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神秘的榮格 > 序言:心靈的神秘與神聖 >

序言:心靈的神秘與神聖

對於很多人來說,榮格依然顯得神秘,包括其分析心理學。

儘管在中文語境中,「神秘」似乎略帶「貶義」,尤其是將其置於當代「客觀」與「科學」的範疇。

然而,就中文「神秘」之本義而言,則屬於一種「神聖」。神者,《說文》釋為「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如《尚書·大禹謨》所言:「乃聖乃神。」也如王弼注《易經》之用「神」:「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為言,不可以形詰。」而漢字之「秘」,本也為「神」,《說文》釋秘為「神也,從示必聲」。

而在英文中,所謂「神秘」(mystery),則接近一種讚美。

心理學(Psychology)之本義,也即對靈魂或心靈的研究。因為其英文的詞根,便源於心靈女神「普緒克」(Psyche)。

儘管當今的心理學,從心理到意識,到行為,到認知,到大腦……看似逐漸遠離其本義,早已初心不再,但是,依然有真正的心理學家,比如榮格,依然守護其本來的意義,固守於「心靈」(Psyche)的奧秘與探索;其代表作之一便是《尋求靈魂的現代人》。

也即,靈魂或者心靈,看似神秘,對於我們當代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9年,榮格的私人日記《紅書》問世,美國《時代週刊》稱其為近百年心理學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我為《心理分析》期刊之《紅書專輯》撰寫序言,認為榮格《紅書》不僅是榮格的私人日記,也是榮格寫給我們的《新書》或《心書》(榮格將其《紅書》命名為《新書》)……於是,閱讀榮格,就是閱讀我們自己,也是我們與心靈的對話,我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心靈的傳奇。

楊韶剛教授所著《神秘的榮格》,深入解析了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理論,其集體潛意識、心理動力學、心理類型、人格發展,以及榮格與現實,分為六章闡釋榮格心理學的思想與意義,呈現其多年研究的成果與心得。

30多年前,楊韶剛教授已開始了對榮格的研究,其碩士論文便以榮格為主題。我們一起參與和推動了榮格分析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歷時18年,連續舉辦7屆的「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國際論壇」(1998-2015),每次都有楊韶剛教授的大會報告與發言。我們一起翻譯《榮格全集》(20卷標準版),而他則承擔了其中最重要也是難度最大的部分:《心理類型學》《心理學與煉金術》《自性現象學研究》以及《神秘的精合》等。

在諸多西方心理學的理論,包括臨床心理治療的方法中,幾乎唯有榮格與其分析心理學,始終以中國文化為重要基礎。榮格曾與衛禮賢合著《金花的秘密》(以中國道家《太乙金華密旨》為基礎的發揮),並為衛禮賢所譯《易經》撰寫序言,為《西藏度亡經》撰寫評論,為鈴木大拙《禪學導論》撰寫序言……儼然是中國文化的國際推手。當然,《易經》與道家哲學似乎也顯得神秘,但同樣是神聖的,是中國文化的根基所在。榮格從《易經》發展出其「共時性」(原則),從《太乙金華密旨》中發揮其「積極想像」(技術),從《西藏度亡經》闡發其「集體無意識」與「原型」,從中國文化來充實其「自性」與「自性化過程」。

對當代世人來說,無意識仍然是神秘的,夢是如此,心靈也如是;然而,若無此神秘,以及神秘中的神聖,我們也將失去心理學的本義,甚至失去生活與生命的本質與內涵。

本來,心靈充滿神秘,心靈具有神聖的意義。

申荷永

2016年8月於洗心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