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 自卑,只是因為缺乏愛 >

自卑,只是因為缺乏愛

一個人想與你建立什麼樣的關係模式,這反映了他的內心。

一個人能與你建立什麼樣的關係模式,也是由你所決定的。

經過上一節的分析,本章第一節和第二節,假如完整表達,可以換成以上兩句話。

說起來,人其實有些可憐,我們常以自己的主觀意識決定我們的行為,但實際上,我們在與別人交往時,多數時候不過是在重複小時候我們與父母等親人打交道的方式而已。並且,這種重複真的會一一對應,非常具體。

我曾談到性格是「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的關係模式」,其實這只是基本說法。完整的說法是,性格濃縮著我們童年的一切人際關係。儘管主要是我們與父母的關係模式,但也有我們與兄弟姐妹、我們與爺爺奶奶、我們與姥姥姥爺、我們與其他親人乃至我們與寵物的關係模式。

例如,你可能與男性老師的關係處不好,但卻與女性老師的關係不錯。那麼你想想,你是不是與父親的關係不好,而與母親的關係不錯?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說,你是將「內在父親」投射到了男老師身上,結果你與這位男老師的關係就重演了你與父親的關係模式。

例如,你可能與男性老師關係不好,但你與男同學的關係不錯。那麼,你是不是與父親的關係不好,而與兄弟的關係不錯?

例如,你可能與女同學關係不好,但與女老師的關係不錯。那麼,你是不是與姐妹存在著強烈的競爭關係,而你卻獨佔了媽媽的寵愛?

…………

一次,我作為評委在一個電視台參加一個選秀活動,一位做DJ的女選手唱了一首歌,很專業很好聽。選秀活動結束後,我正與她聊天,這時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跑過來,很崇拜地仰望這位美女說,姐姐,你長得真漂亮。

這位美女摸了摸小女孩的頭說,小妹妹,你也長得好可愛。但她接著用手指著小女孩的鼻子說,咦,你這兒怎麼有個雀斑啊?

小女孩聽了這句話明顯很受傷,跑了。

這位美女作為一個大女孩挑剔小女孩的長相,就構建了一個「我這個大女孩比你這個小女孩漂亮」的人際關係模式,那麼可以推斷,這個美女的內心有一個相應的內在關係模式,譬如很可能她家裡有一個妹妹或姐姐,而她與妹妹或姐姐存在著相貌競爭的關係。

並且,我還發現,這位美女和比自己年長的女性也不能很好相處,那麼也可以推斷,這位美女和自己媽媽的關係也不怎麼樣。

但是,我與她相處感覺很舒服,那麼可以推斷,她小時候與家裡男性的關係尚可。

按說,這個大女孩相貌漂亮,歌唱得很專業,她應該很自信才對,但如此失控地去挑剔崇拜她的小女孩的相貌,讓小女孩感覺自卑而跑掉,那麼我們可以推斷,這個女孩自己的內心很自卑。

什麼叫自卑呢?如果說自信是「內在的小孩對獲得內在的父母的愛充滿信心」,那麼自卑就是「內在的小孩對獲得內在的父母的愛沒有信心」。

自卑與自信,其實是由我們小時候獲得的愛的多少所決定的。如果從父母那裡獲得了足夠多的愛,那麼不管一個人的外在條件如何,他都會很自信。

相反,如果從父母那裡沒有獲得多少愛,甚至相反是被蔑視、被傷害甚至被虐待,那麼不管一個人的外在條件如何,他都會很自卑。

所以,不要被一個人的外在所迷惑。

作為男孩,假若你以後想追求一個條件優秀的女孩,你不要以為她條件如此優秀,所以她會很自信,所以她會很難追,你要先看看她的童年,瞭解一下她的家庭背景。

同樣的,作為女孩,如果你想追求一個條件卓越的男孩,你也不要以為他會很自信所以很難追,你也要去看看他的童年。

通常而言,童年得到的愛越多,一個人就越是難追。這樣的人會相信自己的感覺,憑感覺去找到適合自己的人。如果他覺得你是他想要的,那他可能很快接納你;如果不是,那麼可能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是沒有用的。

相對而言,童年得到的愛越少,一個人就越容易追。只要你對他很好,他就很容易感動,而暫時接納你。但是,他是一開始容易追到,而以後會很難相處,因為他會過於敏感。

如果你是一個很自卑的人,你可以回溯一下自己的童年,明白這是如何形成的。明白自卑是源自缺乏愛後,你才有可能真正突破自卑,而走向自我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