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南聯大英文課 > 23 民主的力量 >

23 民主的力量

希特勒的勝利進一步壓縮了世界上民主政權的生存空間。人們自然要思考民主政權是否有希望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生存下來。然而,獨裁政權橫掃世界,給人帶來的印象不過是海市蜃樓。事實上,至少現存老牌民主政權經歷了戰爭的衝擊、革命的洗禮和重度財政紊亂的侵擾。當前獨裁政權覆蓋範圍頗廣,實則擴張程度相比戰爭打響前沒有增長多少。僅有一個重要國家是例外,那就是意大利。意大利近來才完成國家統一,成為強權大國,而且就實施代議制政府而言,意大利經驗最少。至於其餘獨裁政權,可以說過去十五年法西斯和共產主義僅在沒有建立民主制度的地區取得了勝利。

列寧和斯大林在俄國的獨裁就是建立在沙皇政府崩潰的基礎上。日本也只是粗略模仿了民主政體的形式,就止步不前了。而中歐和巴爾幹人民的專政統治者們連一代人的政治自由和政治責任都不清楚。希特勒所推翻的共和國自誕生以來就半死不活。但是,如斯堪的納維亞、瑞士、法國、英國及其自治領和美國,這些老牌民主政權尚存:那些瞭解十九世紀民主、生活在自由主義後續影響下的人們,並沒有陷入混亂之中,亦沒有向獨裁者卑躬屈膝。

有位智者曾指出,革命並不推翻政府;而是政府崩潰,革命隨之而來。近十五年歷史充分證明了上述概括。克倫斯基沒有推翻沙皇。克倫斯基欲在沙皇政權的廢墟上重組政府,他失敗了,而列寧組建了政府。

德國那些擁護共和的革命黨人沒有推翻霍亨索倫王朝,而是德國皇帝出逃,致使其政府意志消沉。魏瑪體系未能給德國帶來一個政府。經過一系列有始無終的選舉,德國人證明了自己還未學會如何高效運作代議制政府。也就是在此期間,希特勒掌握了權利。

過去的數年危機讓民主政權間的顯著區別得以顯現:有些有能力承受,有些則無力應對。低效民主政權在危機風暴中解體;穩固的民主政權則能在危機時刻團結力量,集中權力,消除危機後能夠放鬆下來。首先要列舉的是1926年的法國,其偉大的民主政權展現了上述能力。面對看似失控的通貨膨脹,政權集中至普恩加萊的手上,後來秩序恢復了。能展現如此能力的第二個民主政權是英國的政權。1931年,面對可能一觸即潰的局面,英國人集中權力,控制住了險情。第三個民主政權則是我們自己的政權,過去幾周裡它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把1926年法國、1931年英國和1933年美國的國家集權視為席捲亞歐獨裁大潮的一部分,這樣的觀點完全是誤解。上述三國所發生的情況和有些國家恰恰相反,三個國家的統治階層並沒有崩潰、變為獨裁。法國、英國還有我們國家能強化民主,因為民主政權一直以來非常牢固。被法西斯推翻的民主政權,則一向脆弱不堪。

所以,我們理應相信,只要在一個民族傳統裡,民主根深蒂固,其政府可能是眾多政府形式中最穩固,最能久經考驗的一種。我們一代人的經歷似乎從根本上證明了:民主政府的建立很不容易,要不斷地去經歷、去吸取經驗,一旦民主政府建立,它將能夠承受暴風驟雨。

(羅選民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