢同水火,其實不然,面向市場生存的影視作品仍然有很多精品。莎士比亞本身就起了典型的示範作用,限於篇幅,譯者在此不再贅述。由於我國影視業市場化尚處於初級階段,機制尚不健全,職業經紀人隊伍良莠不齊,職業編劇更是極度匱乏,這些因素使得這本書的譯介出版恰逢其時。從世界範圍內看,我國電影在國際電影市場上的佔有率仍然低得可憐,在品牌認知方面,我國電影甚至與印度電影尚有不小的差距。坐擁巨大的本土影視市場,我們的影視劇本創作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實際上,劇本創作是一個相對開放卻缺乏產權保護的領域。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機制的規範,作家將完成從小說創作向劇本創作的轉化過程。

這本書中提到的作家都是非常活躍的美國影視劇本作家,很多同時還在大學兼職講授創意寫作的課程。本書收集了他們劇本創作的練習及教案精選,可以說是他們實戰經驗的結晶。讀完這本書你將會發現,劇作家沒有那麼神秘,夢想時刻向追求者招手。希望本書能給讀者帶來希望。

本書的翻譯過程是緊張的,本書譯者還包括刁克利、和霞、王炳乾、高海、張玉榮和王殊。譯文完成後,由我對照原文,統一修訂,並且適當增加了註釋。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王著定

2012年6月

於北京西郊墨淵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