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為何家會傷人 > 孩子當不了家庭的保護神 >

孩子當不了家庭的保護神

「當父母的關係出現問題時,孩子會傷害自己,目的是拯救父母的關係,」心理醫生李凌說,「但做父母的,會因為不理解這種行為而斥責孩子干了壞事。結果,孩子傷害了自己後,再一次被父母傷害。」

案例(一):「你們再吵架,我就不上學了」

為了說明這個道理,李凌講了發生在自己家裡的一件事情:

2004 年,他和妻子不斷吵架。忽然有一天,七歲的兒子小李對他說:「不要再吵架了。如果你還和媽媽吵架,我就不上學了。」

兒子的話讓李凌「感到無比震驚」,他的第一反應是「孩子這麼小,就學會敲詐爸爸了」。

於是,李凌回答說:「好啊,你不上學最好了!」

這個回答讓兒子一下子呆住了,他問:「爸爸,你不是一直說,上學是好事嗎?」

「對你是好事,對爸爸不是,」李凌回答說,「你不上學,用的錢就少了,對我當然好,但對你不好。」 「那麼,爸爸,我不會不上學……」兒子收回了他的「威脅」。

看起來,這是一次完美的家庭教育:兒子發出威脅,但被父親巧妙化解,最後承諾繼續做正確的事情。

但現在,李凌說,如果溝通到此為止,這對兒子絕對是一個傷害。他說,兒子其實在做絕大多數孩子都會做的事情——父母關係出現了問題,孩子想通過犧牲自己挽救這個關係。 「孩子是善意的,」李凌說,「我那時不懂,誤以為是威脅。但幸虧,我們的溝通沒有到此為止。」

當兒子收回「威脅」後,他百感交集,抱著兒子放聲痛哭,一邊哭一邊對兒子道歉:「兒子,是爸爸不對,爸爸不該和媽媽吵架,爸爸對不住你。」

李凌說,這個道歉很重要,這會讓兒子感受到,爸爸雖然沒有接受他的錯誤做法,但接受了他的善意。

案例(二):女兒用生病平息了家庭衝突

像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數不勝數。伯特·海靈格說:「孩子是家庭的保護神。」當父母關係出現問題時,孩子主動去做一些自我傷害的事情,以拯救父母的關係。並且,他們自我犧牲的策略常取得成功:父母將注意力轉移到他的身上來,不再去理會他們自己的問題。而對於家庭,海靈格形容說,健康家庭宛如平地,孩子會成長為挺拔的大樹,而有問題的家庭宛如懸崖,孩子會成長為奇形怪狀的樹。孩子這樣做,目的只是為了保持家庭的平衡。

每個家庭都勢必會產生一些問題,再完美的父母也會出現矛盾。那麼,當孩子這個家庭的保護神在這種時候去做自我犧牲時,父母該怎樣對待呢?

李凌說,他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理解並接受孩子的善意,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懂他的意思。同時,又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的問題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不關你的事情,「我們會努力解決,你要相信我們,你的犧牲行為對我們解決問題並沒有幫助」。這樣一來,孩子既感覺到了父母的理解,同時又明白他的犧牲行為是錯誤的,就會放棄這種錯誤的努力。

但問題是,大多時候,父母的某一方為了在婚姻戰爭中得到盟友,會主動將孩子拉進問題的漩渦。

小雨是一個很可愛的女孩,清秀、聰明、懂事,在一所重點中學讀高一,但她從初三起就有了一個毛病:不斷洗手,一天一般洗上上百次,即便把手洗出血也無法停止。此外,她還失眠,學習成績也不斷下滑。

小雨是在做家庭問題的保護神,只不過,她是被媽媽拉進來的。初三時,她媽媽懷疑爸爸有外遇,並不斷向小雨傾訴自己的苦惱。這可能與小雨媽媽的承受能力有關。媽媽很小的時候,小雨的外公就去世了。

一開始,媽媽和爸爸鬧得不可開交,但小雨病後,這場家庭戰爭暫時停止了,他們都轉過來關注小雨。

父母的衝突,孩子不必負責

按照海靈格的說法,小雨媽媽的做法是「聯結」。父母一方主動將孩子捲進他們的衝突,而他們這種不成熟的願望一定會得逞。當碰到像小雨這樣的來訪者時,海靈格會第一時間告訴他們,父母的問題是父母的,他們不需要與父母「聯結」在一起。

譬如,一個來訪者告訴海靈格,他媽媽一直向他強調,她是因為他才不和他爸爸離婚的。對此,海靈格澄清說:這不關你的事……她並沒有告訴你整個事件的全部真相,她留在你父親身邊,是因為她接受了自己行為的後果。她是為他們雙方做這些的,你並沒有參與他們的決定和協議。

但同時,海靈格也建議來訪者學會真正的尊重。他說:如果你能明白她接受了自己行為的後果,那才是對你父親和母親最大的尊重。

如果父母關係出了問題,作為孩子,他們最好尊重父母直面他們自己的問題,而誘惑父母無視或扭曲問題,對整個家庭並無益處。當然,幼小的孩子是無法自己學會這一點的,但做父母的可以和孩子認真地做溝通,告訴他:他們理解他的愛,但同時希望他尊重他們自己的問題。並且,無論他們怎麼處理自己的關係,仍然會一如既往地愛他。

對孩子的自我犧牲精神,海靈格描述說:

孩子們的愛是無限的……通過受苦而和自己的父母聯結在一起,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如果一個母親情緒低落,她的女兒會情緒低落。如果一個父親酗酒,孩子也會不由自主地用某種方式模仿父親的遭遇,可能會在生活中處處失敗。但是,成熟的愛要求孩子逐漸放棄幼稚盲目的愛,學會像成人那樣去愛。成熟的愛要求孩子們從家庭的牽連中釋放自己,不再重複那些有害的事情。那麼,他們就能實現父母對自己深層的期待與希望。孩子越好,父母也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