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說創作談:重思關於寫作技藝的傳統觀念 > 譯後記 >

譯後記

本書有一個幾乎老掉牙的選題。尤其是在20世紀初現代主義開始大行其道後的歐美,一位學者如果沒有聲稱重思/反思「傳統」,簡直不好意思站在眾人面前說話。而同樣老掉牙的情形是,迄今為止,絕大多數重思/反思「傳統」的結論是不了了之。幸運的是,在閱讀並翻譯了這本書後,我發現它不在這個「絕大多數」之列。

本書作者大衛·姚斯(1951— )是當代美國蔚為大觀且成就卓著的創意寫作領域中的一員,作為一名作家(兼文學編輯)及長期在阿肯色州立大學講授創意寫作課程的教師(從1980年開始在此任教,直到2014年以名譽教授身份退休),他身負的這種雙重身份也具有明顯的美國色彩。其結果是,我們能從這本著作中看到文學創作與文學研究這兩個不同的領域毫無衝突地融合在一起:首先,這是一部理論性的著作,所以我們能看到英文學術著作中常見的長句子、嚴謹的推論、滔滔雄辯以及更重要的海量文本分析,這些文本中既有《戰爭與和平》《尤利西斯》《喧嘩與騷動》這樣的經典大作,也有為中國讀者熟悉或不熟悉的諸如約翰·厄普代克、伊麗莎白·鮑恩、洛麗·穆爾、托拜厄斯·沃爾夫等的佳作。其次,作者在書中論述的那些創意寫作技巧,如靈活轉換的多種視角、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流暢文筆、與優秀短篇小說集組合方式幾乎一致的章節關係、擴散性思維等,悄然滲透於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裡。最後,書中觸及的都是小說創作中最基礎甚至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其論述總是出人意料地犀利全面,其結論也同樣出人意料地穩重獨到。這三者最終使得本書作者就像是庖丁解牛的故事中那位技藝高超的廚師,手中那柄薄薄的刀子在牛的筋骨之間靈活遊走,利刃處發出輕微的嘩嘩聲(完全可以肯定的是,自始至終都沒有咚咚咚地剁骨頭的動作),他的身姿如舞蹈般輕盈灑脫,巨大的牛體頃刻間被乾乾淨淨地肢解開來,整頭牛的結構和內容一覽無餘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這裡要特別提出的是位於本書正中間位置的「對現在的回憶:當代小說中的現在時態」一章,它深入透徹地分析了自20世紀後半葉開始盛行於美國文壇的現在時態寫作。因為時態現象在漢語裡不明顯或者說不受重視,但在拉丁語系中卻恰好相反,看起來,用漢語寫作或者研究的人似乎不需要關注這個問題,閱讀時可以跳過去直接看下一章。但實際上,母語同為漢語的我在翻譯這一章時特別有興趣,這是因為時態現象是時間問題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它是觀察和表現這個世界的一扇窗戶,我國學者當然可以(也可能已經)借助於這個窗口,探索和構建出新的美景。在我國當代文學研究中,很多人津津樂道於一個故事,那是在1984年,正在解放軍藝術學院讀書的作家莫言初次讀到上海譯文版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剛翻開第一頁,他就吃驚地發覺「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這部作品的第一句展現了一種多層次的時間狀態:「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百年孤獨》對包括莫言在內的不少中國作家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甚至僅僅是開頭的這一句話,在莫言的多部作品中都能找到餘波。可以認為,關於時間及時態領域,我國的作家目前還只是初次嘗試,裡面應該還有大量的寶貝有待我們去挖掘。

另一處想在這裡提出來的是本書的結構,雖然這一點在前面已經暗示了一下。表面上看起來,本書是作者之前在不同時間發表的七篇論文的合集,而且書中七章的篇名也是各有指向,但如果你認真地從頭至尾把它看完(正如作者在「碼放整齊的石塊:構思一部短篇小說集」一章建議我們採納的閱讀短篇小說集的方式),就會發現各章之間暗含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它們足以使本書完全擺脫「論文集」的標籤,成為一部完整的著作。這些關聯大致如下:第一章「自傳恐懼症:寫作與隱秘生活」中提到的人物面具、謊言,與最後一章「超越的槓桿:創造性的矛盾對立和物理現象」中提到的擴散性思維、雅努斯式矛盾等不謀而合,而後兩項又在很大程度上呼應了「關於頓悟的一些頓悟」一章中的大部分觀點;「對現在的回憶:當代小說中的現在時態」一章是「從遠鏡頭到X光片:小說中的距離與敘述視角」一章中論述的近距離書寫在時間維度的一次盡情延伸;「當我們談論流暢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看起來是孤立的一章,但裡面的技術色彩強烈的句法分析,追求接近於詩歌特質的美感,卻在一定程度上是「碼放整齊的石塊:構思一部短篇小說集」一章從微觀角度的再次研究,只是前者涉及的是一部作品,後者則是一系列作品,同時,這兩章所研究的技巧和提倡的美學理念,正如前面已經提到的,在整本書中無處不在。

我是偶然之間接手了這本書的翻譯工作,翻譯的過程一如既往地很不輕鬆,而收筆之後最深的感受是,這本書對我自身的啟發和增益超出了之前付出的勞動。衷心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編輯杜俊紅、陳曦女士,是她們的鼓勵和幫助促成了這項工作。由於本人水平有限,錯誤和疏漏在所難免,懇請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正。

如果你有志於成為一名作家,或者已經是一位文學研究者,或者正從事創意文化方面的工作,或者純粹只是一位相關領域的業餘愛好者,打開它,去閱讀,你不會空手而歸。

李安 2016年9月

於廣州白雲山下

譯者簡介:李安,女,1974年出生,湖南人,文學博士,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

聯繫方式:

手機:15989286992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