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為何家會傷人 > 如何一年圓「北大夢」 >

如何一年圓「北大夢」

我曾收到過許多高三學生的來信,講述他們對未來一年的種種擔憂、種種困惑。為此,我整理了自己高三一年的經歷,還有我所瞭解的一些故事,希望通過對這些故事的心理分析,能對高三畢業班的學生有所啟迪。

在文章正式開始之時,我要先強調一句話:高三一年的時間,足以創造奇跡!

突破一點,改變預言

高二下學期的期中考試,我考了全班第29名。按照這個成績,連一般本科都考不上,心裡一下子著急起來,怕辜負父母的期望,所以發誓要努力學習。

當時,我決心先把化學學好。我下力氣重新自學化學,力求不放過一個知識點,同時也買了一本很棒的題集,裡面對化學知識和化學題的解釋又有趣又漂亮。

我學得非常投入,完全沒想過能收到什麼效果。結果完全出乎我意料:期末考試,即高三升學考試,我的化學成績考了全年級第一名。總成績是全班第 11 名。

化學成績全年級第一從心理上給了我極大的震撼。我做夢也沒 想到,只付出兩個多月的努力就可以在一個不擅長的科目上取得年級第一。以前,整個高二期間,我的化學和物理經常考六十多分(總分100),最初甚至因為這種成績還想過調到文科班去。

高一時,我也取得過全班第 11 名的成績,那是我以前最好的成績。因為這種成績,再參考學校的歷屆成績,我給自己的定位是:發揮正常的話可以考上一所好本科,發揮好的話有望考一所普通重點大學,發揮超常的話,說不定能考上吉林大學、天津大學這樣的好重點。那時,吉大和天大是我最大的夢想了。

但是,化學年級第一這個成績突破了我的想像空間。一個我本來如此害怕的科目,居然可以通過兩個月努力就成為全年級第一。那麼,如果其他科目也發生這種變化呢,是不是,我就可以……可以夢想一下清華、北大和復旦?

一想到這兒,我的手興奮得發抖。當然,我仍然認為這是一種幻想,因為高三隻有一年時間,而我沒有一個優勢科目——除了剛發現的化學。

但化學,這是不是一個肥皂泡呢?我心裡仍充滿懷疑。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成績改變了我對自己的預期,讓我偶爾也免不了會做一下名校夢。

「這是夢,只是夢,」我常對自己說,「但想像一下又怕什麼呢?」

自我實現的預言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自我實現的預言。意思是,如果相信自己行,你最後就能行;如果懷疑自己不行,你就會退步。

高三升學考試的化學成績,就讓我改變了自己的預言。

以前,我的最好成績也是全班第 11 名,但各科成績平均,沒有一個優勢科目。我給自己的定位一直是,我是一般好的學生,那些優秀學生,一定有很多地方比我強,是我難以超越的。我和班裡的所有成績優秀的男同學關係都不錯,在他們面前,我一直有一種自動思維:他們比我強。但這次的化學成績改變了我的自動思維。我發現,我可以比他們更強!

按照「自我實現的預言」的理論,這種信念就相當於改變了我的預言。以前,我預言自己不如優秀學生,結果這個預言實現了;現在我預言自己會比他們強,而接下來,我這個預言開始不斷實現。

預言需要基礎

這樣的例子很多。我的同桌,高一上學期成績一直和我相當。有一次,他生了病,在家養了一個月。等病好返校後,離期末考試只有一個星期了。他豁出去了,結果考試心態出奇好,在期末考試中居然進入了全班前五名。這次經歷改變了他的預言,他以前以為自己就是11~15 名,但從此,他的預言定位到了前五名。結果,以後兩年半里,他的成績從沒有掉下過前五名。

前年冬天,我一個朋友的表弟對高考失去了信心。他是復讀生,第一次高考因為發揮失常,於是選擇了復讀。但高三第一個學期的歷次考試中,他的成績非常不穩定,忽上忽下。他心中忐忑不安,擔心自己重蹈覆轍。我向他講了「自我實現的預言」這個概念,告訴他「要相信你的最好成績,因為那是你抵達過的境界。如果你相信它,那麼你一定會重新抵達那裡」,這句話對他震動很大,他重新拾回自信,成績逐步穩定下來,即便偶爾一次發揮失常,他也不再在乎,因為他知道「如果你在乎這次失常,就是相信了它。它會成為消極的預言,讓這樣的失望重演」。最後,他在高考中正常發揮,被南京大學錄取。

預言要有基礎。譬如,沒有那次化學成績,我很難做「北大夢」;沒有那次全班前五名,我的同桌也不會有那樣的預言。我那個朋友的表弟沒有以前的成績,他也很難相信「南大夢」的預言。

簡單說來就是,如果你抵達過某種境界,再做這樣的預言,你自己就容易相信。我在化學成績上取得了年級第一,由此開始憧憬其他科目也去爭取類似的成績。這種憧憬,是紮實的。

由點到面,逐步突破

進入高三後,我將物理當成了第二個突破口。兩個多月後,在高三上學期的期中考試中,我的物理成績也取得飛躍,基本考了滿分,那是我高一以來的物理最高分。同時,化學成績仍然在年級名列前茅,證明我高三升學考試中的成績並非曇花一現。

到了高三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最令我欣慰的是,數學成績也有了巨大進步。其實,我最害怕的還是數學,因為高一就沒打好底子。我的同桌數學成績在班中最強,他建議我從高一數學開始掃漏洞,力求不放過一個難點和疑點。其實,我在化學和物理中都是這麼做的,並且,在攻堅化學和物理時,我一直將數學當作第二重點,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後,掃漏洞工作終於宣告結束,在高三下學期的第一次模擬考試中,我的數理化成績都在班中名列前茅。雖然這次考試只得了全班第 19 名,但因為是整個高中三年數理化成績首次都名列前茅,還是有很大的成就感。畢竟,這證明我在這三科上下的苦功是行之有效的。

整體大於局部之和

心理學中一個著名的觀點:整體大於局部之和。將這個概念引申過來,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戰略觀念:要將高三一年視為一個整體來對待,不要為局部的得失而過於得意或苦惱。

對我自己來講,在高三半年多的時間裡,我的最好成績其實仍然是高三升學考試那次的全班第 11 名。那也是唯一的一次,我有一科考了全年級第一。如果拘泥於局部觀,我應該懊惱才對,因為我的成績一直不升反降。

但是,我幾乎從未因此苦惱過,因為我將高三一年視為了一個整體,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最後的結果,至於中間的成績,進步了,可以欣喜,證明自己提高了;倒退了,也可以欣喜,因為得到了經驗和教訓。進步也罷,經驗教訓也罷,對最後的結果都有益。我從不執著於一次成績的得失,因為我堅信:努力,總不會錯!

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會進步,就會提高。一時的成績升降,都有偶然,而努力必然有收穫。並且,我在化學上努力,化學成績就提高了;我在物理上努力,物理成績也提高了;我在數學上打持久戰,成績也提高了。這也證明了我的信念——努力,總不會錯!

會學習,還要會考試

數理化成績都提高後,我將英語當成重點突破對象,向每個英語好的同學認真請教學英語的方法。有兩個同學給了我很重要的建議,結果英語的感覺也越來越好。

但緊接著,我遭到了高中三年來最大的一次打擊:高三下學期的第二次模擬考試中,我仍然考了全班第 19 名。而且,除了化學,其他各科都沒有考好。

為什麼會這樣沒道理呢?

在離高考僅三個月的時候,這個打擊很重。我非常鬱悶,於是一個人到學校附近的鐵路旁散步。我重新估量了一下形勢,最後斷定:我沒有發揮好。我做數理化難題的功力,全班少有人能比,所以數學和物理的成績沒有反映出我的真正水平。至於語文,我讀的文學類書籍、看的文學類雜誌,全班任何人都沒法和我比,而且高中所有要求背的課文、詩歌,我全背過了。還有政治,我幾乎整本書都背過了,考試卻沒及格……實在是沒有道理啊!!!

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我的知識水平很高,卻考得那麼差呢?

正在思考的時候,一列火車轟隆隆地從我旁邊飛速駛過。因為思考得太專心了,我一開始沒聽到它過來的聲音,嚇了一大跳。凝視它的時候,我忽然茅塞頓開:火車質量再好,也只有在火車軌道上才能跑得快,在公路上,它就跑不動;你知識掌握得再好,也只有走上考試軌道才能取得好成績,上不了這個軌道,也拿不到好成績。

暫停學習,鑽研考試辦法

這個頓悟來得太及時了。接下來,我果斷地決定,除了英語,其他所有科目都停止重複學習。

我相信,除了英語,其他科目的知識我都掌握得非常好了。接下來,我首先要專心思考,怎麼能在每一科上「走上考試軌道」。那時,我每天都寫日記,內容幾乎全是思考怎麼考試,且一旦想到方法就立即自己做模擬題進行檢驗,一旦覺得不對就立即改變。

好像差不多用了兩個星期,我就對每個科目怎麼考試都有了很多體會,接下來就是按照這些體會,把每個科目的知識點梳理一遍。這種工作的效果遠遠出乎了我的預料。在離高考還有 19 天的第三次模擬考試中,我的語文、政治和生物都考了全年級第一名,總成績列全班第一。這是我高中三年第一次進入全班前十名。

高考時,我仍考了全班第一,這證明「考試軌道論」和後來的考試方法經住了考驗。

不過,作為考試上的「暴發戶」,我的成績並不能讓我進入我選擇的生物化學系或無線電電子系,最後,我被撥到了心理學系。這是一次命運的安排,我只讀了一個月的心理學書籍,就喜歡上它,認定這正是我喜歡的專業。

挫折商

這個「考試軌道論」的頓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個事例表明了挫折的價值。

心理學認為,經歷的多樣性比經歷的單一性更好。順利會幫助一個人形成一個方向的思維,挫折會幫助一個人形成另一個方向的思維。如果總是一帆風順,那麼一個人的思維就容易陷入單向度思維,對事情的考慮容易片面;如果一個人總是遭受挫折,那麼這個人的思維也容易陷入單向度思維。最好的經歷就是,既順利過也遭受過挫折,這樣的經歷會幫助一個人形成多向度思維。

所以,在智商、情商之後,心理學家又提出了挫折商。所謂挫折商,就是一個人在應對挫折時形成的一些良性的應對方式,一定程度的挫折可培養一個人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可培養一個人的多向度思維,讓一個人考慮事情更全面。

在北京大學讀大二的時候,一天夜裡,我忽然從睡夢中驚醒,發現同宿舍的同學都擠在窗戶前向外看。外面,一個全身赤裸的男同學邊跑邊喊「我是北大的,我是北大的」。顯然,他瘋了。後來知道,這是我們樓下數學系的一個同學,上大學前一直在學校裡是成績最好的,但上了北大後,發現自己只能考中等程度的成績。他無法接受,越來越自卑。在這種心態之下,他已經很難靜下心來學習,結果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有一門數學課沒及格。於是,他一下子徹底崩潰了。

因為過於一帆風順,這個同學的挫折商太低了,這導致他無法承受新的挫折。所以,要珍惜一些學習上的挫折。要知道,一些考試挫折不僅暴露了我們學習上的弱點,讓我們查漏補缺,也可以培養我們的挫折商,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心理財富。

對我來講,這次挫折直接讓我形成了「考試軌道論」,讓我在高考中受益。從長遠來說,我後來又發明了多種「軌道論」,它們成了我認識世界的鑰匙。無疑,這次挫折大大提高了我的挫折商。

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試

「考試軌道論」的頓悟很重要,但怎樣才能跑上考試軌道呢?

我當時想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考試方法,幾乎每一科都找到了幾個。不過,最重要的是,我有了一個全新的看待考試的角度: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試。

這個頓悟源自對政治的思考。我是 1992 年的考生,那幾年的考 生都知道,政治的多項選擇題不是考你的知識點,而是像故意難為你,就算把政治書背得滾瓜爛熟,也不知道怎麼做多項選擇題,錯一半甚至更多的選擇題是非常正常的。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題目出得這麼「變態」?考官為什麼這麼出題?最後,我腦子裡忽然間跳出一個意識——不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考試,要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試。

這個意識的形成很重要。以前,我和其他同學一樣,總是抱怨政治考試「變態」「沒法理解」「有毛病」,等等。之所以這樣抱怨,是因為自己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將考官視為敵人,視為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但又能決定自己命運的人。但如果換位思考,站到考官的角度上去思考「他們是怎麼想的」「他們為什麼這樣出題」,那麼,敵對的心態就會消失,考官也就不再神秘和高高在上。

如果我是出題人……

形成這個意識後,我重新站在考官的角度上梳理了一下政治課本。每到一個知識點,我都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出題人,我會怎麼考這個知識點。

再就是論述題。我也產生了新想法。政治老師指導說(估計當時的政治老師都會這樣教育學生),在做論述題時,要盡可能多寫,多涵蓋知識點。但我一站在考官角度上,就想到,哪個考官願意讀這種答案?我斷定老師教的是一種低級的考試技巧,針對的是那些沒有掌握好知識的學生,而更高級的考試技巧是,用清晰的邏輯結構、簡練的語言把論述題的答案寫成一篇篇小作文,讓考官讀起來舒服。

當時,我甚至都達到一種「變態」的境界,能夠感受出出題人是嚴格還是寬鬆,從而決定在做選擇題時標準嚴格些還是寬鬆點。

這兩個考試方法的效果只能用可怕來形容。二模我政治只考了 五十多分(滿分 100),三模考了 83 分,是全年級第一名,提高了近30 分,高考仍考了 80 分,列全年級第二。

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了「來訪者中心療法」。他認為,心理醫生的專業知識掌握得再好,如果他不能站到來訪者的角度上,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感他所感,想他所想,治療很難有好效果。

把這個概念放到高考中,就可以明白:如果學生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考試,就很難理解考試的規律。並且,如果不進行這種換位思考,學生就很容易和考官較勁。譬如,一個學生可能會想,雖然我的字寫得亂了點,但總能看得清楚,閱卷的老師會理解我的。但如果他站在閱卷老師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立即會明白,看到一個亂糟糟的卷面,肯定不會愉快,而看到整潔的卷面,心情立即會不一樣。這樣一想,你就會真正明白整潔卷面的價值。

形成「要站在考官的角度上」這個意識後,我又重新反思了每一科的考試方法,當時的小頓悟相當多,也找到了許多考試方法。不過,我是 1992 年參加的高考,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已記不得太多了。記住也沒什麼價值了,畢竟現在的考試,應該會與那個時候有很大不同,生搬硬套肯定是吃虧的。但是,換位思考和「考試軌道論」肯定依然有特殊價值。

最後,我想向畢業班的學生和家長說一句,能上北大、清華等名校固然好,上不了也沒所謂。我的同班同學中,只有我一人考上北大,但很多人現在遠比我成功,比我活得更好。

如果說,對高三要有一個整體看法,就是不要拘泥於一次考試的得失,那麼,我們對人生也應該有一個整體觀。即便在高考中遭受了什麼挫折,我們都要永遠努力,永遠向前進。這樣的話,高考中的成敗得失放到整個人生中,就顯得並不是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