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的方法 > 第14章 享受幸福的花朵:淡定從容 >

第14章 享受幸福的花朵:淡定從容

 金子般的美妙時光曾在生命中蕩漾,我們卻視而不見,任憑沙石掩埋;天使曾降臨我們身邊,我們卻渾然不覺,唯有她離去時才恍然醒悟。

——喬治·艾略特

寫這本書對我來說是既有意義又快樂的一個過程,但其中有一段時間,大概是2006年夏天,有一兩個月我忽然不想再寫書了,覺得它真是一件苦差事,而且缺乏靈感和享受。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當時我缺少了一樣東西——時間。

那個夏天,我正在為7月1日(約定的日期)交稿做最後的修訂。同一時間,我也在全美奔波,忙於工作坊和演講事宜。雖然是做我喜歡的事:教書、寫作,但由於手上事情太多反而影響到了自己的幸福感。

事實上,許多人都犯了同樣的毛病,而這剛好可以解釋丹尼爾·卡尼曼的研究。在他的研究裡,女性需要寫出前一天所做的事情,然後對那些事情做出評價。這些女性所寫的事項有飲食、工作、照顧孩子、購物、交通、社交、親密關係和家務勞動等等。結果她們在總結中獲得的最意外的發現是,媽媽們並不能從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中獲得享受。

卡尼曼作品的合著者之一諾伯特·施瓦茨解釋了以上研究中一個違反直覺的結果:當人們被問到是否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時,他們最先想到的是相處時的快樂時光,比如給孩子講故事或是去動物園玩耍等等;但他們沒有把另一些事情考慮進來,比如孩子哭鬧、惹人煩躁的時候。毋庸置疑,大部分家長喜歡帶孩子的經歷(甚至認為這是他們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但由於私人時間及快樂成分的減少,使得他們的幸福感受到影響。同時,手機、電子郵件和其他現代聯絡方式也會使原本有意義和快樂的事情變得有緊迫感。“當多個任務同時需要我們分配時間的時候,我們很難專注於當前的活動,這也就影響了我們享受生活的能力”。

時間壓力是很普遍的,有時甚至成為整個社會壓力加重的原因。我在6年的教書生涯裡曾經扮演的一個角色,就是幫助學生們打造一份更輝煌的簡歷。讓我感到十分驚訝的是,每一年學生的表現都比以往更好,至少書面上看起來如此。起初,他們的成績讓我印象很深刻,直到我發現他們為了簡歷上更多的榮譽所付出的代價。就像在本書開頭時我所提到的研究,有45%的大學生感到沮喪,這其中有94%感到“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都有種被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我們都太忙了,總是希望在更少的時間裡做更多的事情。其後果是,我們忘了對身邊的事以及對擁有財富的感恩,忘了享受它們,比如我們的工作、課程、一段音樂、身邊的景色、我們的心靈伴侶,甚至我們的孩子。

反思:在什麼領域裡,你會因為時間壓力而感到幸福感在消減?

在這個快節奏、忙碌奔波的世界裡,我們怎樣才能多享受一下生活呢?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壞消息是,世界上並沒有魔術,我們只能簡化生活,只能自己減速;而好消息是,簡化和減速這樣的舉動並不會影響我們取得成功。

簡單即幸福

在19世紀時,梭羅曾經勸告過與他同時代的人,減少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複雜性:“簡化!簡化!簡化!做兩三件事就夠了,而不是100件或1 000件事;與其數到100萬,還不如數到半打。”由於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複雜,做事情分秒必爭,所以將梭羅的話應用於當今社會就更貼切了。

時間是有限的,而在有限的時間裡有許許多多必須做的事,這將使已經短缺的資源日益減少。超負荷的忙碌,加上日常生活的壓力,導致我們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快樂。研究者蘇珊和克萊德·亨德瑞克指出了簡化對感情生活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可以幫助人們去簡化生活,幫助他們降低壓力指數,那他們的關係(包括愛和性)肯定會大幅度地得以改善。同時,他們的心態也一定會更積極。”

心理學家蒂姆·卡瑟通過研究指出:時間上的富裕比物質上的富裕能帶給人更多的幸福感。時間上的富裕,代表人們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去追求對個人有意義的事情,有更多的時間去反思,去享受快樂。相反,時間上的窘迫給人的感覺是經常性的壓力、忙碌奔波、工作過量,以及挫敗感。

要想提升我們的幸福感,簡化生活是一個最佳的方法。這代表“捍衛”我們的時間,學會說“不”(無論是對事還是對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代表對生活進行排序,並且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放棄其他一些瑣碎的事。幸運的是,做得少並不代表做得不好。

本書強調的一個重點是:成功與快樂是可以共存的。我經常會去挑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個格言。當然,在成長中必然伴有一定的“苦痛”(比如說肌肉疼痛或是個性帶來的痛苦),但如果因此就下一個無法快樂並且完整地成長的定論,那真是有點荒唐了。比如說,心流體驗就說明高峰體驗(享受自我)和高峰表現(完全地發揮自我)是有關係的。心流體驗是要以事情既不太難也不太容易的情況為前提的。同樣的理念也可應用在時間管理上。

特裡薩·阿馬布勒(Teresa Amabile)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槍口下的創造力》中,打破了以往“必須是有壓力的工作才能帶來出色結果”的理論,指出“槍口下的創造力,通常都會遭到槍斃的命運。雖然時間壓力會使人們做得更多,也可能會讓他們感到更有創意,但事實上,壓力下的創意水平都是比較低的”。當然,努力工作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但如果太拚命工作,就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時間壓力會帶來挫折感,而當我們感到受挫或是經歷其他的負面情緒時,我們的思路會變得狹隘、短視、渺小以及缺乏創造力。阿馬布勒的發現證明了人們對這個事實缺乏瞭解——他們通常會認為,壓力越大就越有創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逃出壓力的魔掌會這麼難,因為這就是典型的“忙碌奔波型”——對創造力的誤解造成了持續的壓力。

阿馬布勒還解釋了一個叫作“壓力宿醉”的現象——受損的創造力在壓力過後仍然還保留著,甚至會滲透到以後的生活裡。當我們同時做太多的事情,我們所威脅的是自己完整成長的機會,無論是算得出的成果還是在財富上的損失。像超級企業家摩根所說的,“一年的工作完全可以在9個月裡完成,不能12個月都工作”。有時候,少做一點事情反而可以帶來更多成果。

雖然我們可以從單個活動中找到快樂,但有時在整體上仍然會感到失落。即使是世上最好吃的美食(比如說巧克力、千層餅或是漢堡),在狼吞虎嚥的情況下也無法嘗到其中的美味。做事的道理也是一樣,無論再怎麼“好吃”,如果我們吃得太快或是太多的話,東西就會變味了。數量會影響質量,好東西也不能過量食用。

品酒專家絕不會一口把葡萄酒喝完。若要嘗試其中的美味,需要先聞一下,然後慢慢品嚐,這是需要時間的。若要成為生活的鑒賞家,享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好,也是需要時間的。

練習

簡化!

回到第3章的練習——“人生地圖”。如果你還沒有完成或是早就做完了,寫下你在過去一兩周裡做的事。回顧自己的人生地圖,然後回答以下的問題:我可以簡化哪部分?我可以放棄什麼?我是否花了太多時間上網或是看電視?我是否可以減少工作中的會議,或是縮短開會的時間?我是否對一些可以說“不”的事情說了“好”?

制訂計劃以減少過多的忙碌。另外,在那些帶給你意義和快樂的事情上,傾注你最大的注意力和努力,比如和家人相處,致力於某個工作任務、園藝、冥想、看電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