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的善意終將改變這個世界 > 愛,從來不會太遲 >

愛,從來不會太遲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終於能夠放下過去的傷害、氣憤、失望和溝通的缺失,諒解彼此,我覺得這是一種祝福。

我始終震撼於行善的力量。尤其最近幾年,目睹雙親承受疾病的折磨,又相繼離世,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這種力量:1999年,我的父親,特德·阿里森因癌症、心臟病和糖尿病去世;2002年,我的母親,米娜·阿里森·薩皮爾因慢性肺病去世。

他們生病期間都住在以色列,和我、我的家庭關係親近。我發現自己經歷了兩個階段,先是坐在我父親的病床邊,幾年後,是坐在我母親的病床邊,等待醫生的報告和檢查結果,處理父母被緊急送往醫院的擔心、害怕的情緒,手忙腳亂地接每一個電話,眼睜睜看著自己愛的人承受痛苦。

不管是他們還是我,面對這些事情時,我們都壓力巨大,但我為能夠陪在他們身邊支持他們而心懷感恩。在我們共同的生活經歷中,我未能與父母建立親近的關係,我們之間也沒有很多溫情;我想這是因為他們與我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他們不是那種會輕易流露感情和對你表示關心的人。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和我與他們共同的生活中,他們的感情都被嚴嚴實實地遮掩了起來。儘管我們彼此間那麼不同,但我依然尊重他們、愛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也是愛我的。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終於能夠放下過去的傷害、氣憤、失望和溝通的缺失,諒解彼此,我覺得這是一種祝福。我慶幸在他們去世前,我有機會告訴他們我掏心窩的話。即便他們的生命已近尾聲,我仍可以傾聽他們,讓他們瞭解真實的我,並最終和他們建立了真摯、深厚的感情,我始終覺得這是一種祝福。

我父親特別叮囑在他去世後不要頌文;但在我母親的葬禮上,我決定朗讀一篇頌文。我講了她的優點和高貴的品質,也回顧了我們真實的生活經歷和其間的起起伏伏。我講了在多年的疏遠之後,我們是如何重拾了作為一家人的感覺——建立家人之間情感的紐帶,它讓人感到溫暖和愛。

我在葬禮上告訴大家我們的經歷,來說明治癒情感上的創傷永不會晚。去傾訴、去傾聽、去理解、去接納彼此、給予諒解,永不會晚。在這樣一個悲痛的時刻發表這個演說並非易事,但我覺得不得不把這些話說出來,我一定要在這一天和我們的朋友、家人分享我們走過的這段曲折歷程。

我很高興自己做到了!真誠地和大家分享的結果是,那天我出乎意料地收到了出席者的很多反饋。甚至在數周和數月之後,人們還會告訴我,他們被我們的故事感動,受到激勵,並勇敢去面對和解決存在於他們自己家庭中的那些積蓄已久的傷害。

就如我在一開始時說的,當你開始思善、言善和行善時,你自己就開始改變了。這樣做的同時,這種善意也會傳遞給你身邊的人。讓我們把這條原則再往上提一個級別:將善意傳遞給你的鄰居、同學、同事或任何一個你每天都會接觸的人,讓每一個與你見面的人都能感受到這種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