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 人生為什麼會輪迴? >

人生為什麼會輪迴?

追求優秀不是克服自卑的良藥,特別自控也不是情緒化的答案。

對地方A不滿意,我們想逃到理想的地方B。

這種願望,是我們的人生不斷輪迴的一個關鍵原因。

因為,理想化的B是從A中生出的,它們其實是一回事。

譬如,一個男子,對情緒化的媽媽不滿,於是生出理想——找一個特別有控制能力的理想女子。最終,他如願以償,找到了一個特別自控的女子。但他發現,他自己變得越來越情緒化,因為他只有通過這樣做,才能打破這個女子的防禦,進入她的世界。

其實,被他理想化的自控和情緒化是一回事。這個女子,原來有一個特別情緒化的爸爸,她討厭爸爸的情緒化,拒絕向爸爸認同,於是變成了一個極其自控的人。

然而,她太自控了,她壓抑了自己的情緒,因此令正常的交流變得很困難,只有一個特別情緒化的人才能突破她的層層防禦,與她建立親密關係。假若那個人本來不情緒化,為了愛她,為了和她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也只有變得情緒化才行。

再如,一個女子,對自卑的父親不滿,於是生出理想——找一個特別強有力的優秀男子。

她的夢想成真了,的確找到了一個特別強有力的極其優秀的男子,但她很快覺得自己陷入了地獄,因為這個男子非常挑剔,整天批評她,不管她多麼努力多麼辛苦,她都達不到他的要求。

這很容易理解。這個男子之所以極其優秀,是因為他的內心深處極其自卑,為了逃避這種自卑,他努力追求優秀。然而,優秀並不能化解他的自卑,恰恰相反,他甚至是越優秀越自卑。這種內心的交戰非常痛苦,於是,他自己以優秀自居,把優秀非常當回事,而將自卑投射到周圍人的身上。並且,關係越親密,他的投射越厲害。

所以,在和這個女子的關係中,這個男子越優秀,他的潛意識深處就越希望這個女子自卑。他越在乎這個女子,就越希望她自卑。

情緒化和過分自控是一個維度的內容,自卑和追求優秀也是一個維度的內容。自控是為了壓制情緒化,追求優秀是為了逃避自卑。然而,這是一回事。

分裂,是客體關係理論的重要概念。這個概念說,分裂是我們心理問題的根源。

羅傑斯說,最好的愛是無條件的愛,即不管你的外在條件如何,我一如既往地愛你,我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僅僅因為你是我的愛人,於是我這麼愛你,我的愛是沒有條件的。

一旦愛是有條件的,就製造了分裂。

例如,父母說你聽話我們就愛你。那麼,這種有條件的愛就製造了分裂。這個孩子會認為,聽話的時候,他是好的,不聽話的時候,他是壞的。於是,他會渴望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並把自己的獨立意志壓抑下去。

然而,如果父母對他的壓制太厲害,這個孩子很容易會走向叛逆。他拒絕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而去做一個非得和父母對著干的壞孩子。但遵從父母的意志,和非得和父母的意志對著幹,這仍然都是同一個維度的內容。

分裂總會製造這種結果:你要麼居於分裂的這一端,要麼居於分裂的那一端。

這種例子在戀愛上最容易看到。最有趣的例子如克林頓,他有過幾十個情人,一類是像他媽媽一樣的女強人,如希拉裡;一類是傻得不行的傻女孩,如萊溫斯基。他人生的幾十次風流韻事,看起來就是一個不斷輪迴的肥皂劇。

顯然,他對媽媽的愛有執著的地方,也有不滿的地方。於是,他要彌補,去找萊溫斯基這樣的傻女孩。然而,這是一回事。

和希拉裡這樣的女人在一起,他是個傻男孩;和萊溫斯基這樣的女人在一起,他是男強人。

這顯然是同一種關係。本來,他要尋找不同的感覺,但最後他會發現,這兩種看似不同的關係給他的感覺是一樣的。

越分裂,問題就越嚴重。所以,追求優秀並不是克服自卑的良藥,特別自控也不是情緒化的良藥。

我們還應看到,優秀和自卑其實是一種平衡,所以,越在乎優秀,就勢必要有一個越自卑的東西來平衡。

要麼,這種平衡在一個人身上體現,於是我們常看到,那些特別要強的人自卑得不得了。

要麼,這種平衡在一個關係中體現,於是一個優秀的女子會找一個自卑的男人,或一個優秀的男人找了一個條件遠遜於自己的女人。這就是所謂的「鮮花插在牛糞上」。

怎麼從這一命運的輪迴中得到解脫?

接受與寬容。

接受,即接受自己的命運,承認自己自卑,或承認自己的確有一對很自卑的父母,自己對他們有點瞧不起,甚至非常有意見。當承認了這一事實後,你就會對自己的自卑或對父母的自卑就不那麼在乎了。

這時,你內心的「內在的小孩」與「內在的父母」的衝突就減少了,或者說,分裂就減輕了,而開始出現了融合。

你對這一命運和這一事實的認識程度越高,接受程度越深,你就會變得越寬容,於是你對自卑不再那麼敏感,對優秀也不再那麼執著,這時你就不再被愛人的優秀迷惑,而能很快看到真實的他。

這一點並不容易做到,但起碼你要有一個意識:在乎自卑和在乎優秀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