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 序博弈論就在你身邊 >

序博弈論就在你身邊

        阿普頓是普林斯大學的高材生,畢業後被安排在愛迪生身邊工作,他對依靠自學而沒有文憑的愛迪生很不以為然。

        一次,愛迪生要阿普頓算出梨形玻璃泡的容積,阿普頓點點頭,心想:這麼簡單的事一會兒就行了。只見他拿來梨形玻璃泡,用尺上下量了幾遍,再按照式樣在紙上畫好草圖,列出了一道算式,算來算去,算得滿頭大汗仍沒算出來。一連換了幾十個公式,還是沒結果,阿普頓急得滿臉通紅,狼狽不堪。

        愛迪生在實驗室等了很久,覺得奇怪,便走到阿普頓的工作間,看到幾張白紙上密密麻麻的算式,便笑笑說:「您這樣計算太浪費時間了。」

        只見愛迪生將一杯水倒進玻璃泡內,交給阿普頓說:「再找個量筒來就知道答案了。」阿普頓茅塞頓開,終於對愛迪生敬服,最後成為愛迪生事業上的好助手。

        有時候,科學並不一定意味著煩瑣的計算與測量,而是一種有濃厚藝術氣息的思維方式。前者固然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是後者同樣可以用一種出人意表的方式曲徑通幽。這種方式,與我們在生活中運用博弈科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大量的數學模型嚇不倒我們,因為我們可以對它們置之不理。

        有一個腦筋急轉彎問題是這樣的:

        在什麼情況下零大於二,二大於五,五又大於零?

        答案是:在玩「石頭-剪刀-布」遊戲的時候。

        博弈,就是用這種遊戲思維來突破看似無法改變的局面,解決現實的嚴肅問題的策略。在博弈中,每個參與者都在特定條件下爭取其最大利益,強者未必勝券在握,弱者也未必永無出頭之日。因為在博弈中,特別是多個參與者的博弈中,結果不僅取決於參與者的實力與策略,而且還取決於其他參與者的制約和策略。

        事實上,博弈過程本來就不過是一種日常現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得要先分析他人的意圖從而做出合理的行為選擇,而所謂博弈就是行為者在一定環境條件和規則下,選擇一定的行為或策略加以實施並取得相應結果的過程。

        博弈論用途很廣。但正如上文所講,博弈論原是數學運籌中的一個支系,其研究運用了種種的數學工具,一般讀者如何能掌握呢?

        這裡存在著一個矛盾。一方面,正如馬克思所說:一種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用了數學時,才算是達到了其正完善的地步;另一方面,數學似乎成了博弈論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之間的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面對這條鴻溝,很多人的反應要麼是聳聳肩膀走開,少數人會企圖通過學習數學來渡過。但是這兩種反應都忽略了一個很淺顯的道理:一個不會編程的人照樣可以成為電腦應用高手,沒有高深的數學知識,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博弈論的學習成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就像孫臏沒有學過高等數學,但是這並不影響他通過運用策略來幫助田忌贏得賽馬。

        博弈論首先是我們思索現實世界的一套邏輯,其次才是把這套邏輯嚴密化的數學形式。博弈論的目的在於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我們學習博弈論的目的,不是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過程,而在於贏得更好的結局。說到底,博弈論畢竟只是一個分析問題的工具,用這個工具來簡化問題,使問題的分析清晰明瞭也就夠了。

        另一方面,博弈的思想既然來自現實生活,它就既可以高度抽像化地用數學工具來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來說明,並運用到生活中去。本書作者所做的一切努力,正是試圖通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介紹博弈論的基本思想及運用,並且尋求用這種智慧來指導生活決策的方法。

        閱讀本書,我們除了瞭解到令人震撼的社會其實軌跡之外,還可以學到最合適的待人處世方法。

        你還記得上次找上司要求提薪未果,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嗎?可惜,那時你還沒有學習一點博弈的策略知識,這些知識本來可以幫助你提工資,而且提的幅度比你預料的還多。

        你還記得上次因為遷就女友而倍感委曲嗎?如果應用博弈論的知識,保證你能夠和她相處得更為融洽。

        你不知應該如何對付一個總是借錢不還的朋友嗎?或者如何與生意對手討價還價嗎?

        約瑟夫‧福特曾經說:上帝和整個宇宙玩骰子,但是這些骹子是被動了手腳的。這話一點不錐,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要瞭解它是怎樣被動的手腳,我們又應如何利用博弈論的「詭計」,最大限度地在這個被動過手腳的環境中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