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微反應:小動作後面隱藏著什麼? > 6.1 仰視反應 >

6.1 仰視反應

人的意識中,比自己大的東西,是要仰視和敬畏的。

在遠古時代,體型大的食肉動物不論在捕獵還是在搏鬥中,都會比較佔優勢,同樣的尖牙利齒,體型巨大的對手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甚至死亡。人類的祖先在群居時,身材高大的獵手也比較容易捕獲更大的獵物分給同族的人,為群體的生存提供更加充足的食物。再加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的參天古木、懸崖巨石,都會讓懵懂的人類產生發自心底的壓倒性震撼和對遙不可及的神秘事物的仰望與敬畏。

大,代表著人類無法觸及的神秘;大,代表著鬥爭實力上的絕對優勢。

這種代代相傳的生存與死亡的記憶,逐步深深地烙印在人類的意識當中。因此,在文明誕生之後,建築物的大小與主人的身份地位成正比,歷代中外皇宮都是氣勢恢宏的龐大建築,現代有錢的人也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房子越換越大,車子越長越大越能說明實力。

文化意識形態上,一些需要被百姓膜拜的宗教偶像也被想像並塑造成巨大的形體。比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描述有:「……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佛眼清淨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

「那由他」是表示很多數量的印度的單位,表示千億或萬億。「由旬」是相當於30里或是40里(40里=16km)的印度距離單位。各位可以自己算算看,印度人想像和塑造出來的佛有多大。算不清楚也不要緊,就是一句話「高不可及」。這種塑造偶像的思路,是試圖通過身高來使得佛與普通民眾遠遠不同,讓人仰慕。

著名的樂山大佛、北京雍和宮一根巨木雕成的佛像,以及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已經被塔利班炸毀),這些都是巨大型佛像的典型代表。普通人往跟前一站,確實「須仰視方可見全貌」,不由得心生敬仰。

但其實,《金剛經》中釋迦牟尼自己親口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翻譯過來就是,不追求大小,不追求美醜,都一樣看待才能學懂。如果參研佛學的成功人士需要靠身高體重來讓其他人仰視,恐怕是有問題的。

雖然經過幾千年的文明發展,人類歷史見證了無數以弱勝強、以小博大的示例,不過這並不能推翻人類對高大的仰視規律。但就個體而言,大家都是普通人,誰能比誰高多少呢?

潛意識中的高大至上原則,會讓人在比拚的時候把自己塑造得很高大。

6.1.1 傲慢

傲慢是這樣一種心態:自認為自己比對方好(強壯、富有、高貴……),而且還好很多,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繼而認為完全沒必要與對方交流,潛台詞是「不屑」。當然,能被傲慢形容,通常事實與行為人自己想像的並不相符。

除了擁有名車大屋、甩手的千金和華麗的服飾之外,一個傲慢的人會有經典反應如下:這些外在的東西還不夠,我還得比你高一點。踮腳尖、穿增高鞋太低級,我要高高抬起頭,讓下巴比自己的常態高一些,這樣就感覺高多了。如圖6-1和圖6-2。

圖6-1和圖6-2

頭是身體的指揮官,指揮官自己覺得高於對手了,這個仗才有信心打。

儘管人類已經很文明了,但這就是長期進化得到的積累,很難有意識地進行控制。平常還能裝裝有修養,只要情緒一上來,立馬顯現原形。如圖6-3。

圖6-3 爭鬥時的頭抬高

傲慢和不屑是一種情緒的兩種外在表現。他們的動作反應非常近似:頭向後仰,下巴抬高。因為下巴抬高了,雙眼的視線自然會呈現為自上而下的審視,所以常常是上眼瞼(上眼皮)順其自然地遮住一半眼球,作居高臨下狀。還有更過分的同步表現,有可能還會再配合一些搖頭晃腦或者半露犬齒的輕蔑表情(可參見《微表情》一書)。

圖6-4 高山清司

圖6-4中是日本黑社會組織山口組二號人物高山清司。他於2010年11月18日清晨(日本時間)在家中被警方逮捕。警方指控他涉嫌勒索。有消息稱,高山清司在警方闖入家中時,正在沙發上坐著,看到警察,高山清司依然鎮定自若。他雖然否認警方的指控,但是沒有拒捕,媒體稱其態度十分傲慢。

從圖6-4中可以看出,如果單單觀察下巴,由於大量頸部脂肪的存在,是沒有明顯的上抬痕跡的,但是他的頭部整體姿態呈水平偏上仰角度(從耳朵的垂直線與水平線夾角來判斷),另外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睜著的那隻眼睛(右眼為什麼閉著不明確,可能有疾病),經典的半睜半閉狀態,凸顯了他內心中的傲慢。

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完整的傲慢反應或者不屑反應並非經常發生。更多的是輕微程度的表現。比如對話的過程中,如果一方出現了這種反應,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對這個人說的話感到不滿意,潛意識中認為自己的觀點更好更高級。我們曾經對話過一個綜合格鬥俱樂部的教練,當給他觀看跆拳道等其他拳術的訓練視頻時,他就出現了經典的傲慢反應——略微抬起下巴,但嘴上卻很客氣地講,「武術沒有高低之分,都是為了強身健體。」這是典型的「客氣話」。

如果面孔並非正面朝向對象,而出現了仰頭和抬下巴的動作,則在前述表意的基礎上,更加強調了不服從的表意,這種姿態往往和挑釁的表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了行為人的強勢對抗心態,其強勢程度要高於厭惡性逃離,是準備對抗的外顯特徵。如圖6-5、圖6-6。

圖6-5 抬起並傾斜的下巴

圖6-6 抬起並傾斜的下巴

另一種非常隱晦的現象常見於坐姿。行為人坐在椅子上並彎曲軀幹的情況下,把頭抬平,也就是下巴保持為水平狀態,儘管軀幹是彎曲的,這樣一來二者夾角也是擴大變化,屬於在整體慫軟服從的狀態下,微小地表達了不羈。

6.1.2 滿意和享受

在沒有明顯敵對關係的情境下,行為人因為受到積極刺激而產生滿足感和優越感,或者純粹收穫了生理收益,比如好聲音、好空氣、好味道等,也可能出現抬頭的反應。

每個人心裡都會對自己有一個評價,而且對自己的評價都傾向於好的方向。就算是十惡不赦的惡棍或者百無一是的無賴,也會設法找到自己滿意的地方來保持心理健康。自我認同是一個人能夠存活的基礎條件,如果一個人真的從內心中否定自己,那麼他的情緒只有一個——絕望,後面會發生很可怕的事情。

以自我評價為基線,如果來自外界的評價等於或者高於這條基線,就會直接引發滿意或驕傲的情緒,而這種情緒的表現,就是盡量讓自己看上去高大一些,包括抬頭、挺胸和眉毛上揚(眉毛的上揚屬於表情構成,請見《微表情》)。

趣味案例

如何寒暄能快速取悅對方

見到一位久未謀面的學生,從會聊天開始修建良好的社交關係。

友:「好久沒見啊!」

我:「真是的!你可比原來胖多了。」

友:「是嗎?」

一邊說,他一邊眼睛向下看,快速抿了一下嘴唇,略微低頭,聲音較輕。不過很快恢復平靜。

我:「發福可是成功人士的特點。」

友:「我確實胖了。」

說這話時,他音量提高,語速慢,語氣溫和,典型的社交反應。

我:「不過我覺得你比在學校的時候成熟很多,聽說現在獨當一面了。」

友:「那當然了,您見我那時,我還是個學生呢。」

說這句話的時候,他抬頭的動作很明顯,以至於身體略微後傾,臉上笑容豐滿,聲調突然提高,語速很快,語氣歡快。

雖然是很簡單的寒暄,但欲揚先抑的小跌宕,往往能起到很好的趨近效果。

聽到第一個問題時,咬嘴唇的動作是經典的安慰反應,視線的阻斷和低頭都是因為負面情緒而引發的交流中斷,聲音較輕表示神經系統處於消極狀態,且沒有反抗能量,是愧疚情緒的表現。

其實,我並沒有清晰的關於他是否胖了的記憶,只是一般人如果生活習慣很好,是不希望自己變胖的。因為一旦變胖,就說明生活習慣或者身體機能出現了問題。

當我評價他成熟之後,他的抬頭反應、下巴微揚、露出真實的笑容,說明內心對這個判斷是滿意的,從語氣中也透露著開心。

雖然這樣的聊天寒暄根本不會涉及實際的利弊得失,刺激源也非常常見,力度不大,但通過否定評價和讚揚兩個連續的刺激,還是使被測試人產生了明顯的反應。