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幸福的方法 > 第10章 幸福的肥料:幸福催化劑 >

第10章 幸福的肥料:幸福催化劑

 竭盡所能讓快樂與熱情的時刻充滿你的生命,從一次小小的體驗開始。

——瑪西亞·維德

在一個完美世界裡,我們可以天天都做既有意義又快樂的事,而在現實世界裡,對大多數人來說,那是不可能的。比如,一些單身父母為了孩子,無法放棄一份高薪但不快樂的工作,因為負擔家裡的日常開銷、孩子的教育,是他們的首要任務。

其他一些人,有可能短暫地放棄快樂,為的是未來的大目標。比如一個大學畢業生,雖然他不喜歡每天14個小時坐在電腦前,但為了積累商業工作經驗,他還是會這麼做,並堅持兩年。只要他記得幸福才是目標中的目標,他就不會掉進“忙碌奔波型”的陷阱(無止境地耽誤自己的快樂),投入那兩年的時間就是值得的。

大多數的人都會經歷“幸福饑荒”。我從未碰到過喜歡考試的學生,就算最有活力的工作也會有比較無聊的任務。無論是必須的還是自願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會有無法快樂的時候。幸運的是,這不代表我們要在這種情況下放棄任何東西——無論是沒完沒了的考試,無聊的工作,還是為了子女而付出的努力。

謝爾登和琳達·豪斯–馬克的研究指出,追求自我實現的目標(從事對自身有意義的事情)也會影響到其他沒有直接關聯的生活領域:“那些能夠確定符合自己內在價值和興趣目標的人,更富有效率和彈性,並且會更有創意地把這些優勢覆蓋到生活的其他領域。”他們的信心、熱情、充實感的確是會傳染的。

具備意義和快樂的行為,就像是暗室裡的蠟燭,只需要一根就可以點亮整個屋子。一次幸福的經歷,可以感染到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方面。我將這些雖小但有連鎖效應的事情叫作“幸福催化劑”——一些幾個鐘頭甚至幾分鐘的事,便可以為我們帶來意義和快樂,不但在當下受益,也會影響到未來。

“幸福催化劑”可以啟發並且推動我們。對於某些單身父母來說,他們的“強心劑”可能是週末與孩子共處的時光。這種力量可以支撐他們度過繁忙的一周,讓他們每天都有一種使命感,讓他們活力充沛,幫助他們在工作上表現得更加出色。而對於某個年輕的投行工作人員來說,每週兩小時的社區服務,加上和朋友的溫馨小聚,可以幫助他緩解工作帶來的乏味。

我最近邂逅了一個做顧問的朋友,他說自己已經不再喜歡這份工作,但又不願意放棄。他和家人長期以來已對現狀有了惰性依賴。我向他介紹了“幸福催化劑”這個方法,他欣然接受了。現在,他每週至少花兩天的時間和家人共處,至少打一次網球,並且花3小時閱讀自己喜歡的讀物。他還參加了母校的董事會,期望能為下一代帶來更好的教育。就像他之前從不缺席與客戶的約談一樣,他現在絕不會錯過與家人共處的機會或學校的董事會,他還會給自己留出時間獨處。他給我的反饋是:他已經好久沒這麼開心了。

反思: 你的“幸福催化劑”是什麼?什麼樣的活動可以讓你感覺煥然一新,並且帶給你意義與快樂?

培養好習慣

“幸福催化劑”還可以幫助我們度過困難的轉變期,因為即使我們已經認識到改變的必要性,改掉舊習慣也是很困難的。17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德萊頓(John Dryden)說過,“我們養成了習慣,然後習慣造就了我們”。如果我們選擇了忙碌奔波的習慣(從年輕時就開始),想要擺脫它則是十分困難的。同樣,享樂主義的生活不僅具有毀滅性,還會讓人上癮,變得很難擺脫。如果想讓生活變得更好,一個比較容易和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幸福催化劑”。

從小事情著手比大幅度改變的阻力要小得多,無論是對當事人或是他的家庭、同事、身邊的朋友而言。比方說,在你準備從商界直接跳到教育界之前,可以每個星期去校區做一天義工,看看教育是否真能為當下與未來帶來收穫。如果不是,那麼大可以把心思放回炒股票上面,盡可能地保證這些變化能讓自己更幸福。只要勇於嘗試,在確保風險最小的情況下,“幸福催化劑”確實有幫助我們找到幸福感的功效。

人們都希望天天幸福。當然,這很難做到,多數人都會在晚上或週末來享受生活。但大家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真正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不是什麼都不做,就是整天坐在電視機前。在許多人看來,與其積極地去追求幸福,不如做一個暫時的享樂主義者。在無所事事的情況下,人們更容易睡著,並且給自己一個“我太累了”的借口。

與其什麼都不做,為什麼不去找一些有挑戰性的事呢?這樣可以給予我們新的力量。就像瑪麗亞·蒙台梭利博士所說的,“完成一項令人愉悅的任務才是最好的休息”。“幸福催化劑”所能帶給我們的,除了幸福之外,還有更旺盛的精力。

練習

放大幸福

按星期列一張“幸福催化劑”的單子,然後按照上面的計劃去做。它可以包括一些日常的安排(和家人或朋友相聚、閱讀等),以及一些有新鮮感、可能改變生活的活動(比如去學校當義工),然後看看這些事情能不能成為你改變生命的動力。此外,最好能把這些活動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