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的方法 > 結語 >

結語

欲變世界,先變其身。

——甘地

我對於整個社會走向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未來非常看好。我相信,人們可以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帶給他們當下以及未來的益處;人們可以找到終極財富的來源,也可以找到快樂並且有意義的美滿姻緣。「幸福革命」終會有成功的一天,但我不相信這些改變可以馬上實現。

在本書中,我提供了一套巧妙並具建設性的幸福理論,但生命往往既不巧妙,也沒有什麼建設性。理論最大的功效,就是在生命中建起一座平台,一個我們可以上去詢問正確答案的地方。當然,把理論轉變為行動是艱難的。改變根深蒂固的一貫思維,改變自己和這個世界是需要付出極大努力的。

當人們發現理論難以應用到現實中時,一般都會選擇放棄。但奇怪的是,人們可以為了物質而奮不顧身,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卻可以輕易放棄。如果我們想要得到幸福,就只能努力;不要幸福也很簡單(什麼也不做),但若要幸福就一定沒有快捷之路。

還等什麼?

有一次,我和朋友吉姆在普拉文斯城散步,看著街道旁那些古雅的商舖,聽著海浪拍打岩石的濤聲,呼吸著那帶有鹹味的空氣,感受著在一個美麗小鎮度假的美妙滋味。

當時,我還是一個學生。我告訴吉姆,畢業後我要搬到一個像普拉文斯城的地方。在我看來,那是一個沒有時間壓力、沒有競爭的地方。我覺得,在那裡生活就可以得到我此生追求的安寧了。我當時常想,畢業後我要搬去一個安靜的小鎮,但在把它說出來後(它們變成了一種實質的東西)卻讓我感到了不安。

我是否掉進了未來的陷阱?我真的要等到畢業後嗎?本書的內容是我和吉姆兩人一起研究的,我們經常討論有關幸福的話題。其中一點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巨大的工作壓力下以及極其快速的生活節奏中找到寧靜。吉姆說:「安寧必須是內在的。如果你覺得開心,那種幸福是可以傳遞的,走到哪兒就帶到哪兒。」她接著又說:「外在的東西並不是不重要,只是它們無法使我們真正快樂。」

我們經常會想,當到達某一個新境界時,就會有種成就感,得到安寧並擁抱幸福。我們會告訴自己,當達到某一個目標時我們就可以平靜下來。我們告訴自己,大學畢業後這些就會實現,或是在找到好工作賺很多錢、建立了家庭、有了孩子之後,或在達到其他的人生目標時。但大多數情況下,當我們實現了那個目標之後沒多久,就又會回到之前的幸福感上。如果我們經常焦慮或緊張,就算達成了一些目標,不用多久,那些焦慮和緊張就又會出現了。

「忙碌奔波型」的人通常有一種控制未來的慾望,結果他們總是活在未來。他們寧可活在那緊張、充滿假設性的未來,也不願意活在平靜而真實的當下——如果我考試考不好怎麼辦?如果我無法升職怎麼辦?如果我無法支付房貸怎麼辦?正如詩人高爾韋·金內爾(Galway Kinnell)所說,「他們無法享受當下,反而讓對未來的擔憂籠罩了一切」。

那些活在過去的人,他們一樣無法享受當下的生活。他們不斷地在腦海裡重複播放著不好的過去,他們先嘗試了「忙碌奔波型」生活,接著是「享樂主義型」生活。他們不斷地沉思:為什麼努力經營自己的情感卻總是失敗?為什麼嘗試了許多份工作卻始終找不到使命感?由於總是不斷地重複過去,由於無法找出不幸福的原因,他們便放棄了獲取幸福的潛力。

因此,與其讓自己被過去或未來束縛,我們不如學會珍惜當下的每分每秒。

從現在開始!

一般人對幸福的一個誤解是,他們總覺得某一樣東西可以最終改變他們的幸福感,比如說一本書或是一位老師、一個夢中情人、某件事情的成功、一個獎品或一個偉大的發現。當然,以上事情確實可以為我們帶來很多快樂,但它們都不是永久的。如果相信這些神話,只會導致失望。任何幸福的生活絕不是源於某一件重大的事情,幸福的生活是累積而成的,無論是那些刻骨銘心的經歷還是點點滴滴的瞬間。

想要擁有幸福的生活,想要發揮追求終極財富的潛力,我們首先應當接納「活在當下」的理念,也就是關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細節,那些普通、平常的小事,比如我們可以從與親人相處、學習新知識以及工作任務中獲得意義與快樂。日常生活中這些快樂的事情越多,我們自然就會更幸福。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