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為何家會傷人 > 緣分 = 娶回「媽媽」,嫁給「爸爸」? >

緣分 = 娶回「媽媽」,嫁給「爸爸」?

林黛玉初進榮國府,賈寶玉便說:「這個妹妹我見過。」

眾人笑他的癡語,賈寶玉就又接了一句:「林妹妹的神情,我好像熟悉得很。」

這是典型的一見鍾情,也是戀愛中人最喜歡說的緣分。

一見鍾情是什麼?緣分是什麼? 「前世的孽緣」「幾輩子修來的福分」……這是我們用來解釋「緣分」的常用說法。

對於緣分,心理學也有獨特的解釋:緣分的確是在過去修下的,但過去不是前世,而是我們的童年,主要是在與父母的關係中修下的。

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在五歲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不止人格,我們的情感基礎也常是童年形成的。如果爸爸媽媽給了我們足夠的愛與安全感,我們就會在潛意識中將爸爸媽媽當作愛情的原型,並按照這個原型去尋找戀人;如果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很少,我們一樣也容易按照這個原型去尋找戀人,只是情形更加複雜。然而,戀人和父母的原型是不同的,這就引出了許多幻滅的愛情。

案例(一):阿蓮愛上「好爸爸」

阿蓮決定與劉凱結婚的時候,她身邊的朋友們非常吃驚。

阿蓮性格外向,漂亮迷人,追她的男人至少有一個排,有高幹子弟,年輕有為的 IT 公司副總……每個男人看上去都比劉凱的條件要好。阿蓮在戀愛中的手腕也堪稱高明,她將追求者們玩得團團轉,自己卻很少動情。

劉凱則看上去木訥老實,工作努力,在公司裡是好員工;待人誠懇,在朋友們眼裡是個好人。只是,劉凱屬於不解風情的那種男人,也少一點生活情趣,和阿蓮談戀愛的過程中,幾乎從不獻花,也很少甜言蜜語,很少表達情感。

當時 31 歲的劉凱 自己也 不明白, 阿蓮為 什麼喜 歡他。他雖然名校畢業,收入也不菲,但以前從來沒有吸引過漂亮女孩。所以,當阿蓮主動追求他時,他一開始都不敢相信,還以為狡黠的阿蓮是在開他這個老實人的玩笑呢。

當時26歲 的阿蓮也是名校畢業,她喜歡他的踏實、他的木訥。在和別的男人談戀愛時,她很在乎對方浪不浪漫,有沒有生活情趣。但很奇怪,對劉凱,她從不提這些要求,她覺得兩個人單單在一起就已經很讓她滿足了。

他們認識了半年後就結婚了,在婚禮上,阿蓮動情地說,她對劉凱是一見鍾情。

但阿蓮的一些追求者在婚禮上發現了這個緣分的一絲端倪:劉凱和阿蓮的爸爸特別像。不僅長相,還有動作和性格,看上去非常合拍。

在劉凱面前,她變回了小女孩

顯然,阿蓮在潛意識中將劉凱當成了爸爸。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男孩子有戀母情結,女孩子則有戀父情結。如果爸爸非常愛自己,女孩的童年過得非常幸福,那麼,等長大後,她就會希望找一個和爸爸比較像的男人,重複她童年時的快樂。我們常說,在戀愛中,男人女人都變成了小孩子。怎樣最容易變成小孩子呢?

對阿蓮來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新爸爸」,在他面前,她輕易回到了孩童狀態。許多追求者條件更好,更浪漫,但在他們面前,阿蓮不容易變回小孩子。只有在劉凱面前,她會自然地變回小孩子,重溫童年。她的童年是幸福的,所以和劉凱在一起,她的幸福感覺也很容易被喚起。

案例(二):岳東迷上「壞媽媽」

如果說,阿蓮是找了一個「好爸爸」,那麼,前面案例中提到的岳東就是找到了一個「壞媽媽」。

幾年前岳東在他所在的美資公司的一次宴會上,和來自澳大利亞的同事芭芭拉一見鍾情,認識一星期後兩人就決定結婚。當時,岳東34 歲,而芭芭拉 36 歲。

岳東的朋友和同事們都對這次閃電婚姻驚訝不已。岳東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高大帥氣又不負責任的他不知有多少風流韻事了,公司高層一直對他「兔子常吃窩邊草」的行為不滿,但因為他的工作能力實在出色,所以一直沒有拿他開刀,但也因此很少提拔他。金髮碧眼的芭芭拉年輕時很漂亮,但現在 36 歲的她已頗顯老相。並且,儘管已工作十幾年,她現在仍只是公司一名普通職員,還有過三次失敗的婚姻。

過去,岳東對女性出了名的挑剔。但這一次,他說「百分百地滿意」,因為他「百分百地愛她」,而真正的愛情裡,沒有挑剔。

他們的確非常「合適」。在結婚前的一個月裡,他們白天經常吵架,但一到了晚上又立即和好。岳東對朋友們形容說「一天不吵架,渾身都沒力氣」,芭芭拉也是如此。但「君子動口不動手」,兩人無論吵得多麼激烈,也從不動手。

然而,結婚以後,形勢急劇惡化。岳東後來說,他們兩人都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狀態」。譬如,芭芭拉要求換一個沙發套,岳東答應了但沒有按時換,芭芭拉就會「連說至少一百遍,『你換不換,你什麼時候換,快點去換,你不換就是不愛我……』」

岳東也迅速從「百分百地滿意」變成了「近乎百分百地不滿意」,他挑剔芭芭拉的一切,嘲笑她的髮型、服飾、舉止等,最讓芭芭拉憤怒的是,他經常會說「你這個老女人」。她最在乎年齡,每次岳東一說到這個話題,她就會立即失控。岳東知道這一點,但控制不住自己,芭芭拉的年齡成了他最愛說的話題,有時會當著同事的面譏諷她。

終於,結婚後的第五天,衝突全面升級,芭芭拉打了岳東一耳光,而岳東則按著她的頭向牆上撞。芭芭拉跑出去報了警,並在警察的「保護」下乘夜取了她的所有東西。第二天,她飛回了澳大利亞。這場涉外婚姻就此「遊戲結束」。

岳東恨媽媽,芭芭拉恨爸爸

他們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婚前百分百地滿意,在婚後變成了百分百地挑剔?

因為,他們都是在重複過去的模式。岳東潛意識中將芭芭拉當作了媽媽,而芭芭拉將岳東視為了爸爸。但是,岳東與媽媽、芭芭拉與爸爸的關係都是一場災難。他們這場短暫的婚姻不過是在重複童年的災難。

岳東 6 歲時,爸爸遭遇車禍去世。此後,他一直與媽媽相依為命。但在他 14 歲之前,媽媽一直想找一個丈夫,但沒找到滿意的。其間,她經常晚上去談戀愛,整晚不回來,讓岳東一個人過夜。而且有時一出去就是幾天,將岳東托付給鄰居照顧。岳東 16 歲的時候,媽媽也遭遇車禍死去。

恨媽媽,所以恨所有女性

岳東常對朋友們說,他能長成現在這個樣子實在是個奇跡,只是這個成長過程實在太痛苦,如果讓他重新選擇,他寧願去死也不想再重複一遍。

誰導致了這些痛苦,岳東認為,是媽媽。他恨媽媽,認為媽媽經常「背叛」他。對於媽媽的死,他甚至沒有一點同情,他認為如果媽媽不是去會男友,就不會出車禍。

並且,岳東將對媽媽的恨慢慢地蔓延到了所有女性身上。他之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戀愛中,折磨並背叛對方,只不過是他潛意識中對媽媽的報復而已。

但是恨源自愛。當碰見芭芭拉後,因為芭芭拉像極了他媽媽,他一下子愛上了芭芭拉。和他媽媽一樣,芭芭拉極其情緒化,容易發怒,但高興起來又非常有感染力,儘管芭芭拉習慣說英文,但她和岳東的媽媽一樣,說起話來像機關鎗一樣,語速極快。

為什麼岳東會挑剔所有女性,卻唯獨一開始「百分百滿意」芭芭拉呢?這是因為,岳東的愛埋在心底,一般的女性難以喚起。只有碰見像媽媽的女性,他這種埋在心底的愛才會被喚起。只是,他的愛是孩子對媽媽的期望,是要求遠多於給予的愛,媽媽沒有給他的,他希望從芭芭拉的身上獲得。更可怕的是,他心底裡同時埋藏著對媽媽強烈的恨,結婚是一個儀式,讓他百分百地將芭芭拉認同為媽媽,此後,他將對媽媽的恨宣洩到了芭芭拉的身上。

恨爸爸,所以恨所有男人

芭芭拉也一樣,她和爸爸的關係也是一場災難。她爸爸的童年和岳東有些類似,他對女性也有著強烈的恨。他恨媽媽,恨妻子,等芭芭拉出生後,他將這種恨也轉移到她身上。媽媽或妻子的力量和他基本勢均力敵,但幼小的芭芭拉不一樣,他可以對她為所欲為,而自己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她恨爸爸,但為什麼會對岳東一見鍾情呢?因為幼小的她其實渴望贏得爸爸的愛,她相信爸爸不愛她是一個錯誤。長大後,這種渴望成為一個潛意識,促使她愛上和爸爸相似的人,並努力去贏得他的愛,以此證明,她能夠糾正童年的「這個錯誤」。

同樣,岳東也是如此,他在潛意識中也希望找到這樣一個機會,去糾正童年的錯誤。

但同時,他們也渴望找到這樣一個人,去恨他(她),去折磨他(她),這就等於是報復「壞爸爸」或「壞媽媽」。童年的時候,幼小的他們是沒有力量去報復的,但現在他們有了這個力量。

此外,在缺少愛的環境下長大,岳東和芭芭拉都沒有學會愛的能力,單靠他們自己是沒有能力去糾正童年的錯誤的。

阿蓮和「好爸爸」離了婚

所謂的緣分,在心理學看來,可以歸納為一個等式:緣分=戀上「爸爸」或愛上「媽媽」。阿蓮和岳東的故事驗證了這一點。

岳東和芭芭拉的愛情是一場災難,阿蓮和劉凱又如何呢?也是一場災難。

結婚前,阿蓮對劉凱一樣「沒有任何挑剔」。但結婚以後,她對劉凱越來越失望。婚前,劉凱對她百依百順,把她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婚後,劉凱「鬆懈了下來」,不再像以前那麼用心地關心她。以前,她從不在乎劉凱的社會經濟地位,但婚後,她開始挑剔,兩口子一吵架的時候,她會忍不住挖苦他,說她隨便嫁給哪個追求者都比嫁給他強。更要命的是,她的一些追求者,好像並不在乎她已經結婚的事實,仍然鍥而不捨地大獻慇勤,像對待一個公主一樣照顧她。

阿蓮的心理逐漸失衡了,結婚後不到半年,她開始了一場婚外情。內心非常傳統的阿蓮產生了強烈的負罪感,於是,她想用一種新的努力來保護她和劉凱的愛情,那就是——生一個孩子。

然而,和想像的完全相反,女兒的出生不僅沒有保護愛情,反而成了他們愛情的「掘墓人」。女兒出生後,阿蓮發現,她根本沒有做好當媽媽的準備,很少有做媽媽的喜悅,只覺得有不盡的負擔。相反,劉凱全身心地投入到女兒身上。阿蓮發現,劉凱對待女兒的模式就像是以前對待她一樣,女兒的一顰一笑都牽動著劉凱的心,他從不會對女兒生氣,無條件地愛女兒。對此,阿蓮一開始有些感動,但她慢慢地發現,女兒和丈夫之間似乎建立了一個聯盟,如果她生丈夫的氣,女兒一歲多時就會生她的氣。她覺得自己被孤立了,成了一個局外人。最後,她接受了一個追求者,做了他的情人。

他們在春天結的婚,第二年秋天生了女兒,但卻在結婚第三年的春天離婚了。阿蓮主動放棄了對女兒的撫養權。

劉凱做不了一輩子的「好爸爸」

阿蓮和劉凱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讓這場一開始非常美滿的愛情觸了礁?

很簡單,因為,阿蓮將劉凱當作了爸爸,但劉凱不是爸爸。

在戀愛期間,劉凱不明白阿蓮為什麼會愛上自己,他覺得自己不配阿蓮。為了贏得她的愛,他對她百依百順,無條件地付出,無微不至地照顧她。所以,他不僅形象、氣質和性格上像阿蓮的爸爸,實質上也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所以才喚起了阿蓮對他強烈的依戀。

但這種關係不平衡。阿蓮舒舒服服地做起了小女孩,但戀愛中的劉凱其實也有一顆想做小男孩的心。他們的戀愛期只有不到半年時間,兢兢業業地做半年的爸爸還是可以的,但劉凱不可能會心甘情願地做阿蓮一輩子的爸爸。一旦他放棄「好爸爸」的角色,阿蓮對他的依戀也就結束了,她會發現,自己找到了一個「假爸爸」。這個基礎消失後,她就會拿他和其他追求者作比較,於是發現,他根本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好。

這是一種時間上的錯位。戀愛中,阿蓮變回了小女孩,所以愛上了劉凱這個「好爸爸」。但實際上,她已長大,和童年相比,她的世界觀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她可以短暫地回到童年,享受做小女孩的感覺,但她畢竟活在成年世界裡,她勢必會拿劉凱和其他追求者作比較。

這是很多一見鍾情觸礁的原因。戀愛中,我們似乎回到了童年。但其實,我們是活在一個新世界裡。

一見鍾情的兩種形式

經常是,我們從父母身上發展出戀人的原型,這個原型就像一個模子,我們拿著這個模子去套,套中了,就一見鍾情了。

在戀愛中,假設女人心目中的戀人原型是 A1, 男人心目中的戀 人原型是 B1。但實際上,這個男人是 A2, 而這個女人是 B2。由此,一見鍾情就會有以下幾種形式:

完美的一見鍾情

女人以為,她找到了 A1, 並且 A2 等於 A1。男人也以為,他找 到了 B1, 而 B2 也等於 B1。這樣,一方對另一方的期待和對方基本相符,完美的一見鍾情就會產生。如果他們的童年比較幸福,這種一 見鍾情就看上去很完美;如果他們的童年比較不幸,這種完美的一 見鍾情就會成為一場災難。

岳東和芭芭拉其實就是完美的一見鍾情,岳東在尋找一個「壞媽媽」,而芭芭拉就是「壞媽媽」;芭芭拉在尋找「壞爸爸」,而岳東恰恰是「壞爸爸」。於是,他們強烈地相互吸引,產生了深深的迷戀和依戀。只是,他們都是對方壞的迷戀和依戀對象。

虛幻的一見鍾情

更常見的一見鍾情是,女人按照一個模子套中了一個男人,而且以為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戀人,但實際上這是一種似是而非,即男友只是像她的戀人原型,但骨子裡卻不是。男人也按照一個模子套中了一個女人,也以為找到了理想戀人,但女友骨子裡其實是另外一種人。

王剛對 Lily 一見鍾情。Lily 性格外向開朗,朋友們以為他喜歡的是 Lily 的這種性格。但王剛卻說,第一次看到 Lily 時,從她的臉上看到了一絲「聖潔的憂鬱」,所以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她。但 Lily 覺得自己一點都不憂鬱,她喜歡王剛,但一直討厭王剛對她的這個形容。

其實,是他媽媽的氣質非常憂鬱。媽媽很愛他,但告訴他,以後別找像她這麼憂鬱的,一定要找一個活潑開朗的。王剛也是這樣找的,所以找到了 Lily。但 Lily 第一次真正打動他的,不是 Lily 的開朗,而是像他媽媽一樣的「聖潔的憂鬱」。

過去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很多時候,我們刻意去尋找與父母不同的人。但實際上,戀人真正打動我們的地方,卻常常是他(她)與父母相似的地方。最常見的一見鍾情是,你將對方當作 A1, 於是不可救藥地愛上對方。但對方沒有將你當作 B2, 所以沒有愛上你。這樣一來,單相思就會發生。

找「好戀人」,做「好戀人」

一見鍾情是不可靠的,但一見鍾情又是可靠的。

之所以說不可靠,是因為我們容易執著於源自父母的戀人原型。我們拿著這個模子到處去套,套中了一名異性,就一見鍾情了。但對方和你的過去經常大不一樣,你以為他是你的戀人原型,但這不過是你自己潛意識中對父母的執著而已。

之所以說可靠,是因為我們的確難以擺脫過去,源自父母的戀人原型在我們潛意識中深深紮下了根,這一點很難擺脫。

但比這一切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做一個「好的戀人」,也要去找一個「好的戀人」。

幼兒心中,只有「我」是唯一的主體,而將媽媽和爸爸視為客體。如果爸爸媽媽愛他接受他,就是「好的客體」,他就會最終懂得,爸爸媽媽和他一樣,都是主體。於是,他不僅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愛父母,並最終學會了愛其他人。從此,他對於別人,也是一個「好的客體」了。

在戀愛中,如果你找到一個「好的客體」,而自己也做了「好的客體」,那麼雙方就會進一步成長,真正從孩子變成成人,從對父母原型的執著化為對情侶的愛。

阿蓮其實找到了一個「好的客體」,但她自己沒有去做「好的客體」。

岳東也有過一次機會,從對「壞媽媽」的執著中擺脫出來。前面提到過的他的初戀女友阿靜,在一個健康的家庭長大,愛他,對他也無微不至。他們相戀了五年,岳東也感覺到,自己對女性的敵意正一點點被阿靜化解。

但岳東不是「好的客體」。他像幼兒依戀媽媽一樣,依戀阿靜。同時,他也不斷將對媽媽的敵意轉移到阿靜的身上,從言語上攻擊她。阿靜懂得岳東攻擊的理由,她一開始努力讓自己包容他,但最終,她告訴岳東,她不想做他的媽媽,然後逃離了他。

不妨說,對「壞媽媽」的執著是岳東的一個魔咒,這個魔咒解不開,他就會一直對女性充滿敵意。遇見一個「好媽媽」可以部分化解他這個魔咒,但他自己也必須學會做一個「好的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