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可以選擇你想要的生活 > chapter 7 驅走疲勞,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 >

chapter 7 驅走疲勞,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

時刻提醒自己,對你的工作感興趣,你就能找到快樂。要不停地提醒你自己,對你的工作感興趣,就能使你不在憂慮,而最後可能會給你帶來陞遷或加薪。即使事情的結果沒有你想像的那樣美好,至少也可以把你的疲勞減低到最低程度,使你的精力更加充沛。

是什麼導致你疲勞

要衡量一天的工作任務是否保質保量地完成,不是看你有多疲倦,而是看你多不疲倦。

下面是一個令人吃驚而且非常重要的事實:單單用腦不會使你疲倦。這句話聽起來非常荒謬,然而科學實驗卻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是什麼使你疲勞呢?心理治療師認為,我們感到疲勞,多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引起的,英國最有名的心理分析學家海德費在他的《權力心理學》裡說:「我們感到的大部分疲勞,都是心理影響的結果。實際上,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是很少的。」

一位美國著名的心理分析學家布列爾博士說得更詳細,他說:「一個坐著的工作者,如果健康狀況良好的活。他的疲勞百分之百是受心理因素,也就是情感因素的影響。」

哪些因素會導致疲勞呢?當然是煩悶、懊悔、一種不受賞識的感覺,以及忙亂、焦急、憂慮等。這些感情因素使人容易感冒,使工作成績下降。我們之所以感到疲勞,是因為我們的情緒使身體緊張。

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指出:「憂慮、緊張和情緒不安,是導致疲勞的三大原因。」

為什麼在從事腦力勞動的時候,也會產生這些不必要的緊張呢?柯西林說:「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越困難的工作就越得用力做,否則就不能做好。」所以我們一集中精力就皺起了眉頭,聳著肩膀,讓所有的肌肉都「用力」,實際上這對我們的思考根本沒有絲毫幫助。

碰到這種精神上的疲勞,應該放鬆、放鬆、再放鬆。

這很容易嗎?不,你要花很大力氣才能把一輩子的習慣改過來。可是花這種力氣是值得的。威廉·詹姆斯在那篇名為《論放鬆情緒》的文章裡說:「美國人過度緊張、坐立不安、表情痛苦,這是一種壞習慣,地地道道的壞習慣。」緊張是一種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而壞習慣應該消除,好習慣應該保持。

怎樣才能放鬆呢?是先從思想上還是先從神經上開始?都不是,應該先從肌肉開始,首先你要放鬆眼部肌肉,然後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放鬆你的臉部、頸部和整個身體。

但是,你全身最重要的器官,還是你的眼睛。芝加哥大學的艾德蒙·傑可布森博士說,如果你能完全放鬆你的眼部肌肉,你就可以忘記你所有的煩惱了。在消除神經緊張方面,眼睛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們消耗了全身能量的1/4。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眼力好的人,卻感到「眼部緊張」,因為他們自己使眼部緊張。

擅長寫作長篇小說的女作家薇姬·貝姆曾說,她小時候遇見過一位老人,教給她一生中所學過的最重要的一課。那時候,她摔了一跤,碰破了膝蓋,扭傷了手腕,有個曾在馬戲團當小丑的老人把她扶起來。在幫她把身上灰塵撣乾淨的時候,那個老人對她說:「你之所以會碰傷,是因為你不知道怎樣放鬆自己。你應該假裝自己軟得像一雙襪子,像一雙穿舊了的襪子。來,我來教你怎麼做。」

那個老頭就教薇姬·貝姆和其他的孩子怎麼樣跑,怎麼樣跳,怎麼樣翻跟頭,還一直教他們說:「要把你自己想像成一雙舊襪子,那你就能放鬆了。」

任何時候能夠放鬆,任何地方也能夠放鬆,只是不要花費力氣去讓自己放鬆。所謂放鬆,就是消除所有的緊張和力氣,只想到舒適和放鬆。開始的時候,先想如何放鬆你的眼部肌肉和臉部肌肉,不停地說著:「放鬆、放鬆、放鬆,再放鬆!」要從臉部肌肉到身體中心,都能感到自己的體力。要使你自己像孩子一樣,完全沒有緊張的感覺。

這就是著名的女高音嘉莉·古淇所用的辦法。海倫·吉卜生告訴我,他常常看見嘉莉·古淇在表演之前坐在一張椅子上,放鬆全身的肌肉,而且下顎松得像脫臼一樣。這種做法非常不錯——可以使她在登台表演的時候,不至於感到太緊張,也可以防止疲勞。

下面是幫你學會怎樣放鬆的五項建議:

1.請看關於這方面的一本好書——大衛·哈羅·芬克博士所寫的《消除神經緊張》。我還建議你看一看《為什麼會疲倦?》,這本書的作者是丹尼爾·柯西林。

2.隨時放鬆你自己,使你的身體軟得像一雙舊襪子。我在工作的時候,常常在桌子上放上一雙紅褐色的舊襪子,提醒我應該放鬆到什麼程度。如果你找不到一雙舊襪子的話,一隻貓也可以。你是否曾經抱過在太陽底下睡覺的貓呢?當你抱起它時,它的頭就像打濕了的報紙一樣塌下去了,印度的瑜伽術也教你,如果你想要放鬆,應該多去瞧瞧貓。我從來沒有看過疲倦的貓,也沒有看到過患精神分裂症、風濕病,或擔憂得染上胃潰瘍的貓。要是你能學貓那樣放鬆自己,大概就能避免這些問題了。

3.工作時採取舒服的姿勢。要記住,身體的緊張會使肩膀疼痛和精神疲勞。

4.每天自我檢查五次,問問自己:「我有沒有使自己的工作變得比實際上的更繁重?我有沒有使用一些和我的工作毫無關係的肌肉?」這些都有助於你養成放鬆的好習慣。就像大衛·哈羅·芬克博士所說的,「那些對心理學最瞭解的人都知道,疲倦有三分之二是習慣性的」。

5.每天晚上再檢查一次,問問你自己:「我到底有多疲倦?如果我感覺疲倦,這不是我過分勞心的緣故,而是因為我做事的方法不對。」「我算算自己的成績,」丹尼爾·柯西林說,「不是看我在一天工作結束後有多疲倦,而是看我多不疲倦。」他說:「如果哪一天過完後我感到特別疲倦,或者是我感覺自己的精神特別貧乏的時候,我會毫無疑問地知道,這一天在工作的質和量上都做得不夠。如果每個企業家能學會這一點,因為神經緊張引起疾病致死的比例,就會馬上降低了。而且,我們的精神療養院裡,也不會再有那些因為疲勞和憂慮導致精神崩潰的人了。」

如何多清醒一個小時

休息並不是浪費生命,它能讓你在清醒的時候,做更多有效率的事。

任何一位還在學校唸書的醫科學生,都會告訴你,疲勞會降低身體對一般疾病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療家,也會告訴你,疲勞同樣會降低你對憂慮和恐懼感覺的抵抗力。所以,防止疲勞也就可以防止憂慮。

芝加哥大學實驗心理學實驗室的主任——雅各布森醫生寫過兩本關於如何放鬆緊張情緒的書——《消除緊張》和《你必須放鬆緊張情緒》。他花很長一段時間用來主持研究放鬆緊張情緒方法在醫學上的應用。他認為任何一種精神和情緒上的緊張狀態,「在完全放鬆之後就不可能再存在了」。也就是說,如果你能讓自己緊張的情緒得到很好的放鬆,就不會再憂慮了。

為什麼這一點這麼重要呢?因為疲勞增加的速度快得出奇。美國陸軍曾經進行過幾次實驗,證明即使是年輕人——經過多年軍事訓練而很堅強的年輕人,如果不帶背包,每行軍一小時,坐下來好好休息10分鐘,他們行軍的速度就加快許多,也能比其他軍隊更持久。

也許你的心臟跟軍人一樣強健,每天壓出來流過你全身的血液,足夠裝滿一節火車上裝油的車廂;你的心臟能完成這麼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工作量,可以持續50年、70年,甚至可能90年。這樣一來,心臟怎麼能承受得了呢?哈佛醫院的沃爾特·加農博士解釋說:「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人的心臟不停地跳動著。事實上,在每一次收縮之後,它有一段時間是完全靜止的。當心臟按正常速度每分鐘跳動70次的時候,一天24小時的實際工作時間只有9小時,也就是說,心臟每天的休息時間有15個小時。」

約翰·洛克菲勒有過兩次驚人的記錄:他賺到了當時全世界為數最多的財富,也健健康康地活到98歲。他如何做到這兩點呢?他家裡的人都很長壽,這當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辦公室裡睡半個小時午覺。他會躺在辦公室的大沙發上——而在睡午覺的時候,即使是美國總統打來的電話他也不接。

丹尼爾博士在《為什麼會疲倦?》裡說:「休息並不是絕對什麼事情不做,人的休息其實是對身體上某些損失的修補。」

別小看短短的一點休息時間,就能產生很好的修補效果,即使只打5分鐘的瞌睡,也有助於你防止疲勞。

愛迪生之所以有無窮的精力和耐力,他自己認為都來自於他能隨時想睡就睡的習慣。

當亨利·福特的八十大壽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去訪問過他。我實在猜不透他為什麼看起來那麼有精神,那麼健康。我問他秘訣是什麼。他說:「能坐下來的時候我絕不站著,能躺下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讓自己站著。」

我曾經把這一類的方法介紹給好萊塢的導演試一試,他後來告訴我說,這種方法真的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這位導演就是傑克·切爾托克,好萊塢最著名的導演之一。幾年前他來看我的時候,他是MGM公司短片部經理,他說他常常感到勞累和精疲力竭。他試過很多種方法,喝礦泉水、吃維生素和別的補藥,但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建議他每天去「度假」。怎麼做呢?就是當他在辦公室裡和下屬開會的時候,躺下來使自己得到放鬆。

兩年時間過去了,我再見到他的時候,他說:「奇跡出現了,這是我醫生說的。以前每次和下屬談短片問題的時候,我總是坐在椅子裡,身體和心理都處在緊張狀態。現在每次開會的時候,我躺在辦公室的長沙發上。我現在覺得比我20年來都好過多了,每天能多工作兩個小時,卻沒怎麼感覺疲勞。」

所以,保持精力充沛、防止疲勞就得經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勞以前就休息。

當弗雷德裡克·泰勒還在貝德漢姆鋼鐵公司做管理工程師時,就用事實證明了這種方法的正確性。他曾觀察過,每個工人每天可以往貨車上裝大約12.5噸生鐵,而通常他們中午時候就已經精疲力竭了。他把所有使工人產生疲勞的因素歸納了一下,作了一次科學性研究,認為這些工人不應該每天只裝運12.5噸生鐵,而應該裝運47噸。照他的計算,他們應該可以做到目前成績的4倍,而且不會疲勞,只是必須想辦法證明一下。

泰勒選了施密特先生做「試驗」,讓他按照秒錶的規定時間來工作。有一個人站在一邊拿著一隻秒錶來指揮施密特:「現在拿起一塊生鐵,走……現在坐下來休息……現在走……現在休息。」

結果如何呢?其他人每天最多只能裝運12.5噸的生鐵,而施密特每天卻能裝運到47.5噸生鐵。而當弗雷德裡克·泰勒在貝德漢姆鋼鐵公司工作的那三年裡,施密特的工作量從來沒有減少過,他之所以能夠做到,是因為他在疲勞之前就有時間休息:每個小時他大約工作26分鐘,而休息34分鐘。他休息的時間要比他工作的時間多——但他的工作成績差不多是其他工人的4倍。

如果你做打字工作,你就不能像愛迪生或是山姆·戈爾德溫那樣,每天在辦公室裡睡午覺;而如果你作為一名會計,你也不可能躺在長沙發上跟你的老闆討論賬目問題。可是如果你住在一個小城市裡,每天中午回去吃午飯的話,飯後就可以好好地休息10分鐘。這是馬歇爾將軍常做的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覺得指揮美軍部隊非常忙碌,所以中午必須休息。如果你已經過了50歲,還感覺自己忙得連這一點時間都沒有的話,那麼趕快趁早購買人壽保險吧。

如果你根本不可能睡午覺,至少要在吃晚飯之前躺下休息一個小時,這比喝一杯飯前酒要便宜多了。而且算起總賬來,比喝一杯酒還要有效5467倍。如果你能在下午5點、6點或者7點鐘左右睡一個小時,你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每天使自己多清醒一個小時。為什麼呢?因為晚飯前睡的那一個小時,加上夜裡所睡的6個小時,共是7個小時,這對你的好處遠比連續睡8個小時要多得多。

如果你從事體力勞動,休息時間多一些的話,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我們再來重複一遍:常常休息,照你自己心臟工作的辦法去做——在你感到疲勞之前先休息,這樣你每天精力充沛的時間,最起碼可以多一個小時。

時刻提醒自己,對工作感興趣

煩悶,是產生疲勞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幾年前,《心理學學報》上有一篇約瑟夫·巴馬克博士的報告,談到他的一些實驗,證明了煩悶會產生疲勞。巴馬克博士讓一大群學生做了一連串的實驗,他知道那些學生對這些實驗都沒有什麼興趣。其結果呢?所有的學生都覺得很疲倦:打瞌睡、頭痛、眼睛疲勞、容易發脾氣,甚至還有幾個人覺得胃很不舒服。所有這些是否都是「想像出來的」呢?不是的,這些學生做過新陳代謝的實驗,經過實驗,得出了這樣一個結果:一個人感覺煩悶的時候,他的血壓和氧化作用,實際上真的會降低。而一旦這個人覺得他的工作有趣的時候,就會使整個新陳代謝立刻加強。

如果我們手頭做著一些很有趣、很令人興奮的事,很少會感到疲倦。比方說,我最近在加拿大落基山脈的路易斯湖畔度假,我釣了好幾天的鮭魚。我跨過很多橫倒在地上的樹枝,要穿過長得比人還高的樹叢,要爬過很多倒下來的老樹——可是如此辛苦了8個小時之後,我卻一點也沒有疲倦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我非常興奮,興致很高,而且覺得自己很有成績——我抓到了6條很大的鮭魚。可是如果我覺得釣魚是一件很煩悶的事情,那麼你想我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我一定會因為在海拔7000英尺的高山上這麼來來回回地勞碌奔波而感到筋疲力盡的。即使像登山這類消耗體力的運動,恐怕也沒有煩悶的力量大,因為煩悶更容易讓你感到疲憊。

舉一個例子來說,就說住在我家附近的那位愛麗絲小姐吧。一天晚上,愛麗絲回到家裡後覺得筋疲力盡,一副疲倦不堪的樣子。她確實非常疲勞,頭痛,背也痛,不想吃飯只想上床睡覺。她的母親再三懇求她吃飯,她才坐下來吃了點飯。這時電話鈴響了,是她男朋友打來的,請她出去跳舞,她的眼睛馬上亮了起來,精神也來了。她衝上樓,穿上那件天藍色的時裝,一直玩到凌晨3點多鐘才回來,最後等她回到家裡的時候,卻一點也不疲倦,不僅這樣,她還興奮得睡不著覺呢!

在沒出去玩之前,愛麗絲的外表和動作,看起來都筋疲力盡的時候,她是否真的那麼疲勞呢?沒錯,她之所以覺得疲勞,是因為她覺得工作使她很煩,甚至感覺自己的生活都很煩。世界上不知道有幾十萬、幾百萬像愛麗絲這樣的人,說不定你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一個人受到了忙亂心理因素的影響,通常比肉體勞累更容易覺得疲勞,這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了。

S.H.金曼先生是明尼那不勒斯農工儲蓄銀行的總裁。他告訴過我一件事,正好可以充分地說明這個道理:1943年7月,加拿大政府要求加拿大阿爾卑斯登山俱樂部協助威爾斯軍團登山訓練,金曼先生就是被選來訓練這些士兵的教練之一。他告訴我,他和其他教練年齡從42~59歲不等,帶著那些年輕士兵,長途跋涉過很多的冰河和雪地,再使用繩索和一些很小的登山工具爬上40英尺高的懸崖。他們在加拿大落基山的小月河山谷裡爬上了許多高峰,15個小時的登山活動過後,那些身體強健的年輕人早已經筋疲力盡了。

他們有疲勞的感覺,是否因為他們軍事訓練時,肌肉沒有訓練得很結實呢?當然不是,任何一個接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人對這種荒謬的問題都一定會嗤之以鼻。他們之所以會有筋疲力盡的感覺,是因為他們覺得登山很煩。他們中很多人疲倦得不等到吃晚飯就睡著了。可是那些教練們,那些年齡比年輕士兵們大兩三倍的人,他們是否有疲倦的感覺呢?有,可是他們不會筋疲力盡。那些教練們吃過晚飯後,還坐在那裡聊了幾個鐘頭,談他們這一天的事情。他們之所以不會疲倦到筋疲力盡的地步,就是因為他們對這些事情非常感興趣。

愛德華·桑代克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他在主持一些有關疲勞的實驗時,用那些年輕人經常保持感興趣的方法,使他們的清醒時間差不多達到了一個星期之久。在經過很多次調查研究之後,桑代克博士表示:「煩悶是使工作效率減低的唯一真正原因。」

如果你從事腦力工作,使你疲勞的原因很少是由於你的工作過量,而是由於你的工作量不足。

下面的例子是一位有關打字小姐的故事。她發現,假裝對工作感興趣,會使人收穫很多——她過去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可是現在不會了。她叫維莉·戈爾登,她在信上是這樣對我說整件事情的:

我所在的辦公室一共有四位打字小姐,每個人都要負責替幾個人打信件,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因為大量的工作而忙得暈頭轉向。有一天,一個部門副經理堅持要我把一封長信重打一遍,這使我大為惱火。我告訴他,這封信只要改一改就可以了,沒有重打一遍的必要,而他對我說,如果我不重打的話,他就會去找願意重打的人來做。當時我簡直氣得快瘋了,可是當我開始重新打這封信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很多人都會跳起來抓住這個機會,來做我目前正在做的這件事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人家付我薪水也正是要我做這份工作,我開始感覺比以前好多了。於是,我下定決心,即使我不喜歡這份工作也要假裝喜歡做。接著我有了這個重大的發現:如果假裝很喜歡自己的工作的話,我就真的能做到某種程度的喜歡,我也發現當我做我喜歡做的工作時,我的工作效率就會提高很多。所以我現在很少加班了。這種新的工作態度,使大家都認為我是一個很好的職員。後來有一位單位主管需要一位私人秘書,他就找到了我——他說我很願意做一些額外工作而不抱怨,將會是一個再好不過的秘書。這件事情證明了心理狀態轉變所能產生的力量。對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發現,它為我創造了奇跡。

戈爾登小姐正是運用這種「假裝」哲學,它告訴我們要「假裝」自己很快樂:如果你「假裝」對工作有興趣,一點點假裝便會使你的興趣成真,可以使你很少緊張、憂慮和疲勞。

有一次,我不斷地被別人打擾,一位讀者給我來信我也沒回,跟人家約好的事情也沒有做,這裡那裡都是問題,那一天所有的事情都不對勁,一件事情也沒做成,可是回到家裡的時候卻已經筋疲力盡,而且頭痛得非常厲害。

到了第二天,辦公室裡的一切事情都進行得非常順利。我完成的工作是頭一天的40倍,可是,當我回到家裡的時候,卻神采奕奕,你一定有過類似的經歷。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呢?那就是,我們的疲勞通常不是由於工作本身,而是由於憂慮、緊張和不快。

那麼,你該怎麼辦呢?在這件事情上,你該怎麼做呢?下面是一位打字小姐的故事——這位打字小姐在俄克拉荷馬州托沙城的一家石油公司工作。她每個月有幾天都得做一件你能想像到的最沒意思的工作:填寫一份已經印好的有關石油銷售的報表,把各種統計數據填在上面。這件工作非常沒有意思。她為了提高工作熱情,就想出了個辦法把它變成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工作。

她是怎樣做的呢?她每天跟她自己競賽。她點出每天早上所填的報表數量,然後盡量在下午去打破前一天的紀錄。結果怎樣呢?她比其他打字小姐要快很多,一下子就把很多沒意思的報表填完了。這樣做對她有什麼好處呢?沒有;得到陞遷了嗎?沒有;得到感激了嗎?沒有;加薪水了嗎?也沒有。可是她沒有使自己煩悶,也沒有使自己感覺疲勞,使她能保持很高的興致,因為她盡最大的努力把一件沒有意思的工作變得有意思,她就能節省下更多的體力和精力,即使在她休息的時間,她也能得到同樣的快樂。

我可以保證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因為我娶了那個女孩子。

每個小時都跟你自己說一遍,你就可以指引自己去想很多勇敢而快樂的思想,也可以由此得到力量和平靜。跟自己多談值得感謝的事情,你就可以在腦子裡充滿向上的思想。只要你的想法正確,就能使任何工作不那麼討厭。

哈倫·霍華德作過這樣一個決定,結果使他的生活完全改變。他把一個很沒意思的工作變得很有意思。他的工作確實很無聊——在高中的福利社洗盤子、擦櫃檯、賣冰激凌,而其他男孩則在玩球或與女孩子約會。哈倫·霍華德很不喜歡這份工作,但他卻不得不做。於是他決定利用這個機會研究冰激凌是怎麼做成的,裡面有些什麼成分,為什麼有些冰激凌比較好吃。他研究冰激凌的化學成分,結果他成為那所高中的化學課程奇才。他對食品化學非常感興趣,於是進了馬薩諸塞州立大學,專門研究食物與營養。後來紐約可可交易所提供了一筆獎金,舉行可可和巧克力應用徵文比賽,這是一次由所有大學生參加的公開徵文比賽,頭等獎竟是哈倫·霍華德。

後來,哈倫·霍華德發現與之相關的工作不太好找,於是他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開了一間私人實驗室。不久之後,當局通過一條新法案:牛奶裡面所含的細菌數目必須加以統計。於是哈倫·霍華德就開始為安荷斯城14家牛奶公司統計細菌——為了完成這項工作,他需要請兩位助手。

25年過去了,他怎樣了呢?那幾位從事食物化學實驗工作的先生們都已經退休了,哈倫·霍華德也成為他那一行的領袖人物。而當年從他手裡買過冰激凌的一些同學,卻不乏窮困潦倒、失業在家者,有的還責怪政府,說他們一直沒有好機會工作。

如果哈倫·霍華德當初沒有盡力把一件很沒有意思的工作變得有意思的話,恐怕也沒有成功的機會。

每個老闆都希望自己的員工對工作感興趣,因為那樣他才能賺更多的錢,可是我們且不管老闆要什麼,你要想想,對自己的工作有興趣的話,能夠對你有什麼好處?經常這樣提醒自己,這樣做可以使你從生活中得到加倍的快樂,因為你每天清醒的時間,有一半以上要花在工作上。如果你在工作上得不到快樂,在別的地方就更難找到快樂了。

時刻提醒自己,對你的工作感興趣,你就能找到快樂。要不停地提醒自己,對你的工作感興趣,就能使你不再憂慮,而最後可能會給你帶來陞遷或加薪。即使事情的結果沒有你想像的那樣美好,至少也可以把你的疲勞減低到最低程度,使自己的精力更加充沛。

請放鬆你緊繃的肌肉

什麼心理因素會使坐著不動的工作者受到影響,使他們疲勞呢?是快樂?是滿足嗎?都不是,當然不是這樣!而是煩悶、懊恨,一種不受欣賞的感覺,一種無用的感覺,過於匆忙、焦急、憂慮——這些都是使那些坐著工作的人筋疲力盡的心理因素。這些因素會使人容易患上感冒,降低工作效率,而且會讓你在停止工作時帶著神經性的頭痛。

只用大腦不會使你疲倦。這個事實是否讓你很吃驚,但它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

剛聽起來,這句話似乎非常荒謬,可是幾年前,科學家曾試圖研究,人類的腦子能夠連續工作多久「工作效率降低」不會產生,這是科學上對疲勞的明確定義。令科學家非常吃驚的是,他們發現流過思考的大腦細胞的血液,毫無疲勞的跡象;但如果你從一個正在工作的工人的血管裡抽出血液,你就會從他的血液裡發現充滿了「疲勞毒素」和各種廢物。但是如果你從愛因斯坦的腦部抽出一點血來,即使是在一天的終了,也不會發現任何「疲勞毒素」。

如果單單討論大腦,那麼它「在8個,甚至12個小時之後,工作能量還像開始時一樣迅速和有效率」,大腦是不會疲憊的。

那麼,讓你產生疲倦的原因是什麼呢?心理專家大都認為,我們感到的疲勞,多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所引起的。英國最著名的心理分析家哈德菲爾德在他那本《權力心理學》裡說:「我們感到的疲勞絕大部分是由於心理的影響。事實上,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很少。」美國著名的心理分析家布裡爾博士說得更詳細,他說:「一個坐著工作的人,如果健康狀況良好的話,他的疲勞100%是受心理因素,也就是情感因素的影響。」

請你把所有正在做的事情停下來,現在就停下來,自己檢討一下:你讀這幾行字的時候,有沒有皺著眉頭?你是否覺得兩眼之間有一種壓力?你是否很輕鬆地坐在你的椅子裡?還是聳起肩膀?你臉上的肌肉是緊張還是放鬆呢?除非你的全身放鬆得像一個舊的破布娃娃一樣軟,否則你這一剎那就是在製造神經和肌肉的緊張,你是在為自己製造疲勞。

在勞心的時候,為什麼我們也會產生這些不必要的緊張呢?丹尼爾·柯西林教授說:「我發現主要原因……是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越是困難的工作,越需要『用力』,否則成績就不夠好。」

所以,只要我們精神一集中,就皺起了眉頭,聳起了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來「用力」。事實上,這對我們的思考沒有任何幫助。

如果你有這種精神上的疲勞,應該怎麼辦呢?放鬆!放鬆!再放鬆!要學會在工作時放鬆一點。這很容易嗎?那才不,你恐怕得把你做了一輩子的習慣都改過來。但是花這種力氣並不是白費的,因為這樣可以使你的生活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威廉·詹姆斯在他那篇題名「論放鬆情緒」的文章裡說:「過度緊張、坐立不安、著急以及緊張痛苦的表情——這是一種壞習慣,不折不扣的壞習慣。」放鬆是一種習慣,緊張也是一種習慣,而壞習慣應該消除,即使沒有好習慣,也要慢慢地養成。

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

讓我們暈頭轉向的並不是工作的大勞動量,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工作、該先做什麼。

第一種良好的工作習慣:拿走你桌上所有的紙張,只留下和你手頭事務有關的。

這樣你會發現你的工作更容易處理,也更有頭緒可尋。

一家新奧爾良報紙的某位發行人曾告訴我,他的秘書幫他清理了一下桌子,結果發現了一台兩年來一直找不著的打字機。

如果桌子上堆滿了信件、報告、備忘錄之類的東西,就足以使人產生混亂、緊張和焦慮的感覺。更糟的是,它會讓你覺得自己已有100萬件事要做,可根本沒時間做,根本做不完。這種情緒會使你憂慮得患高血壓、心臟病和胃潰瘍。

芝加哥與西北鐵路公司的董事長羅西·威廉斯說:「一個書桌上堆滿了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留下手邊待處理的一些,就會發現他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實在。我把這種清理叫作料理家務,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如果你到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去,就會看到天花板上漆著11個字,這是名詩人波普寫的:

「秩序是天國的第一條法則。」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約翰·斯托克教授,在美國醫藥學會全國大會上宣讀過一篇論文,題目叫作「生理疾病引起的心理併發症」。在這篇文章中,他在一項「病人心理狀況研究」的題目下列出四種情況:

第一種是:一種必要或不得不的感覺,好像必須做的事情永遠也做不完。

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威廉·山德爾博士,曾用簡單的方法治癒了一位病人。

這位患者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當他初次到山德爾的診所去的時候,非常緊張、不安,面臨精神崩潰的危險。在就診之前,他的辦公室有三張大寫字檯,他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工作中,可事情似乎永遠幹不完。當他與山德爾談過以後,回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出一大車的報表和舊文件,只留一張寫字檯,事情一到就馬上辦完。於是,再沒有堆積如山的公事威脅他,他的工作漸漸有了起色,而且身體也恢復了健康。

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查爾斯·伊文斯·休斯說:「人不會死於工作過度,卻會死於浪費和憂慮。」

第二種良好的工作習慣: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工作順序。

創辦遍及全美的市務公司的亨瑞·杜哈提說,不論他出多少錢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個具有兩種能力的人。

這兩種能力是:能思想,能按事情的重要次序來做事。

查爾斯·盧克曼,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在12年內變成了培素登公司的董事長,每年10萬美元的薪金,另外還有100萬美元的進項。他說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具有亨瑞·杜哈提所說的幾乎不可能同時具備的那兩種能力。盧克曼說:「就記憶所及,我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因為那時我的頭腦要比其他時間更清醒。這樣我可以比較周到地計劃一天的工作,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做事的先後次序。」

富蘭克林·白吉爾是美國最成功的保險推銷員之一,他不會等到早晨五點才計劃當天的工作,他在頭一天晚上就已經計劃好了。他替自己訂下一個目標——一天裡賣掉多少保險的目標。如果沒有完成,差額就加到第二天,依此類推。

如果蕭伯納沒有堅持重要的事情就先做這一原則,那他一輩子就只能做銀行出納而不會成為戲劇家了。他擬定了計劃,每天必須寫作至少5頁,他這樣工作了9年。

就連漂流到荒島上的魯濱遜都有一個按小時制定的計劃表。

當然,一個人不可能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計劃,但按計劃做事,絕對要比隨心所欲去做好得多。

第三種良好的工作習慣:當你碰到問題時,如果必須做決定,就當場解決,不要拖延。

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已故的H.P.霍華告訴我,當他在美國鋼鐵公司擔任董事的時候,開起董事會總要花很長的時間,會議要討論很多問題,但有結果的卻很少。最後,董事會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帶著一大包文件回家看。

後來,霍華先生說服了董事會,每次開會只討論一個問題,然後做出結論,不耽擱、不拖延。這樣所得的決議也許需要研究更多的資料。但是,在討論下一個問題前,這個問題一定能形成決議。霍華先生告訴我,改革的結果非常驚人,也非常有效,所有的陳年舊賬都了結了。日曆上乾乾淨淨的,董事們也不必帶著大包文件回家,大家也不再為沒有解決的問題而憂慮。

這是個很好的辦法,不僅適用於美國鋼鐵公司的董事會,也適用於你和我。

第四種良好的工作習慣:學會如何組織、分層負責和監督。

很多商人都在自掘墳墓,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把責任分攤給其他人,而堅持事必躬親。其結果是,很多枝節小事使他手忙腳亂,他總覺得匆忙、焦慮和緊張。

一個經管大事業的人,如果沒有學會怎樣組織、分層和監督,那他很可能在五十多歲、六十出頭的時候死於心臟病。

我過去覺得分層負責非常困難,而負責人如不理想也會產生災難,但一個做上級主管的人如果想避免憂慮、緊張和疲勞,那他必須這樣做。

克服失眠的5個技巧

如果你經常沒有辦法安然入睡,那是因為你「說」得讓自己得了失眠症。

如果你睡眠不好的話,那你一定很憂慮吧?然而你也許不知道,國際知名的大律師撒姆爾·安特梅爾一輩子沒有好好睡過一天。

他上大學時,最難受的有兩件事:氣喘病和失眠症。這兩種病都很嚴重,幾乎沒辦法治好。於是他決定退而求其次,失眠時不在床上翻來覆去,而是起床讀書。

結果,他在班上每門功課成績都名列前茅,成了紐約市立大學的奇才。

他當了律師以後,失眠症仍困擾著他,但他一點也不憂慮。他說:「大自然會照顧我。」

事實真的如此,他雖然每天睡眠很少,健康狀況卻一直良好,他的工作成績超過了同事,因為別人睡覺的時候,他還是清醒的。

他在21歲的時候,年薪已高達7.5萬美元。1931年,他在一樁訴訟案中得到的酬金是歷史上律師收入的最高紀錄:100萬美元。

但失眠症仍沒辦法擺脫。他晚上有一半時間用於閱讀,清晨五點就起床。當大多數人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他一天的工作差不多已經做完一半了。

他一直活到81歲,一輩子卻難得有一天睡得很熟。但他沒有為失眠而焦慮煩躁,否則他這一輩子早就毀了。

我們的一生有1/3的時間花在睡眠上,可是沒人知道睡眠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只知道睡覺是一種習慣,是一種休息狀態。但我們不清楚每個人需要幾個小時的睡眠,更不清楚我們是不是非要睡覺不可。

也許難以令人置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名叫保羅·柯恩的匈牙利士兵,腦前葉被子彈打穿。傷癒後,他再也無法睡眠,而且從不覺得睏倦。

所有的醫生都說他活不長了,但他卻證明醫生的話是沒有道理的,他找到一份工作,健康生活了許多年。

有時他會躺下閉目養神,卻從來不能進入夢鄉。

他的病例是醫學史上的一個謎,也推翻了我們對睡眠的許多傳統看法。

睡眠時間可能因人而異。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亞每晚只睡5個小時,而柯立芝總統每天卻要睡11個小時。

為失眠而憂慮所產生的損害遠遠超過失眠本身。我的一個學生伊拉·桑德勒,就幾乎因為嚴重的失眠症而自殺。

下面是他的故事:

最初我睡眠很好,鬧鐘都吵不醒,結果每天早上上班都遲到。老闆警告我:如果再睡過頭,就小心丟了差事。

我的一個朋友向我建議,在睡覺時把注意力集中到鬧鐘上,結果那該死的滴答滴答的聲音纏著我不放,讓我整夜睡不著,翻來覆去,焦躁不安。

到了早晨,我幾乎不能動了。就這樣我一直受了兩個月的折磨,我想我一定會精神失常了。有時我會走來走去轉上幾個鐘頭,甚至想從窗口跳出去一死了之。

最後我找了一位醫生。他說:「伊拉,我沒有辦法幫你的忙。如果每天晚上上床之後不能入睡,就對自己說:『我才不在乎睡得著睡不著,就算醒著躺一夜,那也能得到休息。』」

我照他的話去做,不到兩個星期就能安然入睡了。不到一個月,我的睡眠就恢復到了8小時,精神上也沒有痛苦了。

使伊拉·桑德勒受到折磨的不是失眠症,而是失眠引起的焦慮。

芝加哥大學教授山尼爾·克里特曼博士,是睡眠問題的專家。他說那些為失眠憂慮的人通常獲得的睡眠比自己想像的要多得多。那些對天發誓說「昨晚眼睛都沒閉一下」的人,實際上可能睡了幾個鐘頭。

舉例來說,19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斯賓賽到老年仍是獨身。他住在寄宿宿舍,整天都在談論自己的失眠問題,弄得別人煩得要命,他甚至在耳朵裡帶上耳塞來抵禦外面的吵鬧,有時甚至靠吃鴉片來催眠。

一天晚上,他和牛津大學教授塞斯同住旅館的一個房間,次日早晨斯賓塞說他整夜沒睡著,其實塞斯才一宿沒合眼,因為斯賓賽的鼾聲吵了他一夜。

要想安穩地睡一覺的第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有安全感。大衛·哈羅·芬克博士在他的《消除神經緊張》一書中,提出和自己身體交談的方法。

他認為,語言是一切催眠法的主要關鍵。如果你要從失眠狀態中解脫出來——你就對身上的肌肉說:「放鬆,一切放鬆。」眾所周知,肌肉緊張時,你的思想和神經就不可能放鬆。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入睡的話,就必須從放鬆肌肉開始。然後,為了同樣的理由,把幾個小枕頭墊在手臂底下,使自己的下顎、眼睛、手臂和雙腿放鬆,我們就會在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之前入睡了。

另外一種治療失眠的有效方法,就是使你自己疲倦。你可以去種花、游泳、打網球、打高爾夫球、滑雪……這是名作家德萊塞的做法。他當年還是一個為生活掙扎的年輕作家時,也曾經為失眠憂慮過。於是,他到紐約中央鐵路去找了一份鐵路工人的工作。

在做了一天打釘和鏟石子的工作之後,就疲倦得甚至於沒有辦法坐在那裡把晚飯吃完。

假如我們十分疲倦的話,即使我們是在走路,大自然也會強迫我們入睡。

當一個人完全筋疲力盡之後,即使在打雷或戰爭的恐怖和危險之下,也能安然入睡。

著名的神經科醫生佛斯特·甘迺迪博士告訴我說,1918年,英國第五軍撤退時,他就見過筋疲力盡的士兵隨地倒下,睡得就像昏過去一樣。

雖然他用手指撐開他們的眼皮,他們仍不會醒來。他們所有人的眼球都在眼眶裡向上翻起。「從那以後,每當我睡不著的時候,就把我的眼珠翻成那個樣子。

「我發現,不到幾秒鐘,我就會開始打哈欠,睡意沉重,這是一種我沒有辦法控制的自動反應。」他說。

從來沒有一個人會用不睡覺來自殺。不論他有多強的控制力,大自然都會強迫一個人入睡。我們可以長久不吃東西、不喝水,卻無法不睡覺。

亨利·林克博士是心理問題公司的副總裁,他曾經和很多憂慮而頹喪的人談過。在《人的再發現》一書中的「消除恐懼與憂慮」一章裡,他談到他曾對一個一心想自殺的人說:「反正你是要自殺的,那你至少也要像個英雄——繞著這條街跑到你累死為止吧。」

他果然去試了,不止一次,而且試了好幾次。每一次都使他覺得好受一些。到了第三天晚上,林克博士終於達到他最初想要達到的目的——這個病人由於身體疲勞(在肉體上也放鬆了)使他能睡得很沉。後來他加入了一個體育俱樂部,參加各種運動項目,不久就想要永遠活下去了。

所以,要想不被失眠困擾,不為失眠症而憂慮,請記住下面五條規則:

(1)如果你實在無法入睡,起來工作或看書,直到你有睡意為止。

(2)從來沒有人因為缺乏睡眠而死。

(3)使你入睡的最好辦法之一就是祈禱。

(4)保持全身放鬆,看一看《消除神經緊張》那本書。

(5)使你自己的體力勞累到疲倦的程度,這也是一種很有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