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有說服力的寫作:駕馭文字的藝術 > 附錄6 促成或阻礙人們的決策過程 >

附錄6 促成或阻礙人們的決策過程

第3章給出了許多心理學技巧。該附錄就是要總結一套在寫作過程中隨手可用的心理學效果小提示。

先入為主——人們會根據第一印象形成自己的看法,並且對較早的信息記得更清楚。

如何利用:小結或摘要;抓人眼球的標題;如果有多個視角的話,就只呈現第一個。

如何避免:如果有人已經形成了已有的觀點,那麼可以利用近因效應在最後給出自己的觀點。

可利用性法則——更容易回憶起來的信息就能對人們做決策產生更大的影響。

如何利用:讓讀者震驚;將你的觀點和讀者的個人體驗聯繫在一起;講故事,通過文檔的排版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利用先入為主和近因效應。

如何避免:講述反面實例;直面誤解(例如「我以前也這麼想,但是……」);質疑已有的證據。

一致性法則——一旦人們的想法形成後,就很難改變。這取決於:

·沉沒成本偏差:眼前的損失要比潛在的損失更讓人心疼。

·合理化:大腦會將信息加工成與你現有觀點相符的證據。

·證實傾向:你只會搜尋與你信念一致的證據。

·社會壓力:保持一致的話,就好像更強大。

如何利用:尋找已經同意人的決策;強調目前為止已有的投入;讓證實點更易找到;讚揚讀者的始終如一。

如何避免:強調未來可節省的費用;告訴讀者自決定之日起,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讀者當時的決策並沒有錯);使讀者不容易證實(而更容易證偽);通過類比來說明讀者在類似的情況下也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向讀者展示比他們更高一層的社會精英與你意見一致。

理由和證據——人們喜歡知道原因,即使「因為」不可信;當做決定時,人們只會大概對比一下,而不會進行精確的比較。

如何利用:解釋讀者為什麼需要做出決定;盡可能展現百分比的對比數據。

如何避免:坦白說明缺乏證據,但是要調動他們的感覺和直覺(每個人都喜歡自己直覺很好,因此可以猛拍其馬屁);要向其展示任何賭博的成本都很低;如果你對比例不敏感的話,可以對比實際的損/益比。

簡單法則——人們一直都在尋求簡單的生活,並且容易相信通向成功存在捷徑。

如何利用:要向讀者展示你想讓他們做出的決定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找出決策者最討厭的事情,看看通過你鍾愛的決策是否能對其有所緩解。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提供一些額外的好處。

如何避免:與其他「好得有點假」的情況相比較。通過舉例和類比說明成功沒有捷徑。

得與失——我們通常會過分看重自己所擁有的;如果我們快速決定的話,都會選擇更小、更快的回報;我並不擅長將短期的「得」與長遠的成本聯繫在一起;我們的大腦會很自然地在潛意識中進行成本/收益分析。

如何利用:提供短期收益;強調決策錯誤後會帶來的損失;要讓成本顯得很小;如果希望讀者選擇時,可以向讀者展示其他更有吸引力的理由。

如何避免:強調長期投入,在潛意識做出決定前避免談及收益/損失的大小。

外部影響——人們在決策時向他人尋求幫助;人們最容易受經驗、是否合群和志向的影響。

如何利用:利用讀者所崇拜的人的推薦;讓專業人士露面;告訴讀者其他人都在這麼做。

如何避免:鼓勵讀者保持自我獨立。

重複——以不同的方式強調同一內容。

錨定——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時,大腦會用最近的數據做對比。

如何利用:要包含能讓關鍵數字在對比中顯得更好的更大/更小的數字。

如何避免:注意和成本有關的數字,如果必要的話,要剔除一些數字。

暈輪效應/鬼角效應——如果你在某方面口碑很好的話,那麼別人會認為你在別的方面也很出色,反之亦然。

如何利用:利用名人進行社會認同;為做某事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如何避免:要強調自己的聲譽,並向讀者展示事物是如何變化的;對於競爭對手,你可以通過比較來說明某一長項並不等於各方面都很優秀。

近因效應——最後看到的內容就會留在腦子裡;人們最可能選擇最後三個選項。

如何利用:給讀者三個備選項,你最希望選擇的一條放在最後;在最後寫個總結性的小結;在最後才給出觀點。

如何避免:如果不是最後一個,那就必須是第一個;將不愉快的信息放在中間位置或附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